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夾饃上帶“潼關”就得繳10萬?青島多家商戶因商標侵權被起訴
“逍遙鎮胡辣湯”維權一波未平,“潼關肉夾饃”一波又起。 11月21日,河南幾十家小吃店的商戶們求助稱,他們賣的肉夾饃因帶了“潼關”倆字,被陜西潼關肉夾饃協會告了,要求他們賠償3至5萬元不等,如果他們想繼續使用“潼關肉夾饃”商標,需繳納99800元。
據了解,被潼關肉夾饃協會以“侵害商標權糾紛”“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等理由起訴的小吃店、美食店、食品店遍布全國各地,數量達數百家,被告商戶中有的選擇繳納費用“和解”,有的仍然處在上訴中,也有的商戶獲得勝訴。青島潼關肉夾饃店是否也受到了影響?目前處在什么樣的進展當中?26日,記者走訪島城潼關肉夾饃店了解到,西海岸新區6家商戶、城陽區1家商戶、即墨區兩家商戶均已被起訴,市區門店情況不一,不少門店稱目前也收到了法院的“先行調解通知書”或上訴通知書。
事發:多家商戶因商標侵權被起訴
“沒有任何征兆,我們一家從父輩開始就賣肉夾饃,怎么就莫名其妙地被告商標侵權了?”26日上午,面對記者的采訪,茍先生仍然覺得這件事情讓他難以理解和接受。
茍先生介紹,他們一家人在西海岸新區海南島路上經營一家老潼關肉夾饃店多年了,今年9月上旬一天,他們突然收到了來自當地法院的應訴通知書和開庭傳票,內容稱他的店涉及“侵害商標權”被潼關肉夾饃協會起訴,需要10月19日到法院開庭,協會要求他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8萬元。
“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地方小吃怎么突然就涉及侵犯他人權利了?這個協會是個什么協會? ”茍先生帶著一肚子困惑趕忙打聽起周邊其他家潼關肉夾饃店的情況,經詢問得知,還有5家商戶同他一樣收到了法院傳票,他們經過商討決定聯合找個律師應對此事。
位于西海岸新區的一家老潼關肉夾饃店門頭已經改造。
開庭一周后法院一審判決結果下來了,事與愿違,他們敗訴了。判決書顯示,他們需要立即拆除店招、門頭以及店內帶有“潼關肉夾饃”的標志,不再使用和宣傳,同時要求各家商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到2萬元不等。
“開庭當天,對方來了兩位律師,經過今年三四月份的取證,他們的材料準備得相當充分,完全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茍先生苦笑著告訴記者。經過一審判決,各家商戶均覺得冤屈不合理,于是提起了上訴,目前二審尚未開庭。
經記者走訪了解到,其實,城陽和陽路上的老潼關肉夾饃店的店主劉俊國,早在今年6月份就收到了來自“潼關肉夾饃協會”的上訴通知書和開庭傳票。對方要求他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如想繼續使用該商標,需繳納99800元的加盟費。
“第一次當被告,我整個人都是蒙的,還以為當事人不出席不算結果呢。 ”劉俊國悻悻地說,在他表明根本沒這么多費用后,對方開庭時又將賠償金額變更為5萬元,然而就算是5萬元,對他來說也是“天價”。沒過多久判決書下來了,劉俊國侵害了該協會的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專用權,需要賠償對方8000元。
“二審開庭時間是12月22日,這次請了專業的律師準備了一個月的訴狀,這次我要和他好好理論一番。 ”劉俊國告訴記者,即墨那邊也有兩家商戶碰到了同樣的情況,一審也是敗訴了,最后賠償了對方3000元到5000元不等。
記者通過嶗山區某家潼關肉夾饃店的陸先生了解到,盡管各商戶情況不一,但是包括他們家,青島市區大概有十來家潼關肉夾饃店也收到了法院的“先行調解通知書”或上訴通知書。
探訪:商戶紛紛表示“難以接受”
“口口相傳的地方小吃全國都在做,什么時候被注冊商標了?我們不知情,也不是惡意的啊。”對于自己怎么突然就侵犯了他人的商標權,茍先生至今都一頭霧水。
現在的肉夾饃包裝袋上已經沒有了“潼關”二字。
據茍先生表示,自一審敗訴后,他們家在原有“潼關肉夾饃”的店招上加了一個“碟”字,店里的產品包裝、注冊商標、張貼的宣傳畫等也紛紛進行了調整,光這些已經花費了五六千元了。茍先生介紹,他們一家是從大西北過來的,從父輩開始就賣肉夾饃,他從老父親那里學到的手藝如今就因為 “潼關”二字一夜之間就“侵權”了,想到此,他心里真不是個滋味兒。
茍先生說,自從周邊幾家店“出事”后,他們就四處尋求幫助,后來進了一個名叫“全國老潼關團結群”,里面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商戶近三百家。被告商家涉及內蒙古、天津、湖北、河南、浙江、廣東、上海、湖南等多個省份,其中,山東商家中有的來自威海、煙臺等地。 “有一兩家店的影響不大,有的是好幾家加盟連鎖店,因涉及到此事,商場都想和他們解約了。有的店一年的流水達100多萬,得給他們帶來多大的損失啊。 ”茍先生說。
“要注冊、要維權早些年干嘛去了?一時間如此豪橫地向全國帶有‘潼關’字樣的肉夾饃店發起維權,這就像一場事先謀劃好的‘割韭菜’計劃! ”劉俊國說,50多歲的他是第一次走上“被告席”,面對協會方代理律師在一審法庭上,一一舉證他們家的店名、食品外包裝、消費小票、店內宣傳畫等都涉及了老潼關的字樣,涉嫌侵權,他被打得措手不及。他說,一開始接到起訴通知書還以為是有人在詐騙,經過打電話證實后又瞬間蒙了,再到一審敗訴明白過來后,他分析著一家店被判賠償1萬元的話,全國那么多家門店這得多少錢。在他看來,這無異于借著維權的幌子斂財。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美食小吃自然數不勝數,如果‘潼關肉夾饃’這個事成了,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長沙臭豆腐、天津煎餅果子都紛紛效仿,對美食界來說就是一場大混亂。 ”在劉俊國店里就餐的吳先生不無擔心地說。
位于嶗山區勁松七路、秦嶺路上兩家潼關肉夾饃店的店主則表示,他們是加盟了該品牌授權的公司,但這次依然收到了法院的“先行調解通知書”,經過詢問加盟公司,得知和自己的店沒有關系。 “我手里還有加盟合同,而且除了門頭,店鋪中基本沒有帶潼關字樣的物品,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也都很快進行了更改,面對這些,我心里倒是不大擔心。 ”勁松七路一家肉夾饃店的陸先生表示。
/進展/
官方:無權收取加盟費
11月26日凌晨,國家知識產權局就“潼關肉夾饃”商標糾紛答記者問。
“潼關肉夾饃”是作為集體商標注冊的地理標志,其注冊依據是《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經查,原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于2015年12月14日核準注冊第14369120號“潼關肉夾饃”圖形加文字商標,核定使用在第30類“肉夾饃”商品上。原商標注冊人為老潼關小吃協會,2021年1月27日公告核準變更商標注冊人名義為潼關肉夾饃協會。
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出,“潼關肉夾饃”是作為集體商標注冊的地理標志,其注冊人無權向潼關特定區域外的商戶許可使用該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并收取加盟費。同時,也無權禁止潼關特定區域內的商家正當使用該地理標志集體商標中的地名。
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已責成地方相關部門深入了解事件進展,加強對各方保護和使用商標的行政指導,積極做好相關工作,依法依規處理有關商標糾紛,既要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又要防止知識產權濫用,處理好商標權利人、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
潼關肉夾饃協會致歉
11月26日,潼關肉夾饃協會就潼關肉夾饃商標維權事件發布道歉聲明,向全國潼關肉夾饃經營者致歉,稱給廣大肉夾饃經營者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和麻煩,經過全國眾多媒體朋友和專家學者的批評、指正和幫助,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錯誤,對大家致歉。
除此之外,潼關肉夾饃協會還做出承諾,表示立即停止對全國潼關肉夾饃經營者的維權行為,并且對前期維權的相關事宜進行積極妥善處理。
面對潼關肉夾饃協會的致歉,有的經營者表示終于松了一口氣,有的則表示這是否算侵權仍沒有一個定論,他們不知道后期是否可以繼續掛“潼關肉夾饃”的店招。(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孫晶 吳冰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