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半年報”③|透過“成績單”可見 果然“優等生”都在這些方面努力……
成績有門道,成功有方法。每一份“成績單”的背后,都飽含了奮斗者的智慧和汗水。
7月2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總的看,上半年全省經濟延續了向上向好的良好態勢。其中,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貿進出口等指標,無論是同比增長,還是兩年平均增長,除個別指標外,都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成績單”是果,我們為這樣的結果而欣喜;“功夫在詩外”,我們更要看到,山東各地市的耕耘日常。
7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情況。從評價結果看,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北京市、杭州市、蘇州市、廈門市、南京市、濟南市、成都市、青島市、武漢市、西安市等25個城市營商環境便利度高,市場主體獲得感強。青島市、鄭州市、重慶市、長沙市、昆明市、長春市、濟南市等14個城市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提升超過10個百分點。青島較上一年提升8位,是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重要的發展基礎,是企業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關鍵。有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整個城市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就會噴涌而出。
眾所周知,濟南和青島是山東的龍頭城市,這兩座城市的發展,“雙核”的驅動,對于山東的發展舉足輕重。在“考卷”上,這兩座城市也如同是兩道壓軸“大題”,直接關乎成績。2020年,濟南市生產總值為10140.91億元,青島全市生產總值12400.56億元,山東省全省生產總值為73129.00億元,兩市的GDP之和約占全省的30%。
此次,濟南和青島同時獲得國家發改委表揚,彰顯了這兩座城市在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方面所下的氣力,以及取得的優異成效。以青島市為例,近幾年,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青島以深圳等城市為標桿,以“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為宗旨,從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角度,強力發起了高效青島建設攻勢,打響了優化營商環境、審批提速增效、法治政府建設和誠信政府建設4大攻堅戰,聚焦“少、快、好”,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務服務。
“上半年我省利用外資數據非常亮眼,與營商環境的優化密切相關。”濟南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葛金田認為,省委、省政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高質量開展“雙招雙引”,國內外看好山東、投資山東意愿強烈,外部投資大幅增長,這一優勢將繼續支撐下半年經濟發展。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上半年,山東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7.9%,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以2019年1至6月為基期,兩年平均增長7.4%,為2018年以來同期最高值。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3%,高于工業投資5.1個百分點,企業數字化技術改造明顯加快。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6%,兩年平均增長6.3%。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1%,以2019年1至6月為基期,兩年平均增長7.7%,當年和兩年平均增速分別高于全國0.2、0.7個百分點,創近年同期新高。
發展的腳步未曾有一刻停歇。7月20日8時30分許,山東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中能高端醫療裝備產業園主會場舉行。此次集中開工的72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4328億元,單體平均投資超過6億元,其中過10億元的項目109個,外資項目14個。
大力改善營商環境會吸引更多的投資,投資帶來的大多是新型產業,也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步伐,帶動產業轉型和升級。
對此,山東省委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王金勝曾表示,我省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產業結構、“四新經濟”都取得了明顯成效,要繼續發揮“新”項目、“大”項目的支撐帶動作用。
也因此有媒體評價說,考慮到山東省龐大的經濟產業基底,其改革過程并不容易。但山東在跨過這個“坎”之后,其經濟發展不僅實現了量的飛躍,更實現了質的飛躍。
山東,正駛上發展的快車道。有關人員表示,下半年,山東將聚焦重點工作,著力抓好新舊動能轉換、工業運行、有效投資、消費和外貿外資、鄉村振興、經略海洋、新型城鎮化、新能源發展、數字經濟、生態環保等,大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各項工作,進一步樹牢依法依規、求真務實的鮮明導向,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成為“優等生”的條件一定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努力。找準發展路徑的山東,在“智慧+汗水”的催化下,未來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