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島自貿片區簽約、在建重點項目136個 總投資超1300億!
青島新聞網11月19日訊(記者 李倍)青島自貿片區實施范圍52.00平方公里,占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范圍的43.3%,是山東自貿試驗區面積最大的片區,目前片區重點發展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制造五大產業,著力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今天下午,青島自貿片區管委工委副書記、管委主任趙士玉在做客民生在線時介紹,批復以來,青島自貿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突出青島特色,推動總體方案中賦予的各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地實施,以實際成效打造自貿區建設獨具魅力的“青島樣板”。今年以來,青島自貿片區簽約、在建重點項目136個,總投資超過1300億元,其中芯恩集成電路和富士康封測項目均進展正常。
訪談中有網友提到青島自貿片區全國首創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新模式,對此,趙士玉給出了詳細介紹,他表示,片區成立之初,海洋經濟方面,青島自貿片區就遇到一系列現實的問題:片區數萬家市場主體,究竟哪些企業開展的具體業務應該歸屬于海洋經濟范疇,核心產業和相關產業與海洋的相關度有多少,片區海洋經濟優勢產業面上的特征、點上的優勢如何定性、定量的考量,下一步深度發展、開拓發展的方向如何確定。
從今年年初,青島自貿片區就制定詳細工作方案,以青島片區3萬多家企業和其他法人單位為調查研究對象,采取多種方式,篩選建立《青島片區涉海單位名錄庫》,設計形成《青島片區海洋經濟統計調查制度》《青島片區海洋生產總值核算制度》,可按照制度持續開展調查監測,嘗試測算了青島片區2018-2020年海洋增加值及其構成。
青島片區通過研究海洋產業與國民經濟分類對應關系,參考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按照不同海洋產業的投入產出特點,明確核算路徑和范圍,采取剝離系數法為主、增加值率法和增速推算法相結合的綜合核算和評估方法,將港口貨物周轉量、海洋旅客周轉量、批發零售銷售額、住宿餐飲營業額等54個基礎指標納入青島片區海洋經濟核算體系,增強了海洋經濟核算結果與關聯產業實物量指標變動的關聯性,使得核算體系能夠深刻把握青島片區海洋經濟運行表征,填補國內功能區層面海洋經濟統計核算制度空白。在建立梳理數據庫過程中建立的“三庫三篩”模式增加了建立“復篩庫”的流程,優化了涉海單位的認定模式,提高了涉海單位認定的準確性、科學性及完整性。
“總體上來說,我們開展海洋經濟統計調查與核算,全面系統的摸清了青島片區海洋經濟家底,前幾天也通過了專家評審,專家們一致認為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探索的方法體系可以推廣參考。”趙士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