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開放機遇,中歐企業家再啟“青島時間”
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已經成為撬動青島與歐洲合作的重要支點,論壇成果豐碩、溢出效應持續放大
青島日報2021年11月18日版面
■10月15日,中歐班列(齊魯號)首班“鐵路快通”專列順利發運。
■6月20日,中外企業家聯合會青島中心在市南區澳門路68號揭幕。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
11月18日,在疫情陰霾仍未驅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演進的當下,2021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如期舉行。
論壇啟幕,再一次釋放出強烈的信號——青島以高水平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堅如磐石。
變局在演進,歷史在前行,許多具體工作需要與時俱進,一些根本性的發展理念則要堅定不移。對于青島這座因開放而興的城市而言,全力推動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更加主動融入和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就是城市發展最核心的動力引擎。
某種意義上,自2019年中歐企業家峰會走出歐洲,走進青島,每一次論壇議題設置,都是對這一方向的再確認,對這一理念的再深化。
如果我們把時間的坐標拉得更長,也許會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再過不到一個月,我們將迎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本次論壇的主辦方中外企業家聯合會聯席主席龍永圖“中國復關及入世首席談判代表”的身份,無形中將這段歷史與青島的距離拉得更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顧這段歷史,龍永圖表示,中國“入世”是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
在他看來,“入世”20年,我們收獲了信心。事實證明,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市場開放度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中國企業堅持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經受住了開放市場的巨大沖擊,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做大做強,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中國沒有把“入世”談判當中的承諾作為對外開放的終點。“積極增加進口”是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舉措。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展現出中國擴大開放的強大自信,成為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里程碑。
明年1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即將生效。值得注意的是,在RCEP框架下,中國與日韓貿易關稅有望明顯縮減,對青島而言,抓住RCEP這個難得的發展紅利,或將在利用區域經濟合作推動對外開放方面做出一篇精彩的大文章。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2021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的舉辦恰逢其時。這是“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的一次青島行動,是加深區域間合作的一次青島機遇。
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這是青島與歐洲的第三次“約會”。
一直以來,憑借深厚的歷史淵源,青島與歐洲存在一種“互為期待”的關系,這也是當前青島與歐洲、中國與歐洲間經貿往來的一個縮影。在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流的當下,需要有擔當的城市站出來發揮作用;一座以開放立身的城市,也需要在持續開放中豐富自身并不斷壯大自身。
在這一宏闊的進程中,中歐企業家峰會成為撬動資源的重要支點。
從2019年中歐企業家峰會永久落戶青島開始,每一次青島論壇的舉辦,都不斷打開新的空間,推動著新的合作。2021年6月20日,中外企業家聯合會青島中心在市南區澳門路68號的揭幕,則讓論壇擁有了永不落幕的新載體——匯集中外企業家、投資人、專家學者的常態化“國際交往會客廳”。在龍永圖看來,青島中心將發揮三大功能:一是承辦好一年一度的青島論壇,為青島打造國際合作的新名片、新高地。二是持續跟蹤落實論壇期間達成的合作意向和協議,夯實國際合作,搭建國際化“雙招雙引”平臺。三是通過各類活動推動本地企業國際化,實現企業國際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很多時候,改變總是潤物無聲式的。
論壇的舉辦、青島中心運營,帶來了思路碰撞、智慧交融的新契機,更帶來了實打實的資源集聚、項目落地的機會,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青島開放的重要平臺,都因此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論壇開幕的節點,我們回望、盤點,一個個精彩的合作故事,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撲面而來:
今年前10個月,青島對歐盟進出口813億元,增長20.9%。即便在世界經濟面臨各種不確定性的當下,青島與歐洲的合作依然堅定有力。
今年前三季度,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共開行中歐班列403列,同比增長46%。距離阻擋不了合作的意愿,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中歐班列傳遞出合作的信心,開啟了全球合作共贏新模式。
德國是青島在歐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外資來源地,迄今為止累計超過200家德國企業在青島落戶。今年1-8月份,青島與德國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29.5%;截至今年9月底,德國累計在青投資項目401個,實際使用外資26.5億美元,大眾汽車、空客直升機等一批德資合作項目先后在青島建成投產。
8月25日,上合示范區內傳出青島中法“國際客廳”落戶的消息,這個由上合示范區管委會與法國埃頓集團共同打造的項目,建成后將把來自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工業互聯網創新資源與創業項目導入客廳內的工業創新中心,助力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7月23日,海克斯康智慧產業園項目正式落地青島高新區。這個低調的瑞典品牌為超過50%的世界500強企業提供解決方案,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地理信息數據,眼下在青島打造的這座5G全景化應用標桿智能工廠,預示著在全球率先從質量層面切入工業4.0時代。
這樣精彩的“相互成就”不勝枚舉。青島正努力把面向世界的機遇共享之門越開越大,用企業投下的真金白銀,書寫令人信服的全球化“青島故事”。
當地時間11月9日,在德國紐倫堡,世界重要啤酒賽事之一的“歐洲啤酒之星”大賽中,青島啤酒0.0%無醇啤酒從44個國家的2395款啤酒中脫穎而出,摘得金獎,這是歐洲對青島啤酒創新研發、穩定品質認可的最好證明。
今年6月,歐洲杯賽場上,不停閃現的海信品牌LOGO令人印象深刻。這是“青島制造”在歐洲大地的自信表達。如何讓世界了解中國企業,海信在經歷了十幾年全球化淬煉與沉淀之后,國際營銷之路顯得愈加從容。
今年3月,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歐洲動車組原型車項目獲得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范認證的ISV證書,這意味著“青島造”動車組獲得了歐盟鐵路的“入場券”。
歐洲擁有眾多國際制造業巨頭,大膽開拓歐洲市場、與歐洲增強互動交流,不僅關乎青島企業自身國際化的發展需要,也是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青島強韌制造業產業鏈的正確選擇。
更多的合作機遇將在資本驅動中發生。
在首屆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上,由青島國信集團牽頭,聯合青島部分國有企業及社會資本共同發起的青島中歐企業創新合作發展基金發布。該基金定位于青島與世界各國資源聚合和轉型升級的平臺,總投資規模20億元。在過去的一年中,青島國信集團以此為依托,深入對接超200家機構,進行基金路演40余場,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企業和投資機構來青洽談,意向合作方超過25家。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立項項目數達20余個,儲備項目過百個。落地項目金額超2億元,盡調中項目金額超10億元。在今年的青島論壇上,中歐企業創新合作基金二期即將發布,一個“資本嫁接中外合作、資本助力科技創新、資本帶動產業發展”的融資平臺,正在為青島整合全球優質要素資源、做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貢獻資本力量。
創造更精彩的可能
開放的進程永遠不會是一馬平川,機遇與挑戰相伴。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未散,世界經濟復蘇前路坎坷,此時的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更顯彌足珍貴。
本次論壇,除邀請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10余家全球500強企業駐華主要負責人在青島主會場參加外,還設立了英國倫敦、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澳大利亞墨爾本等多個海外分會場,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重要城市分會場。
疫情的阻隔,某種意義上反倒更加強了人們交流、交往、合作的意愿。
11月18日,土耳其最有影響力的私營銀行——土耳其實業銀行駐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天山(Doruk Keser)就將專門在上海分會場參會。此前他在與籌備上海分會場工作的青島赴上海第五批專業實訓隊員交流時就頗為興奮地表示,土耳其實業銀行在海外設有多個分支機構,于2006年通過在上海建立代表處進入中國市場。希望未來在金融、貿易、物流等領域與青島建立雙向投資合作,并將向其在土耳其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投資者推介青島,助力青島打造面向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平臺。
相信不只是天山,一定有眾多的中歐企業家,雖因疫情阻隔相距千萬里,但都不約而同地把時間調頻至“青島時間”,他們希望更深入地了解青島,希望能在碳中和、數字化轉型這些“大問題”面前,聽聽青島聲音,找到青島答案。
據了解,本次論壇圍繞當下的焦點議題“碳中和”和“數字化轉型升級”設置了兩場專題論壇。聚焦中歐加強“碳中和”合作的論壇上,日本歐力士集團、道達爾、威立雅、復星、特銳德、英利集團等中外企業的企業家們將分享經驗和想法。從碳交易、企業合作、青島綠色城市建設等角度深入解析綠色經濟發展新動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論壇上,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雙星集團、雪松控股集團、法國歐瑞澤基金集團、海爾卡奧斯將通過各自在數字化領域的實踐,進一步研討分析數字化趨勢對投資判斷的影響、行業數字化的挑戰與趨勢、跨境數字貿易及服務貿易新趨勢等,找到發展數字經濟的新路徑。
論壇的三場現場圓桌會內容同樣值得期待。圍繞金融投資、企業可持續發展及傳承、共建可持續商業未來等話題,為企業家們撥開經營發展中的思想迷霧。
論壇還將首次舉行中外青年企業家分論壇,十余位青年企業家將就ESG青年責任、品牌年輕化及國際化趨勢,進行思想火花的激情碰撞……
閃電總在雷鳴之前。
思想的盛宴已經開啟,相信在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在與會企業的未來轉型之旅中,人們會看到這次論壇留下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