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十區市“半年報”:黃島“領銜”,膠州“進位”,市南“歸來”,萊西“回補”
事實一再證明,努力是對沖不確定性的最有力手段。
8月8日,青島市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十區市地區生產總值等經濟數據。十區市生產總值全部實現正增長,嶗山區、黃島區、膠州市、市南區四個區市跑贏全市。嶗山區增速最快,達到5.2%。
領頭羊黃島區(西海岸新區)表現突出,GDP總量繼續領跑,超過2000億元,達到2214.77億元。如果放到全省地級市中排名,可以排在濟寧市之后、淄博市之前位列第七位;增速為5.1%,排名全市第二,增量超過200億元。
從排名看,與去年上半年相比,膠州市超越市南區,上升至第3位。嶗山區以較高的增速,繼續縮小著與市北區的差距。
再來看重要指標——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前三位分別是:嶗山區(23.1%)、平度市(19.3%)、市北區(15.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前三位分別是:黃島區(569.16億元)、市北區(324.16億元)、膠州市(307.62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前三位分別是:黃島區(130.4億元)、嶗山區(99.4億元)、城陽區(87.3億元)。
今年上半年,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各種變量疊加影響,經濟運行持續承壓。青島各區市你追我趕,爭先進位,攜手向前,成績來之不易,值得點贊。
01
表現穩健,“第一區”貢獻提升
“青島第一區”黃島區的表現關乎青島的走勢。
黃島區
今年上半年,黃島區實現生產總值2214.77億元,同比增長5.1%,比全市平均水平(3.7%)快了1.4個百分點;占全市的比重為31.32%,比去年上半年大幅提高了0.7個百分點,繼續向“三分青島有其一”的目標邁進。
上半年,黃島區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貨物進出口、社消額分別增長5.1%、8.5%、3.5%、2.3%,對全市增長貢獻率分別為40.7%、73.6%、46%、52.3%,是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從全省看,黃島區實現“進位”。今年一季度,黃島區生產總值為1029.28億元,同期,淄博市為1039.02億元;上半年,黃島區生產總值2214.77億元,超過了淄博市的2199.31億元,放在全省地級市中排名由去年上半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7位,超過了10個地級市。
今年上半年,黃島區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既要著力解決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又遭遇突發疫情,經濟運行持續承壓。
果斷、堅決、高效處置突發疫情,密集出臺系列穩增長超常規舉措,黃島區最終迎來了經濟加快恢復,穩中向好、穩健上行的發展態勢,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半年答卷。
黃島區
不僅如此,一系列趨勢性、關鍵性變化更加明顯。
比如,工業。前幾年,黃島區曾面臨工業增速放緩的形勢,經過努力,這一局面得到明顯改善。上半年,黃島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比全市(4.1%)高出一倍多,對全市增長貢獻率達到73.6%。
多數行業和產品保持增長。涉及黃島區的33個大類行業中,有23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行業增長面為69.7%,有19個行業增速超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44.1%,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31.3%。
實體經濟發展關鍵在招商、在項目。今年上半年,黃島區項目建設的“動靜不小”。先進高分子及金屬材料、集成電路產業園總投資973億元的17個項目集中開工,光電顯示新材料產業園研究院及高端裝備項目投產,京東方青島生產基地封頂;引進30億元以上項目14個、總投資1241.8億元;基礎設施、工業、“四新”、高技術投資分別增長14.5%、26.9%、39.6%、63.4%。
大批投資將陸續轉化為產出,成為黃島區經濟向前向上的后勁和底氣。
02
膠州“進位”,市南“回歸”
十區市中,即墨區、膠州市、市南區三區市經濟體量十分接近,排名在第2至第4位間,爭奪激烈。
今年上半年,三區市生產總值都在700億元+區間,第2位的即墨區為723.06億元,比膠州市(721.56億元)多了僅僅1.5億元;膠州實現了對市南區的超越,但也僅僅比市南區(711.77億元)多了不足10億元。
即墨區與膠州市間的競爭尤為膠著,今年一季度,膠州市以2.54億元的微弱優勢超越即墨區;上半年,即墨區又以1.5億元的微弱優勢反超了膠州市。
即墨區
總體看,三區市間的差距微乎其微,從全年看,誰上誰下都有可能。
即墨區增速有所放緩。一季度增速為5.0%,比全市慢了0.3個百分點(去年同期比全市快6.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速為3.2%,比全市慢了0.5個百分點(去年同期比全市快2.3個百分點)。
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觀。即墨區在實體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上一直在發力,尤其是在汽車產業布局上動作頻頻。上半年,第100萬輛“即墨造”一汽大眾轎車下線;奇瑞乘用車四大車間完成主體建設,11月整車下線;奇瑞零部件產業園正在引進建設16個產業鏈配套項目。
當前,即墨正推動奇瑞汽車早日形成年產30萬輛整車、產值380億元拉動效益,帶動產值150億元產業鏈配套項目落地,做強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昂起全市、全省汽車產業龍頭。
項目建設有周期,效果需要慢慢釋放。再多一點耐心,相信即墨區將很快重回快速增長通道。
上合示范區走深、走實,膠東國際機場紅利持續釋放,膠州市迎來“雙擎驅動”。上半年,膠州市全面跑贏全市——
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比全市快了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比全市快了5.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8%,比全市快了1.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4%,比全市快了5.8個百分點……
延續這樣的發展勢頭,膠州市大概率會在全年實現再進位。
膠州市
市南區的表現同樣值得關注。作為老城區,市南區與國內外其他城市的老城區一樣,更多的是要做減法,經濟增長速度慢于全市也在情理之中。
但今年以來,市南的表現似乎有些“反常”:一季度增速為5.5%,比全市快了0.2個百分點(去年一季度比全市慢7.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速為3.9%,同樣比全市快了0.2個百分點(去年上半年比全市慢3.4個百分點)。
關鍵在于實體經濟。上半年,市南區推出“1+N”新政,新增省“瞪羚”企業6家、“專精特新”69家、“小金花”25家;引進億元項目52個,其中百億1個、30億2個,時尚首店247家、全省第一……實體經濟加速振興,與此同時,以中山路為重點的城市更新加快推進,老城區正在“人氣回歸”。
有產業就有人氣,有人氣就有財氣。發揮好自身特色優勢,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巧妙精準導入產業,市南區正邁上“回歸之路”。
03
嶗山“提速”,萊西“回補”
嶗山區保持了高速增長勢頭:一季度增速為7.2%,增速排名較2021年一季度躍升了7個位次,名列全市第2;上半年,增速為5.2%,上升至全市第1位;42.54億元的增量超過了排在前面的城陽區(29.48億元)和市北區(39.17億元),進一步縮小了與領先者間的差距。
嶗山區
各主要指標增速都明顯快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比全市快了10.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1%,比全市快了18.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比全市快了1.1個百分點。青島虛擬現實產業園一期開工、微電子產業園一期投用,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為嶗山區發展積蓄新動能。
當前,嶗山區正聚力打造“示范窗口區”,全力推動現代產業全省領先發展,錨定打造金融、虛擬現實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全力決戰100天,發動三大攻堅戰:實施主要指標、城市更新建設和雙招雙引攻堅戰,生產總值、固投等指標保持全市領先。
今年上半年,萊西市遭遇突發疫情,經濟運行受到較大影響,一季度,生產總值下降1.2%,其中,3月份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34.6%。
二季度以來,萊西市與時間賽跑,努力把損失補回來,經濟運行加快“回補”:上半年,累計增速為3.1%,只比全市慢了0.6個百分點。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從一季度的同比下降12.6%,扭轉為增長12.3%;規上工業總產值從3月份的同比下降34.6%,扭轉為同比增長12.5%。
萊西的空間和潛力在產業,尤其是制造業。融入青島發展之勢,做好承接,加快布局,由農業大市轉變為工業大市,隆起先進制造業新高地,加快建設膠東半島中心區域經濟隆起帶,萊西的未來可以預見。
萊西市
平度市工業經濟的表現也不錯,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規上工業營業利潤增長34.4%,表明工業企業效益良好。以園區為主要載體的發展模式,正在釋放出強勁動力,“四區八園”產值增長14.2%,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92.1%,其中重工業產值增長24.1%。
此外,市北區、李滄區等正加快產業迭代和城市更新。市北區納入考核的144個城市更新項目開工117個,完成計劃的118%;南京路拓寬、勁松五路打通、遼陽路交通結建等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李滄區全年計劃開工79個城市更新建設項目,已開工47個,完成上半年投資計劃的163%,北客站及周邊區域已進場施工,青鋼片區完成1宗土地出讓……李滄區正著力打造全省TOD綜合開發的示范標桿,打造全省現代都市產業園區的示范樣板。
城陽區聚精會神加快產業轉型,狠抓千畝園區規劃建設,已確定7個千畝園區;爭創全省規模化、專業化園區建設標桿,迅速招引一批高科技、大體量、強核心競爭力的制造業項目,努力重塑制造業優勢。
鼓足干勁,再接再厲。今年上半年,青島克服下行壓力,經濟加快恢復,呈現回升向好發展態勢。作為主戰場、主力軍的十區市作出巨大貢獻。當前,各種不確定性更加不確定,經濟下行壓力仍然不小。各區市只要立足實際,各盡其責,做好自己,就能戰勝風險挑戰,青島就能攻堅克難,不斷開創新局面。
(作者 觀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