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既是南北主動脈也是景觀大道
管線下地,這條南北大通道吃上“預制菜”
記者探訪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 首次使用整體式綜合艙室預制管廊
吊裝預制箱梁。
29日上午,隨著一輛長達十幾米的大型拖掛車緩緩駛入位于唐河路上的施工場地,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迎來了新的重要節點:8月12日,由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二公司負責的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項目李村河大橋段,將架設首片箱梁。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建成后,將成為繼重慶路、環灣路之后貫穿市北、李滄、城陽三區的又一南北主干道。工程項目在島城首次使用整體式綜合艙室預制管廊,將燃氣、電力、供水、中水和通信等管線全部納入管廊中。這條高4.5米寬11.35米的地下管廊,也將成為城市地下“生命線”的最佳見證,讓城市發展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架梁車到位首片箱梁下月上橋
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南起瑞昌路,北至仙山路,本次實施路段長約9.2公里。其中,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二公司承建李村河大橋段、衡陽路至遵義路段。目前,李村河大橋下部結構及李村河河道補救工程等關鍵節點已完成。29日上午,一輛身長達十幾米的大型拖掛車,緩緩駛入唐河路施工現場,車上,載著李村河大橋的架梁機。由于現有道路較為狹窄,在工作人員的多方指揮下,車輛才最終進入施工場地。“架設架梁機需要十幾天,架好后就可以開始作業了。”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二公司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項目部經理助理熊健告訴記者,李村河大橋共8跨275米,其中6跨在河道內,全部采用預制箱梁。每塊箱梁長33米,重量在206噸左右,大橋總計需要62塊。
得益于未雨綢繆的提前準備,李村河大橋涉河工程趕在汛期來臨前就全部完成。8月12日,李村河大橋的架梁工作將全面展開,這些預制箱梁將被“蜈蚣車”(大型拖車)從預制廠運送至施工現場。按照計劃,李村河大橋項目將在今年年底實現通車。
五種管線下地吃上了“預制菜”
另一邊,在衡陽路至遵義路段施工現場,一段工廠整體預制的綜合管廊,在“巨無霸”吊車的吊裝下,緩緩從地面被吊起,調轉180度后,在兩節支護鐵管之間“穿針引線”穩穩地降落在基坑內。從地面吊裝到基坑,只是綜合管廊施工的關鍵一步,下一步還需要根據預先標注的管廊位置標線進行精細化調整與組裝。熊健告訴記者,工廠預制現場組裝,大大縮短了施工工期,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也是青島首次使用整體式綜合艙室預制綜合管廊的項目。裝配式預制綜合管廊的施工難度,首先在于運輸難度比較大,其次61噸的單節重量對吊裝要求較高。
“預制管廊總共114節,剩余402.1米為現場澆筑管廊。”施工現場,擺放著一節綜合管廊,高4.5米寬11.35米,分為兩個艙室,重達61噸。內含電力電纜、通信線纜、熱力管道、給水管道、再生水管道等5類管線,其中僅燃氣管線就有兩根型號為DN1200的大型管線。管線進入地下管廊,可以最大限度實現土地集約化利用。“工廠化加工,可以有效保障質量,減少現場安全風險。”熊健表示,與傳統現場澆筑方式相比,預制裝配式管廊有質量可靠、節能環保、施工進度快等優勢。
為保證項目按期完工通車,現階段,項目部充分考慮工程任務、作業環境變化、季節變化等各類因素影響,結合現場實際及時進行計劃修訂和資源調配,適時加大資源投入,搶抓有效作業時間保質保量完成綜合管廊施工任務,為后續項目施工奠定基礎。
既是南北主動脈也是景觀道
與傳統的道路建設施工相比,唐河路-安順路工程圍繞綠色環保和新技術新理念亮點頻出:在全市首次實現天然石材“零使用”。全線約7萬米將全部采用新型環保材料,路緣石、界石、花壇石均使用人造仿石替代花崗巖、大理石等常規建設材料,從細微處踐行“綠色發展”建設理念。全面落實“多桿合一、多箱整合”理念,將路燈、交通標志、信號燈、電子警察、視頻監控等桿件合并設置,由808處減少至590處,減少率達27%。統一規劃整合電力、通信、路燈、交通等零散箱體,由149處減少至33處,減少率達78%,探索出城市建設集約節約的新路徑。
29日的探訪中記者發現,除了李村河大橋段和衡陽路遵義路段,火車北站區域也已有施工企業進場,開始緊張施工。在衡陽路遵義路段施工現場,工作人員表示,項目兩側綠化帶,寬度都是按照10米設計,行車道中間綠化帶則按照寬3.5米設計。如此寬度的綠化帶,將為道路增添豐富景象,同時也意味著,這條道路不僅是島城南北交通主動脈,也將成為一條景觀大道、林蔭大道。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