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會,山東發出動員令:扛牢經濟大省責任,全力穩大盤挑大梁!
起步即沖刺,開局就決戰。
今天是兔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上午,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和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進行交流討論。
會議提出,要扛牢經濟大省責任,全力穩大盤挑大梁,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經濟大省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頂梁柱”,挑大梁是國之重托,也是職責所在。作為經濟大省,山東不辱使命。202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7435億元,比上年增長3.9%,經濟總體呈現承壓而上、持續恢復、進中提質的良好發展態勢,工業、投資、外貿等主要指標增速好于全國、在經濟大省中名列前茅,為全國穩大盤作出了山東貢獻,在空前考驗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起步之年。1月中旬召開的山東省兩會提出,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全面起勢。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以上。
目標已經明確,關鍵是實干干實。這次會議向全省發出新春動員令:迅即行動、加壓奮進,奮力奪取一季度“開門穩”“開門紅”,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開好局、起好步!
經濟大省山東要挑大梁,龍頭城市青島要走在前、帶好頭。今天下午,青島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有關工作情況匯報,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會議指出,要增強工作的緊迫感、主動性,全力穩工業、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外資,努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01
把牢“總抓手”:先行區建設
發展任務千頭萬緒,以什么為統領引領山東開創新的未來?歷史已經給出答案。
五年來,山東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總抓手,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大力培育“十強”優勢產業,新舊動能轉換順利實現“五年取得突破”,全省經濟結構、質量效益呈現出趨勢性、關鍵性變化,高質量發展的前景越來越廣闊。
面向未來,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要實現新的躍遷,綠色低碳是必由之路。
綠色低碳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這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國發文件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使命。
2022年11月18日,山東召開全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強調建設先行區的過程,就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過程,就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就是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的過程。要將先行區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山東各項工作的總抓手,扛牢責任、不辱使命,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
今天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再次強調,國家賦予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總抓手——
在發展動力上,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強化創新引領,強化轉型升級,強化數字賦能,奮力蹚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在發展要求上,突出綠色低碳,突出節約集約,突出安全標準,深入實施《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切實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
近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分為十二個方面、160條措施,篇幅達3.5萬字。這是統領未來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先行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定位,形成了先行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
在這份重要文件中,青島被反復提及,被賦予一系列重任。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明確提出,實施青島“強龍頭”戰略。這與1.0版本——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中“三核”定位相比,山東對青島的期待更高了,青島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同時,發展機遇更大了,作為空間更廣了。
02
駕馭好“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
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直接動力。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經濟要穩住,馬車必須“跑起來”。
會議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要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必須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咬定目標不放松,全力穩大盤挑大梁,厚積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實力,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重中之重是要更好發揮“三個作用”——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出口的支撐作用。
消費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供給,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但這幾年消費受疫情沖擊非常明顯。2022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8%,明顯低于往年平均水平。2022年山東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36.2億元,同比下降1.4%,對經濟增長形成下拉。但也要看到,疫情趨穩后消費復蘇潛力也最大。山東要穩增長,就要發揮人口“雙過億”、消費潛力巨大優勢,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讓消費既當“領頭羊”,又當“驅動器”。
會議指出,要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以穩就業、促增收解決“不敢消費”問題,以提品質、強引導解決“不愿消費”問題,以創場景、優環境解決“不便消費”問題,大力提振消費信心,加快推動消費復蘇。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當前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投資需求是兩大內需之一。2022年,資本形成總額(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1%,居于三大需求之首。從山東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4萬億元,進一步夯實了穩增長、保民生的根基。
會議指出,要更好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聚焦“往哪里投”,明確投資方向,加大基礎設施、產業和民生等領域投入;聚焦“誰來投”,拓展投資主體,強化政府投資引導,創新招商引資機制,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聚焦“怎么投”,建立全鏈條服務保障機制,確保省市縣重大項目盡早投產達效。
作為沿海開放省份,山東外向型經濟發達,外部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22年,山東頂住壓力,貨物貿易規模不斷躍升,外貿新動能持續激活,進出口穩固提質良好態勢更加顯現,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全年貨物進出口總值3.3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3.8%。其中,出口2.0萬億元,增長16.2%。
會議指出,要更好發揮出口的支撐作用,多措并舉優政策,指導企業用好RCEP規則,切實為外貿企業“減壓”“增信”;想方設法拓市場,用好進博會等展會平臺,助力企業搶訂單、尋商機;千方百計育業態,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促進外貿固穩提質。
03
挺起“脊梁”:產業
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是產業,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也要靠產業作為支撐。
山東作為制造業大省,產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完備,是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100多種重點產品產量居全國前三位。已形成動力裝備、軌道交通、智能家電等143個“雁陣形”產業集群,總規模達7.2萬億元。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萬家,2022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00余家,新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41個,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數量保持全國前列。同時,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相比,還有結構仍然偏重、國際競爭力不強等短板弱項要克服。
會議強調,必須堅持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培育壯大“十強產業”,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制造業強省,挺起山東“產業脊梁”,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對于優勢產業,關鍵是要鞏固提升。高端化提升是山東制造業強省強力引擎,智能化發展是山東制造業強省突出優勢,綠色化轉型是山東制造業強省新賽道。瞄準這三個方向,山東制造就將加速迭代,鞏固優勢。會議指出,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抓好技術改造、減污降碳、整合重組,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對于新興產業,關鍵是要強力突破,新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會議指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實施新興產業集約發展工程,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基地,開展先進制造業突破行動,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超前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先機。
數字化是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也是產業現代化的“引擎”。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順利實現“五年取得突破”,一個重要動力就是數字賦能的普及。山東推動“工賦山東”,國家移動物聯網應用典型案例、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產業數字化指數均居全國首位。會議指出,要強力推進數字賦能,堅持以數字變革引領全面轉型,統籌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和治理服務數字化。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春伊始,奮進正當時。緊起來,動起來,同時間賽跑,把失去的三年搶回來,把發展的勢頭昂起來。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