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著力”抓牢“定盤星”!山東頂格部署制造強省建設,青島勇當龍頭
這是山東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事關當前和長遠的重要會議。
8月29日,山東召開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工作會議,總結經驗、表彰先進、部署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凝聚合力,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省委書記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主持,省政協主席葛慧君,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陸治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楊東奇出席。
于國家而言,“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回穩最吃勁的節點,要穩住經濟基本盤,必須首先穩住制造業。
與山東而言,制造業是山東經濟的根基所在、優勢所在。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制造業首先要強;作為經濟大省,山東要勇挑大梁,發揮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首先要發揮好制造業的關鍵作用。
這次會議是一次全省再動員、再部署,釋放了山東扎實做好制造業發展工作的清晰研判和堅定決心: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勢在必行。這是適應形勢變化的必然要求,是搶抓重大機遇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跨越發展的戰略任務。牢牢抓住制造業這個‘定盤星’,以更自覺的擔當、更堅決的態度、更有力的舉措,扎實做好我省制造業發展工作。”
近年來,山東立足新舊動能轉換主戰場,把發展制造業作為強省之基、興省之要、富省之舉,聚力打造先進制造業新優勢。今年以來,面對超預期因素沖擊,山東經濟頂住壓力,實現穩步增長,為全國經濟增長作出了應有貢獻。工業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尤其先進制造業勢頭已起,優勢漸顯。
當前,山東制造業正處在“由大向強”轉變的關鍵階段,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有條件、有底氣、有目標、有路徑。
會議提出,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三年行動計劃,力爭經過三年努力,制造業增加值占比穩中有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等占比大幅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作為山東經濟龍頭、制造業名城,近年來,青島高舉“制造強市”大旗,重塑制造業優勢,取得了明顯成效,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全省挑大梁、做表率。
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山東對青島寄予厚望。青島市、煙臺市兩個城市作了發言,這是重任,更是機遇。
01
謀長遠,利當下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先進制造業更是支撐的關鍵。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向更高階段發展,從國家到地方,對先進制造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級。
作為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山東制造業很早就瞄準了更高端的發展目標,把先進制造業視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發力點,將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作為貫穿全省產業發展的主脈絡,依托自身優勢基礎,積極謀劃,長遠布局。
經過多年深耕,山東先進制造業積厚成勢:
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規模達到10.9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約54.3%;實現營業收入102271.5億元,規模居全國第三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6.8%;擁有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3.16萬戶,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45家,數量居全國第二位;累計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62家,居全國第三位……
一組組數據展現出山東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的實力,而世界工業互聯網大會、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等重磅會議相繼落戶山東,更直觀地展示出了山東制造業的發展成色。
尤其是8月28日至3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將在濟南啟幕。這是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第二次選擇山東作為主辦地,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山東制造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日漸成勢的先進制造業正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也為山東經濟穩增長提供了強大動能。
上半年,面對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不確定因素的沖擊,山東GDP實現3.6%的增速,增量居全國首位,其中工業的“壓艙石”作用功不可沒。
數據顯示,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比GDP增速高0.1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33.9%,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3.3%,拉動GDP增速1.2個百分點。
面向未來,制造業被寄予厚望。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建成先進制造業強省,塑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著眼當下,這事關全年任務目標和擔當作為。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時強調,在經濟穩定恢復中,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發揮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
顯然,山東穩經濟、挑大梁,就要抓住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放大優勢,筑牢實體經濟根基。
眼下,2022年第三季度已經過半,年底沖刺近在咫尺,時間緊、任務重,山東先進制造業發展亟需再謀劃、再部署、再加碼、再進階。
02
挑大梁,做表率
一直以來,制造業都是青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如今更是爭先進位的關鍵變量。
近幾年,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在部署發展先進制造業,青島將其作為提升地區競爭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增長的關鍵,在戰略布局上給予高度重視:
2019年,青島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興產業,力促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共生。其中,依托工業互聯網的強大推動力,青島制造業正加速向具有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等特征的先進制造轉型。
2021年,青島印發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先進制造業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文26次提到“制造業”,明確提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今年,青島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錨定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青島,把“推動制造業優先發展”作為筑牢實體經濟根基之首。
密集部署、全力推進之下,青島的制造業加速進階。
項目是產業的脊梁。富士康高端封測、京東方物聯網顯示端口器件以及一汽—大眾、北京汽車制造廠、華人運通高合汽車……一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引領型大項目落地建設,帶動芯屏、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產業在青島強勢崛起。
還有很多產業大項目在路上。今年上半年,青島在建項目達到5324個,同比增加195個;青島全市新開工項目1460個,含產業類項目1390個,占全市新開工項目比重達到95.2%。
良好的勢頭正在延續。今年上半年,青島制造業投資持續發力,同比增長8.1%,占全市投資比重23.7%,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2.3%和11.1%,分別快于全市投資7.7個和6.5個百分點。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主體。一大批制造業企業加快成長壯大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業企業突破生長邊界,轉型升級。
2021年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4017戶,較2017年增加448戶,為近五年來首次突破4000戶大關。涌現出一批雛鷹、瞪羚、獨角獸及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近日,天眼查研究院發布《“專精特新”企業十強城市洞察報告》,對全國主要城市“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規模實力進行排序,青島躋身全國十強、排名第八。
產業集群是發展先進制造業最具優勢的組織形態。青島積極順應這一趨勢,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和產業集群生態化攻堅戰。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2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經過接續努力,目前,青島制造業實力重回全國“第一方陣”,躍居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第7位。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青島應當、可以當龍頭、作表率。
03
“六個著力”開新局
有能力、有擔當的青島要在這場制造業的進階戰役中當龍頭、做表率,關鍵是找準著力點。會上提出了下一步發展制造業的“六個著力”,為青島指明了努力方向。
著力激發創新動能——
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力,是讓新動能加速蓄積的關鍵,也是青島近年來塑造制造業新優勢的重要著力點。2021年,青島在國家備案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6300家,高企突破5400家,上市高企超過36家,以企業為主體的科創能力不斷提升。未來,要在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引育等方面再發力,著力把城市真正變成企業和人才科技創新的沃土。
著力強化數字賦能——
數字賦能正是青島重塑制造業優勢、打造制造強市的長板。近年來,青島準確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以工業互聯網為突破口,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奮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在數字經濟領域后來居上,躋身數字經濟“新一線”城市。要進一步提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建強用好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數字產業,實現數字的全方位賦能。
著力做優產業生態——
青島正展開積極行動。在梯度培育體系建設上,青島出臺實施意見,目標到2025年,新培育省級以上單項冠軍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80家和一批領航企業,基本形成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的發展格局。下步要按照會議部署,加快搭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深入實施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夯實載體、服務、政策支撐,打造系統完備、互聯共生、創新活躍、安全穩定的產業生態。
著力推進綠色轉型——
打好綠色低碳轉型硬仗,這是新形勢下的“必答題”。作為全省首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全國首個綠色城市試點,青島具備轉型發展的先發優勢。未來,青島要發揮好優勢,更要在有序推動“雙碳”任務落實上積極作為。
著力提升供給質量——
青島是“好品山東”建設的絕對主力,首批名單中,青島在8大類中26家品牌入選。這是激勵,也是動力,更是機遇。青島要練好內功,借助“好品山東”推動城市制造業品牌建設邁上新臺階。
著力穩運行穩預期——
當前,青島正全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基本盤,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同時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多作貢獻。
其時已至、其勢已成。打造制造業這張王牌,山東經濟強省的地位就將進一步穩固,青島實現新的城市愿景就有了堅實的根基,爭先進位就有了更大的底氣。我們期待著,制造業在山東塑成新優勢,續寫新傳奇。
(作者 長亭 策劃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