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的地方,叫家鄉;驕傲的地方,叫祖國。
夢斯是一位在青島工作的女孩,25歲。
這幾天,她牽掛、難過、激動、徹夜難眠。
因為她的家,在河南新鄉。
一
“起初,朋友圈里還看到鄭州同學的說笑——歡迎到鄭州來看海~很快,災情的殘酷性顯現出來,我的心揪緊了。”夢斯說,7月20日上午,她開始關注河南雨情。她的家鄉新鄉,與鄭州只隔一條黃河,覆巢之下,雨情和心情很快就指向那塊牧野之戰的古戰場。
意識到危險,最牽掛的是爸媽。第一時間給家里打電話,媽媽和弟弟在市區,住14樓。安全無恙,已經停水停電。爸爸在銀行工作,24小時在值守金庫,已經幾天住在單位了。
“家里還好,放心。鄉下災情挺重的,聽說,30多個村子被淹了。”媽媽說,聲音哽咽。
舒一口氣。夢斯的關注點停駐在家鄉。微博、微信、朋友圈……不停地刷,不斷被一條條信息刺痛,從眼睛,到心底。
二
夢斯覺得,家鄉在自己的心中,從來沒有這么重的分量。
緊急擴散!河南新鄉告急!急需這些救援物資!最新航拍災后現場……
河南暴雨已致56人遇難,新鄉告急!鶴壁告急!
這群平均年齡55歲志愿者新鄉參與救援,9個小時轉移受災群眾600余人!
……
每一條災情都感同身受,每一位被困鄉親都是自己的親人,每一條救援信息,夢斯都發自內心地說一聲:“謝謝您!”
那一刻,新鄉,就是她的家。她代表鄉親,向每一位馳援者感恩致謝,熱淚盈眶。
三
夢斯覺得,必須,必須,必須,為家人做些什么。
7月21日12點半,夢斯看到,網友組織了一個線上救援志愿群。她沒有一秒猶豫,申請加入了。小群的工作井然有序,收集組,負責全網搜集各個平臺、各個受災點的求救信息;登記組負責分類登記,避免重復提報和重復救援;核實組負責與求助人電話核實,是否已獲救援?緊急危險程度如何?然后將確切消息快速傳遞到一線救援組織,展開營救。
災情很大,群里的小可愛們很忙。早晨6點就刷刷刷,地鐵里,上班間隙,晚上到11點多,有的小伙伴甚至幾乎通宵。夢斯說,即使朦朧睡去,輕輕呼喚的也是新鄉,新鄉……那是心的故鄉……
做網上救援志愿者最怕的是:好多求助者的電話打過去都是關機,心里特別難受。因為不知道關機到底代表著什么,是失聯還是僅僅因為沒電,只能祈禱這些沒能聯系到求助者沒有危險,已經被救援。
四
夢斯說,自己淚點很低,但催落眼淚的,往往還不是災情,而是四面八方的無私救援。
“看到好多新聞,都會有眼淚在眼眶打轉。”她說。比如鄭州地鐵5號線的救人醫生于逸飛的事情、理發師的另一個身份是藍天救援隊隊員,這些平凡人參與救援的消息,會讓她無比感動,還有救援大部隊到達災區的視頻,讓她激動到想哭。
“最起初,家的概念,只是14層樓上那100多個平方;后來,家是鄭州,是河南,是鶴壁、新鄉;現在,感覺到我的家是一個好大的祖國,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者、志愿者,都是我的親人,血濃于水,大愛無疆。”夢斯說,這是最讓她感動的地方。
心痛的地方,叫做家鄉;
驕傲的地方,叫做祖國。
目前,從她工作的城市,青島,一批批救援力量也在馳援到災區,她感到兩座城市,也像兄弟姐妹一樣。
7月20日晚,鄭州地鐵五號線,眾多人員被水圍困。于逸飛跪在地上持續做了六個小時心肺復蘇,救助了十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