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傳來消息!青島地鐵1號線南段年底通車,開通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7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備受市民關注的地鐵1號線南段將于今年年底開通。在沿線區市政府及政府相關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全體地鐵人日夜奮戰,使得該線路比原來計劃開通時間提前了一個月。
為讓廣大市民提前體驗地鐵1號線全線開通帶來的方便快捷,青島地鐵集團計劃在線路開通之前進行試乘活動。此次試乘活動與以往相比有以下特點:
一是擴大范圍、全網試乘。市民持試乘票可在全網所有車站上車體驗1號線。二是形式多樣、便于參與。試乘活動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團體試乘,主要面對沿線社區、學校。同時還會組織環衛工人專列、志愿者專列。二是個人試乘,通過線下和線上兩種方式獲取試乘票,線上主要通過地鐵App、地鐵公眾號、地鐵小程序等等,具體的獲取時間、獲取方式以及試乘規定后續將陸續發布。三是一票通達、往返無憂。本次試乘體驗與已運營線路乘車方式不同,無需購票,無須刷卡進出閘機。參與試乘的市民,根據團體預約時間或試乘票標注時間,進行往返試乘體驗。
青島地鐵自2010年開工建設至今已建成并投入運營6條線路,運營里程達到246公里,躋身全國前十,單日最高客流突破120萬,成為近十年來全國地鐵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青島地鐵集團董事長張建剛在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青島地鐵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秉承“為城市建地鐵、為人民建地鐵”的工作理念,聚焦讓群眾出行更加順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廣發“英雄帖”尋找地鐵建設同路人,共同發起三期建設、TOD開發和“雙碳”戰略三大攻堅戰,加快推進我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
發起三期建設攻堅,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青島”
今年9月,我市三期建設規劃正式獲批,共7條線139公里,總投資約1000億元。目前,在相關市直部門和區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協助下,青島地鐵正全力推進三期開工籌備工作,部分線路計劃年底開工,將創造“當年申報、當年獲批、當年開工”的青島速度。后續,青島地鐵將緊緊圍繞“質量、安全、效益、效率”四大要素,持續加強建設管理,加快三期線路建設,力爭三期規劃早建設、早投用、早受益。同時,結合三期建設,積極推動打造“地鐵+”立體化大交通體系。“地鐵+鐵路”,加快“四網融合”,推進地鐵與鐵路高效銜接、互聯互通、票卡互通、安檢互信,提高運轉效率。“地鐵+小汽車”,規劃建設一批P+R停車場,著重完善外圍區域小汽車和地鐵的有效換乘,引導公共交通綠色出行。“地鐵+公交”,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對公共交通體系進行科學研究,提升公共交通出行率。“地鐵+慢行”,將“慢行”理念融入到TOD開發建設中,充實地鐵的最基礎網格。
預計經過6、7年建設攻堅后,青島地鐵運營線網總里程將達到500公里,日均客運量接近500萬人次,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近5成,實現對航空、鐵路、公路、港口等重要交通樞紐全覆蓋,三岸主城區內部45分鐘可達、關鍵節點間1小時可達,有力支撐“一主三副兩城”都市區空間結構。
發起TOD開發攻堅,建設“地鐵新城”
TOD是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空間開發模式,通過以軌道交通站點為核心進行片區一體化開發,打造集商業、商務、居住、生態、公共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片區中心,已經成為公認的最為集約高效的城市發展模式,并在東京、香港、成都等城市得到了充分驗證。
TOD可以讓城市更加高效、土地更加集約、出行更加便捷、配套更加完整、居住更加舒適、成本更加低廉。特別是對于青島來說,環灣“扇形”的城市構型導致“南部集中北部分散”,45分鐘通勤圈范圍較小、交通“雙碳”指數較高。現在來看,要解決大城市病,依靠地鐵線路輻射延伸并沿線打造“衛星城”是最好的解決對策。
目前,青島地鐵和有關市直部門、區市政府,已經聯手啟動了我市TOD戰略規劃、沿線土地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等頂層規劃編制工作,明確了“三級四類”開發模式(三級:城市級、片區級、一般級;四類:綜合中心型、商業中心型、產業服務型、生活服務型),建立了“21+N”重點項目庫,總規劃開發面積近萬畝。依托地鐵集團平臺、技術、資源、經驗和政策五大優勢,建立了地鐵集團、區市平臺、頂級策劃、龍頭開發、央企施工“五位一體”的聯合開發體系,覆蓋一級土地整理+二級項目開發+三級項目運營“三級聯動”全生命周期,以市場化運作保障項目高質量建成。
下一步,青島地鐵將按照“先行策劃、系統規劃、精準設計、功能復合”四個原則,加快推動項目運作,力爭21個重點項目在三年內全部啟動,實現帶動千億投資目標。同時,立足“打造10分鐘宜居宜業活力圈”理念,做好項目空間、業態、產業、環境、交通等策劃研究,將每一個TOD項目都打造成“生產、生活、生態”高度融合的微型城市體系,建成“地鐵新城”,吸引更多人在地鐵兩側工作和生活,實現土地集約化利用,使城市發展更高效、運行更低碳,使百姓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發起“雙碳”戰略攻堅,力爭實現節能降耗40%
“雙碳”已經成為發展共識。地鐵作為用電大戶,目前每年耗電超過4億度。為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和省、市能源發展規劃,地鐵集團已成立“雙碳”工作專班,統籌研究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各領域、各環節“雙碳”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預計全年實現節電超3000萬度:
一是技術節能。推廣應用36套再生制動能量吸收裝置,年節能量達900萬度以上;在13號線加裝光伏發電裝置,設備投用后預計可實現發電300萬度/年;試點應用了智能照明、磁懸浮蒸發冷、永磁電機、熱泵回收等節能新技術,為后續大規模應用積累了經驗。
二是管理節能。印發了能源管理規定、服務設備節能運行規范,統一線網設備節能運行規范要求;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借助外部資金進行節能改造,實現共贏;搭建了能源管理平臺,精細化管控照明、通風空調、電扶梯等高耗能設備。預計年節能達2100萬度以上。
三是發展“雙碳”產業。與青島陽光氫能合作,計劃在青島投資建廠,引入氫能設備高端生產線,推廣氫能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引入綠色裝配式建筑企業,在地鐵建設和TOD開發中,推廣更保溫、更環保的材料,大大降低車站及辦公區域空調的使用頻次;與儲能系統的制造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廣儲能裝置“削峰填谷”功能在地鐵領域的應用。
下一步,青島地鐵將加快推進雙碳戰略“青鐵”方案,打造綠色地鐵青島范本。一是強化總量調控,系統性核查地鐵運營碳排放情況,確定降碳場景,科學制定“達峰-中和”路線圖。二是夯實能源供給基礎,擴大氫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利用規模,加快推進光伏+儲能分布式電源建設。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統籌推進城市軌道交通智慧能源體系建設,提升能源供給保障能力。三是深挖內部節能降碳潛力,聯合國內頂級科研院所和行業頭雁企業,成立節能創新工程研究中心,統籌新能源技術和節能技術研究,加快推進飛輪儲能、永磁牽引系統、能量高效智能管理系統等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力爭實現節電30%,新能源發電10%,實現節能降耗40%目標。
青島市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發展大會暨青島地鐵產業合作推介會將舉行
為打好三大攻堅戰,建好青島地鐵,做大做強我市地鐵產業,青島地鐵正與市工信局一起,加緊籌備“青島市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發展大會暨青島地鐵產業合作推介會”,將廣發“英雄帖”,尋找地鐵建設同路人,助力城市千億級軌道交通生態圈。
“我們特別歡迎青島本土企業參與,也誠摯邀請外地企業參與青島地鐵建設,在青投資、落戶青島。”張建剛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