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再迎利好:入選“中方案例”,將打造中歐開放合作示范城市
中歐交流合作,青島又一次走到了前排。
11月18日-19日,2021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舉行,近萬名中外企業家、專家學者以“屏對屏”的方式,以探尋“新趨勢新路徑新動能”的共同期待,校調時鐘進入激蕩腦力的“青島時間”。大會取得豐碩成果。
論壇開幕的兩天前,國家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第三輪中歐區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區名單》,確定將北京市等22個城市(新區、開發區)列為第三輪中歐區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區。青島入選。
所選案例地區將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與歐方案例地區開展結對合作,深化落實中歐區域政策對話合作機制,積極促進相互交流,擴大互利共贏空間,不斷推動中歐務實合作取得新進展。
青島歷來是中歐合作的積極推動者、受益者。目前,青島已與歐洲19個國家的27個城市締結友好關系。歐洲企業累計在青投資項目1550個。
面向未來,青島要做好對外開放文章,必須進一步深耕歐洲。近日出臺的《青島市“十四五”高水平對外開放規劃》對推進對歐經貿合作作出安排部署。
此番入選《第三輪中歐區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區名單》,為青島擴大與歐洲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契機。
01
“案例”示范引領
中國與歐盟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具有許多相同之處,互為重要的貿易投資伙伴。
去年,中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據歐盟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20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586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6萬億元)。其中,歐盟對華出口額為2025億歐元。
今年前三季度,中歐的貿易增長更加強勁,貿易額已接近6000億美元,增長了30%以上。同時,中歐雙方的相互投資也在增長,體現了中歐經貿關系的韌性。
但同時,中歐經貿往來也面臨不少挑戰和問題。通過對話交流,雙方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區域政策合作的重要目標,共同探討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有效路徑和措施。雙方圍繞區域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聯合研究,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為區域政策制訂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和決策參考。
經國務院批準,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歐盟委員會建立了區域政策合作機制。雙方已輪流舉行12次高層對話會和14次政策研討會,先后開展了兩輪共支持40個案例地區開展結對合作,有效促進了中歐經貿暢通、產業協作、文化互通和人員交流。
此次發布的為第三輪中方案例地區。總體上看,本輪中方案例地區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便利的交通區位條件、較高的區域開放水平,與歐合作基礎扎實、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符合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求,對所在區域開展對歐合作具有很強的示范帶動作用。
中方案例地區依托獨特資源稟賦,具有鮮明的對歐合作特色領域。比如,杭州依托跨境電商先發優勢,建設跨境電商綜試區、跨境電商支付機構、跨境電商物流體系,推動中歐跨境電商合作。呼和浩特依托乳業特色產業優勢,與歐洲知名院校、企業合作,創建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中國乳業向國際領先地位、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成都、武漢、西安等地依托中歐班列優勢,開通相應客運航線,創新“樞紐對樞紐”的“歐洲通”模式。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開展第三輪中歐案例地區合作,有利于深化拓展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機制,擴大中歐雙方互利共贏合作空間。下一步要完善合作機制、互鑒經驗做法、加強產業協作,推動中歐區域政策合作邁上新臺階。
02
青島何以入列
青島與歐洲頗具淵源。早在上世紀初,就有多個歐洲國家在青島設立領事館;漫步在青島街頭,獨具歐洲風格的建筑讓青島稱得起“東方瑞士”的美譽。
如今,青島是中國與歐盟交流合作最頻繁、最密切的城市之一。青島與歐洲在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人文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截至目前,青島已與歐洲19個國家的27個城市締結友好關系,歐洲企業累計在青投資項目1550個。64個歐洲世界500強企業項目在青島落戶,青島對歐投資項目200余個、協議投資額21.2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對歐盟進出口741億元,增長21.8%。
在歐洲,又數德國與青島的淵源最深,經貿往來最為密切。上世紀八十年代,青島電冰箱總廠引進了德國利勃海爾生產技術和設備,造就了后來馳名中外的海爾集團。中德兩國政府建設的首個可持續發展示范合作項目——青島中德生態園,更是被譽為“中德兩國政府間生態領域燈塔式項目,是中德雙邊合作園區的典范”。
目前,德國是青島在歐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外資來源地。截至今年9月底,德國累計在青投資項目401個,實際使用外資26.5億美元,大眾汽車、空客直升機等一批德資合作項目先后在青島建成投產。
疫情發生以來,青島承擔了中德“快捷通道”任務,架起了中德友誼“空中橋梁”。德國工商大會全球執行總裁馬丁·萬斯雷本在10月28日舉行的“2021對話山東——德國·山東產業合作交流會”上表示,“青島已成為德國人的第二故鄉”。
近年來,青島與歐洲的經貿往來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合作載體和平臺,已建成中德生態園、中德國際客廳、中英創新產業園、歐盟項目創新中心等多個合作園區,在英國、德國設立兩個工商中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等中歐交流合作平臺成效顯著。
其中,青島中德國際客廳開門納客兩年來,不斷豐富作為對外開放窗口的展示形式,集聚對德合作資源,提升“國際客廳”運營活力、專業程度,交流、洽談、合作的平臺作用愈發凸顯,日漸成為全市中德國際交流合作的主陣地。
剛剛閉幕的2021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取得圓滿成功,得到歐洲企業家的廣泛贊譽。論壇上,中外企業家聯合會金融專委會揭牌成立,8個合作項目進行線上集中簽約,青島中歐創新產業投資基金(人民幣二期)、青島中歐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外幣)啟動。
可見,無論是基于歷史淵源,還是現實往來,青島與歐洲經貿合作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入列“中歐區域政策案例地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03
聚焦“三條主線”,打造示范城市
集裝箱貨物進入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海關監管通道。陳星華 攝
怎么干?經過多年發展,前兩輪中方案例地區已成為我國深化與歐盟合作的示范者和引領者,在開展務實合作方面取得諸多成果。
于青島而言,一些好的機制可以借鑒,一些成熟的平臺可以利用,同時還要不斷通過搭通道、建平臺、引產業、促交流、優機制等方式,鞏固拓展對歐合作基礎,持續深化中歐經貿合作。
青島市發展改革委表示,下步,青島將聚焦經貿、產業、人文“三條合作主線”,通過搭通道、建平臺、引產業、促交流、優機制等方式,鞏固拓展對歐合作基礎,推動中歐區域政策合作邁上新臺階,努力打造中歐開放合作示范城市。
梳理前兩輪案例城市可以發現,它們均在“搭通道”上下了不少功夫。
據國鐵集團官網消息,今年1月至10月,中歐班列開行12605列、運送貨物121.6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26%、33%;開行列數和運量均超2020年全年總量,實現了班列開行數量和貨物發送量雙增長。
中歐班列這個“鋼鐵駝隊”已經成為連通亞歐大陸的主要橋梁和綠色通道。“鏈接”中歐班列,就意味著拉近了與歐洲的距離,搭上了中歐合作的快車。
鄭州積極發揮區位+樞紐+開放優勢,著力建設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目前,鄭州機場開通航線245條,客貨運量連續四年中部雙第一;中歐班列(鄭州)通達世界130多個城市,獲批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
重慶著力促進亞歐大陸互聯互通,開行的中歐班列(渝新歐)是國內最先開行的中歐班列之一,現已通往德國杜伊斯堡、波蘭華沙、意大利米蘭等歐洲17個國家38個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共開行1916列,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相比較而言,青島中歐班列規模還不夠大。今年前10個月,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共開行中歐班列455列,同比增長42.6%,國際班列集裝箱到發3.7萬標箱,同比增長72.2%。
增長勢頭不錯,但規模還不夠大。青島要密切與歐洲的聯系,進而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還要在中歐班列上做文章,暢通這條大通道。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合作是增強雙方黏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中歐合作的核心內容。青島與歐洲稟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互補性很強。青島應當立足自身實際,圍繞汽車、新能源、海運航運、金融服務等產業鏈,加強對歐洲重點國別的合作。
尤其是要發揮好對德合作潛力優勢,聚焦先進制造、國際貿易、大健康等領域,實現對德經貿合作新突破。落實中英地方經貿合作機制,促進數碼創新、制造業、金融服務等領域合作。支持對歐優勢產業跨國并購,圍繞市場、資源、技術、品牌等要素開展國際合作。
當前,國際形勢出現新變化,中歐關系面臨新情況新形勢,尤其是在疫情陰霾仍未驅散,線下經貿往來極大受限的不利形勢下,應該開動腦筋,創新合作方式。
國家發改委給出的建議是:不斷創新合作形式,廣泛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工作,探索創建中歐中小企業線上俱樂部,聘請歐方招商大使,引進歐盟國家駐地機構,建立駐歐友好交流聯絡站、海外人才工作站等。
青島與歐洲淵源很深,合作基礎良好,前景廣闊,此番有了國家層面的賦能,將迎來新一輪窗口機遇期。只要善于發揮比較優勢,善于捕捉機遇,青島一定可以在對歐經貿往來中展現更大作為,為城市發展開辟更大的空間。
作者 |觀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