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綠色低碳港口" 碳中和有了先行示范的"青島樣板"
青島新聞網7月27日訊(記者 李倍)青島是全省首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圍繞低碳發展目標,青島加快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深入開展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和能效提升工作,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普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取得了良好成效。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職責轉隸至生態環境部門,市生態環境局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決策部署,錨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堅持系統謀劃,通過加強科學研究、打造特色亮點、推進試點建設等舉措,著力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的“青島樣板”。
7月27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走進山東省港口集團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港口青島港),作為“綠色低碳港口”建設典型,山東港口青島港始終秉承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精神,以綠色港口規劃為引領,持續優化貨物運輸結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實推進清潔能源應用,全力打造天水共藍、港城共融,智慧聯通、多方聯動的世界一流低碳綠色港口。
明確綠色港口建設路徑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港口
山東港口青島港始建于1892年,主要從事集裝箱、原油、鐵礦石、煤炭、糧食等各類進出口貨物的裝卸、儲存、代理、保稅等綜合物流服務和國際客運服務,集裝箱、鐵礦石、紙漿等貨種作業效率保持世界第一。海鐵聯運線路覆蓋全國,直達中亞、歐洲,2020年,貨物吞吐量完成6.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300萬標準箱。
山東港口青島港先后榮獲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全國首批“綠色港口”等榮譽稱號,下屬公司中QQCTN、QDOT榮獲“亞太綠色港口”稱號,QQCTU榮獲“四星級中國綠色港口”稱號。
山東港口青島港高點站位,從頂層規劃設計入手,把生態保護放在港口戰略發展布局優先位置。研究制定《智慧綠色港口建設指導意見及三年行動計劃》《“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及三年行動計劃》等規范引領性文件,明確綠色港口建設路徑,提煉重點攻堅任務,細化具體工作內容,對建設世界一流綠色港口進行統籌部署,精準發力。
同時,山東港口青島港全方位發展綠色輸運方式,推進海鐵聯運模式快速發展,構建油品綠色安全疏運通道。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港口積極打造清潔干散貨碼頭,建設綠色安全油港,強化港區燃油設備排放管控,抓好港區污水規范處置,抓實港區危險廢物標準化管理,提升環境應急響應能力,并進行科技引領、降碳達峰,全面推進清潔用能體系改革,以科技手段推動精準治污,以能源結構改革實現降碳達峰。
山東港口青島港將進一步加快由門戶港向樞紐港、由物流港向貿易港“兩大轉型”,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港口,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統籌推進碳達峰行動 青島擬定“雙達”三年行動計劃
山東港口青島港“綠色低碳港口”建設正成為青島錨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典型經驗做法。
青島是全省首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為此,青島市生態環境部門錨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堅持系統謀劃,通過加強科學研究、打造特色亮點、推進試點建設等舉措,在堅持研究先行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科學決策能力,持續資助全市范圍內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累計資助近20項課題、1000余萬元經費。其中針對碳達峰碳中和共開展四期專項研究。
2019年9月印發《青島市適應氣候變化規劃》,青島成為國內首個印發適應氣候變化規劃的城市。該規劃確立了我市適應氣候變化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對重點領域的措施及保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在此基礎上,青島市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組織實施《青島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工作。該規劃堅持減緩和適應并重,以保障我市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為目標,預計到2021年10月底編制完成,屆時我市在適應氣候變化領域特色將更加顯著。
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環綜合〔2021〕4號)文件精神,抓住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統籌推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碳達峰行動,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礎上,青島市生態環境部門委托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等單位編制了《青島市協同推進碳排放達峰與空氣質量達標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積極探索“雙達”路徑。目前該研究項目一期已結題,二期工作已全面展開。
依據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印發的《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環氣候〔2020〕57號),青島市生態環境部門協助青島西海岸新區申報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自2020年以來,委托中央財經大學等單位編制了《青島西海岸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西海岸新區管委與山東發展投資集團簽訂合作戰略協議,吸引山東省綠色發展基金支持新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建設;搭建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初步遴選出以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41個項目。在省政府、省生態環境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已向生態環境部呈報青島西海岸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申請,省政府將支持該試點寫入《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率先啟動戰略研究 青島力爭為碳中和工作提供城市樣板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推動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常態化,組織實施2019-2020年度市級和區(市)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項目,更新溫室氣體在能源消費、工業生產、農業活動、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以及廢棄物處理等5大領域的排放數據,為制定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科學制定考核目標提供基礎。
針對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和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重點行業的“新改擴”項目環評,增加“碳評”內容,推動區域、行業和企業落實煤炭消費削減替代、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見稿,下一步將加快推進。
充分發揮青島在海洋科研領域的集聚優勢,搭建海洋碳匯監測網絡,陸海統籌做好入海污染物控制,探索實施濱海濕地增匯工程,結合“海洋牧場”建設實施養殖區人工上升流增匯試點。探索制定海洋碳匯系列標準、推動海洋碳匯交易,打造“海洋碳匯特色示范區”。
積極做好青島西海岸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在試點框架下推進中歐氣候投融資合作示范區建設,加強同國際權威金融機構的聯系,推動歐洲交易所中國代表處落戶,積極協助西海岸新區打造“唐島灣論壇”等永久性氣候投融資國際對話平臺。
緊跟國家碳中和戰略決策,率先啟動碳中和戰略研究,初步判別我市碳中和愿景目標,研制碳中和路線圖,建設“碳中和先進技術示范區”、“零碳示范園區”、“零碳示范小鎮”等,支撐我市爭創全省、全國碳中和先行示范區,力爭為碳中和工作提供城市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