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刷新“地表速度”的青島,要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剛剛創造了“地表最快速度”紀錄的青島,趁熱打鐵,聚焦由高速牽引的軌道交通產業。
7月22日下午,2021青島軌道交通產業全球生態伙伴大會在線上下線同步開幕。約300位來自全球的軌道交通領域專家、全產業鏈生態合作伙伴、供應商以及投資機構齊聚青島,就地鐵場景發展、軌道交通新產品及未來研發方向、青島軌道交通產業新政策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分享前瞻觀點。
軌道交通產業是中國速度的象征,是中國創新的驕傲,是中國高端制造業“走出去”的國家名片。黨中央對發展軌道交通產業寄予厚望——
2021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乘坐京張高鐵赴張家口賽區考察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時指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就是高鐵,要總結經驗,繼續努力,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有更大發展。
青島有實力,有責任扛起國之重任。青島是中國第一列蒸汽列車“八一號”、第一列高速列車“和諧號”、世界運營時速最高列車“復興號”的誕生之地。今年3月,青島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兩天前,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也在青島下線。
面向未來,青島把軌道交通產業作為努力打造的五個全國一流產業集群之一,重點部署,著力突破。軌道交通產業上下游鏈條長,要想不斷完善產業生態,進一步提升全產業本地配套率,青島需要更多“合伙人”。
在聚光燈下,舉辦這樣一次全球生態伙伴大會就是要凝聚更廣泛的共識,動員更廣泛的力量,達成更廣泛的合作。
會上,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青島地鐵集團、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分別與生態合作伙伴就山大華天軟件青島總部項目、上海新致青島產業基地項目等22個項目現場完成簽約,成果豐碩。現場還舉行了青島市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對接會啟動儀式。
這些努力,為進一步壯大青島軌道交通產業,做優產業生態圈,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金融資本助力支撐等起到了積極而富有有效的作用。
01
全球產業格局正在重整
2021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格局正在重整。
1月29日,備受關注的法國阿爾斯通收購加拿大龐巴迪鐵路業務“塵埃落定”。交易完成后,阿爾斯通超越西門子成為全球第二大軌道交通公司,西門子退居第三。新的阿爾斯通集團在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5萬名雇員,年收入將升至157億歐元,在手的未交付訂單金額達711億歐元。
全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中度再次提升。中國中車、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3家企業全球銷售占比超過80%。中國中車規模仍穩坐全球第一。年報顯示,2020年中國中車總營收2276.56億人民幣(約298.67億歐元),是阿爾斯通新集團的近兩倍。
近五年間,世界軌道交通,特別是高速鐵路建設得到了迅猛發展。中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增長最快。截至2020年底,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3.79萬公里,較2015年末的1.98萬公里增長91.4%,里程總數居全球2/3以上,穩居第一。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規模達2127.4億美元,增長率為3.5%。預計到2025年,世界鐵路車輛維保市場復合增速為12%,市場規模達到4137億美元。
目前,美國、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國家已陸續推出了新的軌道交通建設及設備更新換代計劃,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
德國克諾爾集團是世界領先的軌道車輛和商用車輛制動系統的制造商,也是青島軌道交通產業重要的合作伙伴。克諾爾軌道系統中國區運營副總Steve Taylor表示,中國在交通建設乃至整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毫無疑問得益于改革開放。公司與青島本地伙伴進行了多年互利共贏的友好合作,不僅參與了中國高鐵、地鐵的建設,還與中車四方攜手走向世界,成功交付了阿根廷、伊拉克、智利、羅馬尼亞等多個海外項目,并參與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個項目。
“克諾爾在青島成立的服務中心在上周剛剛正式落成。在山東,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對外資企業的關注和支持。”他說,很欣喜地看到,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已逐步形成整車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穩步跟進,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生態體系。克諾爾作為跨國公司代表,將把握“雙循環”發展契機,繼續發揮在技術和精益制造生產的優勢,積極加深與青島優質本地伙伴的合作,繼續深耕中國,深耕青島,助力軌道交通事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的綠色發展。
02
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開“窗口期”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在國家戰略和各級政府部門的政策加持下,中國鐵路營運效率及智能建設規模已取得顯著提升,鐵路科技創新水平走在世界先列。
高速鐵路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產業的未來在哪里?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城市群、都市圈成為承載區域經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與之相適應,打造“一小時通勤圈”,建設“軌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成為各地政府“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熱詞。
面對發展的“窗口期”,各地“十四五”規劃也將加快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寫入其中——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均是各省市的重大工程;
高鐵工程仍是各省市發展的重點;
大都市通過城市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著力打造1小時通勤圈。西北省會城市開展城市地下軌道交通項目規劃論證;
軌道交通裝備強省如山西、山東、湖南、遼寧、吉林、四川等省,都有大力發展升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規劃;
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影響,中歐班列逆勢增長。“十四五”期間,多省市明確提出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高效聯通國際主要市場。
面對交通強國戰略和“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速的疊加紅利,軌道交通產業市場將釋放更大的能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曾計算過,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多層級軌道交通將重構大灣區時空聯系格局,為今后產業發展和城鎮化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按照內灣半小時、灣區一小時的空間布局,整體完善軌道交通的目標,整體上要有近八千億元到一萬億元的投資額。
“青島地鐵未來擁有足夠廣闊的市場空間,能夠為大家提供充足的產業投資和發展空間。”在大會上,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剛向全球合作伙伴發出邀請:
今年,青島地鐵三期建設規劃已被國家發改委受理,將力爭年內實現全部線路開工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青島將完成地鐵建設投資1100億元。此外,青島地鐵集團作為膠東半島城市群中唯一具有成熟建設運營經驗的企業,正在全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承接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運營任務。“我們將探索共建共享,互利雙贏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
03
青島發出真金白銀的邀請
產業的發展從來都不是直線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軌交行業深度調整等挑戰,全球軌道交通企業正在加速進行戰略轉型。
如果我們只看到世界的復雜、動蕩,而忽視其中的必然規律,可能就會茫然失措。
會上,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田學華用自己對中車四方未來市場發展及最新研發產品的理解,為產業鏈中下游企業提振了發展信心:
從2003年到2020年,中車四方的營收從大約13億做到了400億,靠的是幾代企業領導提前在戰略上謀劃布局,創新產品,贏得未來。現在,我們依然要把重點放在研發未來有可能引導市場需求的產品上。7月20日,我們剛剛共同見證了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交通系統的成功下線。在企業的戰略中,這就是未來產品的引領,是軌道交通發展最高等級的產品。一旦它被市場所接受,這不僅是中車四方的發展契機,也是產業鏈上中下游所有企業發展的未來機遇。但它需要時間去培育、創造,未來5-10年我們將看到企業進入下一個高速發展期。
田學華還對400公里高速動車組、貨運動車組、中歐班列所需變軌技術、標準化地鐵、智慧地鐵等新產品進行了介紹。“中車四方股份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客運軌道交通最強企業。但完成目標不能單靠自己,要通過與供應商團隊、合作伙伴一起共同來完成。當大家出品的每一個零部件都是高水平的,我們的整車產品才能質量過硬,才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關注產業優勢,優化營商環境,在聚焦中不斷追求卓越,這是一座城市能夠做強做大一個產業的深層次邏輯。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家是推進產業發展的‘絕對主角’,青島一直以來都十分尊重企業家創意,企業家提想法,政府組織論證,可行就實施。今天,借生態伙伴大會這個平臺,我們將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先行公開,向產業生態圈的各位企業家公開征求意見。”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管委主任秦青松對產業政策的提前“劇透”——
聚焦打造世界級先進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實施強鏈、補鏈、延鏈激勵;
聚焦打造軌道交通人才高地,實施“高精尖缺”人才招引激勵;
聚焦打造軌道交通創新策源地,實施技術創新激勵;
聚焦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實施金融創新激勵;
聚焦打造核心承載區,推進要素資源向示范區集聚。
秦青松表示,通過真金白銀的資金獎勵、政策支持等激勵措施,招引人才、鼓勵創新、整合資源,示范區將為打造世界級先進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不斷跑出“新速度”。
當前,青島市正致力于建設工業強市,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是青島著力打造的五個全國一流產業集群之一。
善聚者眾,善行者遠。
青島正在以開放的姿態,誠邀全球企業家、合作伙伴一起攜手,以軌道為紐帶,相互成就,合作共贏,達世界,向未來!
作者|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