青島再動員: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和招商引資動員大會召開
保持定力 實干擔當 奮勇爭先 奮力開創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新局面
陸治原出席會議并講話 趙豪志主持 王魯明出席
■聚焦聚力“集群發展”,錨定24條重點產業鏈,做強做大優勢產業,突破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著力打造青島產業發展新名片
■聚焦聚力“招大引強”,加大力度“走出去”,拓寬招商渠道,強化全流程服務,持續引進建設一批符合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大項目好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新支撐
■聚焦聚力“園區建設”,加快新興產業專業園區規劃建設,堅持專業化定位,嚴把項目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提升運營管理服務水平,做強產業發展新平臺
■聚焦聚力“創新驅動”,強化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大產業創新人才引育力度,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聚焦聚力“優化環境”,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20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和招商引資動員大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工作、交流經驗、部署任務,動員全市上下以更大力度抓好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加快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實支撐。
市委書記陸治原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主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魯明出席。
陸治原在講話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圍繞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去年以來,我們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大抓產業、抓大產業,堅定不移招大引強,突出專業園區建設,創新工作路數打法,強化實干實績鮮明導向,推動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陸治原強調,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青島乘勢而上推進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的關鍵一年。要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干勁不松,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壓奮進,推動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要聚焦聚力“集群發展”,錨定24條重點產業鏈,做強做大優勢產業,突破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著力打造青島產業發展新名片。要聚焦聚力“招大引強”,加大力度“走出去”,拓寬招商渠道,強化全流程服務,持續引進建設一批符合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大項目好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新支撐。要聚焦聚力“園區建設”,加快新興產業專業園區規劃建設,堅持專業化定位,嚴把項目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提升運營管理服務水平,做強產業發展新平臺。要聚焦聚力“創新驅動”,強化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大產業創新人才引育力度,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要聚焦聚力“優化環境”,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
陸治原強調,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要以更加昂揚奮進的精氣神干事創業,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錨定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創新思路舉措,全面增強本領,奮力開創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新局面。要突出實干實績,堅持“賽馬場”上選干部,激勵干部敢想敢干、擔當作為,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勇爭先、建功立業。
趙豪志在主持時指出,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認識再提高、工作再聚焦、責任再壓實,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新興產業專業園區規劃建設、重點產業鏈發展和招商引資等工作,具體化、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加快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更大貢獻。
會上,觀看了2022年度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總結專題片,西海岸新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行政審批局、青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和干部代表分別作了發言。
會議采取視頻形式,各區(市)和西海岸新區設分會場。市委常委和有關市領導,市委有關部委、市直有關單位、中央和省駐青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負責人等在主會場參加會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成龍)
以更大力度推進實體經濟振興發展
2月20日上午,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和招商引資動員大會召開,清晰傳遞出青島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持之以恒大抓產業、大抓項目的信心和決心。
實體經濟是青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青島和先進城市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實體經濟和重大產業項目上的差距。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提出狠抓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將其作為“三條線”重點工作之首聚力推進,不斷開拓新思路、研究新招數、完善新機制,推動全市上下掀起了抓產業、抓招商、抓項目的熱潮,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青島要想搶抓經濟提振和產業變革窗口機遇,塑造新的比較優勢,就要進一步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壓奮進、乘勢而上,以更大力度推進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努力展現更大作為。
要以園區新平臺聚合新產業。新興產業專業園區是青島堅持專業定位、高點推進的產業發展新平臺。隨著園區陸續實現掛牌,要讓專業園區的建設從總體謀劃、點上突破轉向建管并舉、全面推進的新階段。要突出抓產業集聚,實施專業園區“聚核聚鏈”行動,堅持“一園一業”,嚴把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產出等準入門檻,加快打造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要突出抓運營服務,用好“五個一”機制,加快配套一批公共服務平臺,為新興產業突破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要以大項目支撐產業大發展。一批引領性的重大項目是新一輪經濟增長的起點,更是面向未來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要堅持招大引強,“鏈長”要帶頭“走出去”招商,加快招引大項目、落地大項目。要在全流程服務上再發力,做到招一個落一個,落一個成一個。要在拓寬招商渠道上再發力,支持市屬國有企業開展資本招商,進一步優化“以商招商”和社會化招商獎勵政策,為重點產業鏈建鏈強鏈補鏈提供項目支點。
要以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提供強力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持續的“刀刃向內”的改革。要把市場化作為鮮明主線,把法治化作為基礎保障,把國際化作為重要標準,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最大程度減去不必出現的環節、打破不應出現的壁壘、消除不應存在的模糊地帶,實現政策支持更加精準、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市場環境更加開放、政務服務更加高效、法治環境更加公平,讓各類企業在青島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中發現自身的發展空間,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要以更加昂揚奮進的精氣神干事創業。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是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大舞臺。要拉高標桿、奮勇爭先,始終保持“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精神狀態,堅持“賽馬場”上選干部,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敢想敢為、敢闖敢試,努力成為推動產業鏈發展的行家里手、內行干部,在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主戰場上大顯身手。
信心篤定,扎實推進。新一年,青島正鼓起奮進風帆,在實體經濟振興和招商引資新程上滿舵前行,必將駛入更加廣闊的藍海。(青島日報評論員)
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和招商引資動員大會總結工作、交流經驗、部署任務
青島再動員: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體經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也是在城市競爭中贏得主動的主戰場。
2023年是青島乘勢而上,推進實體經濟振興發展的關鍵一年。2月20日上午,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和招商引資動員大會召開,總結工作、交流經驗、部署任務,動員全市上下以更大力度抓好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加快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實支撐。
動員大會上,“緊迫感”是一個被反復強調的詞匯。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是一段“不進則退”的賽程。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青島清醒地認識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還存在問題短板,要進一步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壓奮進,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在現場的交流環節,來自西海岸新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行政審批局、青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膠州市膠西街道、即墨區通濟街道的代表相繼發言,一組組鮮活的產業數據和生動的項目落地實例,展現了青島全市上下真抓實干的勁頭和奮勇爭先的姿態。
年初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部署打好“新制造”建鏈強鏈、“新服務”融合提升、“新園區”釋能增效、“新項目”持續擴量“四場硬仗”,著力增強產業實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據市發展改革委介紹,經市政府同意,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青島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2023年工作要點》,分解“四場硬仗”具體任務,提出推動制造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穩步提高、新興產業規模保持兩位數增長等年度目標,夯實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建設發展基礎。
動員大會清晰傳遞出青島堅定抓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的信心和決心。咬定青山不放松,青島將在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中塑造更大的比較優勢,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打好“四場硬仗”
“新制造”建鏈強鏈
推動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聚力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等產業鏈打造產業新名片,聚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裝備、通用航空等產業鏈突破產業新賽道,努力推動十大新興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推動優勢產業擴能升級。聚焦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占高地、建集群,推動七大優勢產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推動未來產業規劃布局。編制出臺《青島市未來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加快未來網絡、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
大力培育發展一流企業。青島鼓勵支持鏈主企業發揮頭雁引領和生態主導優勢,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新經濟新銳企業等高成長性企業。
“新服務”融合提升
推進“兩業”融合發展。加快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力爭“兩業”融合試點單位達到50家。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深入實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能力提升行動,新培育20家左右行業領軍企業;實施樓宇經濟成長行動,全市專業特色樓宇達到70座,稅收過億元樓宇力爭達到100座。
提升重點產業發展能級。重點提升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現代商貿、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旅游、會展等現代服務產業鏈的產業規模和服務能級,為實體經濟賦能。
“新園區”釋能增效
加快推進園區掛牌建設。力爭上半年15個園區全部掛牌,年內打造產業規模過100億元園區2個、過300億元園區1個、過500億元園區1個。
集中打造專業園區標桿。抓好虛擬現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3個已掛牌園區建設,放大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帶動效應,打造標桿園區。
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水平。加強運營建設,落實好“5個1”工作機制,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配套建設,及時足額兌現已出臺政策,不斷提升園區招商和服務團隊專業化水平。
“新項目”持續擴量
完善項目招引機制。制定《青島市“以商招商”及社會化招商獎勵政策》,鼓勵鏈主企業、龍頭企業通過上下游產業鏈參與招商引資。
壯大項目招引成果。開展“青赴全球出海招商”行動,實施24條產業鏈全球招商計劃。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強“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等高質量項目招引,發揮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優勢落項目。
加快重點項目推進。制定年度重點項目清單,完善市級領導包抓機制,加快推進總投資9300億元的363個實體經濟類市重點項目,年內完成投資1700億元以上。
“新制造”建鏈強鏈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壓艙石”。
尤其對于以制造見長的青島而言,要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在全球彰顯特色,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在“制造”。
打好“新制造”建鏈強鏈硬仗,就是要堅守制造業這個根本,鞏固青島所具備的完備的工業門類、突出的品牌效應和先發的數字化轉型布局等方面的優勢,發揮“鏈長”統籌指導和“鏈主”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抓緊補短板、鍛長板,聚焦聚力“集群發展”,打造青島產業發展“新名片”。
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建設正加速推進。
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優勢產業擴能升級、未來產業規劃布局是這場硬仗的三大主要戰場,一流企業培育發展是打贏這場硬仗的重要支撐。2023年,青島將重點在這四個方面下功夫,推動制造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穩步提高,爭創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
推動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聚力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等產業鏈打造產業新名片,聚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裝備、通用航空等產業鏈突破產業新賽道,努力推動十大新興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推動優勢產業擴能升級。聚焦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占高地、建集群,聚焦高端化工、海洋裝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產業鏈抓轉型、促升級,滾動推進重點技改項目500個以上,推動七大優勢產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建設中的青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推動未來產業規劃布局。編制出臺《青島市未來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加快未來網絡、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
產業強,企業必須強。大力培育發展一流企業,青島鼓勵支持鏈主企業發揮頭雁引領和生態主導優勢,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新經濟新銳企業等高成長性企業,努力在“高原”基礎上建“高峰”,支持更多企業練內功、提產能、上水平。
“新服務”融合提升
融合創新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尤其是在新一代技術變革向產業變革不斷滲透的進程中,在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的邊界處,因為二者的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不斷產生,釋放出增長的新動力。
打好“新服務”融合提升硬仗,核心是在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上取得新突破。這就需要積極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路徑依賴和分工格局,在推動產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中,搶抓新的發展機遇。青島將把重點放在推進“兩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重點產業發展能級三個方面,開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
推進“兩業”融合發展。加快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力爭“兩業”融合試點單位達到50家、新增服務型制造示范10家以上、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達到15個以上、市級及以上服務業集聚區達到40家以上。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深入實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能力提升行動,新培育20家左右行業領軍企業;實施樓宇經濟成長行動,開展存量樓宇提質改造、打造專業特色品牌樓宇、提升樓宇配套服務水平等十大工程,全市專業特色樓宇達到70座,稅收過億元樓宇力爭達到100座。
提升重點產業發展能級。重點提升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現代商貿、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旅游、會展等現代服務產業鏈的產業規模和服務能級,為實體經濟賦能。
“新園區”釋能增效
優勢要素的集聚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
規劃建設新興產業專業園區、堅持“一業一園”“一園一業”精準布局,是青島過去一年創新路數打法、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這顛覆了過去功能區大而全、同質化競爭的做法,打造了一個個承載青島新興產業破題發展的新平臺。
打好“新園區”釋能增效硬仗,就是要讓專業園區的建設從總體謀劃、點上突破轉向建管并舉、全面推進的新階段。青島將重點在加快推進園區掛牌建設、集中打造專業園區標桿、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水平三個方面下功夫,突出抓規劃建設、抓產業集聚、抓運營服務,實施專業園區“聚核聚鏈”行動,加快打造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
加快推進園區掛牌建設。力爭上半年15個園區全部掛牌,年內打造產業規模過100億元園區2個、過300億元園區1個、過500億元園區1個。
青島虛擬現實產業園整機和光學模組項目現場。
集中打造專業園區標桿。抓好虛擬現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3個已掛牌園區建設,放大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帶動效應,打造標桿園區。建立園區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兩張清單”,全面推動園區推介招商和項目落地。
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水平。加強運營建設,落實好“5個1”工作機制,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配套建設,及時足額兌現已出臺政策,不斷提升園區招商和服務團隊專業化水平。優化園區管理,堅持“一園一業”,認真落實入園項目評估辦法,嚴把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產出、畝均稅收等準入指標。研究制定專業園區管理辦法,建立有進有退的動態管理機制。
“新項目”持續擴量
項目之于產業能級提升、之于城市突破發展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青島和先進城市甚至同類城市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實體經濟和重大產業項目上的差距。沒有一批站在產業前沿的支撐性、引領性的實體經濟大項目、好項目,城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就沒有根基。
把引進塊頭大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作為重中之重,2022年全市新簽約50億元以上大項目75個、落地44個,簽約大項目總量是前兩年的總和;新引進世界500強項目26個,新設過億美元外資項目31個;在建投資50億元以上制造業大項目達到20個。
新的一年,打好“新項目”持續擴量硬仗,就是要樹牢“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鮮明導向,繼續以項目大突破支撐產業大發展。為此,2023年,青島將重點發力完善項目招引機制、壯大項目招引成果、加快重點項目推進三個方面,堅持招大引強,力爭新招引或新開工50億元以上項目20個,新簽約總投資5億元以上24條產業鏈項目150個以上。
完善項目招引機制。制定《青島市“以商招商”及社會化招商獎勵政策》,鼓勵鏈主企業、龍頭企業通過上下游產業鏈參與招商引資。
奇瑞汽車青島基地項目現場。
壯大項目招引成果。開展“青赴全球出海招商”行動,實施24條產業鏈全球招商計劃。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強“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等高質量項目招引,發揮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優勢落項目。統籌推進專業園區建設與重點低效片區改造,加快導入優質項目。
加快重點項目推進。制定年度重點項目清單,完善市級領導包抓機制,加快推進總投資9300億元的363個實體經濟類市重點項目,年內完成投資1700億元以上。
動員大會上,與會人員收到了市商務局印發的《2023年青島市全球招商行動計劃》以及全市重點落地、招引和招商載體項目三張清單,聚焦引領產業、聚焦重點國家和地區、聚焦機制完善、聚焦提質增效,青島通過開展全球招商引資行動計劃,力邀“城市合伙人”來青投資,加快招引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層次高、帶動潛力足的大項目好項目,為實體經濟發展蓄積能量。
“新環境”“優無止境”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和產業發展的土壤,“土質”優劣直接關系市場主體活力和實體經濟發展動力。
開年以來,全國各地搶抓經濟提振的窗口期,爭相推出各種舉措強信心、穩經濟、促發展。青島也陸續出臺了穩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清晰性和可預期性更加突出的政策供給,是為了打造更加優越的營商環境,向市場主體釋放出穩預期、強信心的強烈信號。
當天參會的,除了相關部門和駐青有關單位的代表,還有鏈主企業代表。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份《青島市招商引資系列政策匯編》,不僅涵蓋市級和區市各級的招商和產業政策,還收錄了十大新興產業專業園區的產業政策,既有普惠性綜合政策,也有精準滴灌的細分領域政策,每一項政策都可以掃碼查看詳情。一本政策匯編,是青島向企業敞開懷抱發出的誠摯邀請,也是向企業給出的投資指南。
政策供給是營商環境的一個層面。在這場“優無止境”的征途上,新的一年,青島將在創新驅動、數字賦能、資源要素、保障推進四個方面強化支撐,為抓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提供強力保障。
創新驅動上,打造重大產業創新平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推動“碩果計劃”。數字賦能上,重點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工賦青島”專項行動。資源要素上,重點實施人才強青計劃,加強土地資金保障。保障推進上,完善落實“四張責任清單”,綜合運用調度、督導、觀摩、考核、激勵等手段,具體化、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進落實;發揮“鏈長”統籌指導和“鏈主”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全方位助推重點產業突破發展。
山頭一個一個攻,硬仗一場一場打。在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的主戰場上,青島將全力出擊,用一場場的勝利,加碼城市在爭先進位中的競爭力,拉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能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