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線】去年青島財政收入完成1253.8億 用于"惠企利民"
青島新聞網3月23日訊(記者 劉倩倩)今天下午,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紅兵做客“民生在線”網談直播室,圍繞“公共財政惠企利民”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他談到,財政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財稅政策和財政支出與廣大市民群眾生活和企業發展都息息相關,“惠企”和“利民”一直都是財政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和著力點。
李紅兵介紹,去年青島有效發揮了財政政策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實現了“五個對沖”,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53.8億元,增長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0.5個百分點,圓滿完成年初確定的收入目標。
用好國家政策資金 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去年,青島爭取新增政府債券額度479億元,增長54%,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分別于9月、10月完成債券發行、資金撥付任務,均比國家要求時限提前一個月。有力支持了公共衛生、市政交通、農田水利等317個項目建設,帶動項目總投資4000多億元。比如,15億元用于中山路片區改造。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對沖企業經營困難
“與企業共渡時艱,財政責無旁貸?!崩罴t兵說,去年,我們全面頂格落實國家、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等規模性紓困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340億元,力度空前,六大困難行業(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展覽、電影放映)、小微企業和就業群體受益最大、感受最深。特別是,率先出臺全省力度最大、范圍最廣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分類普惠困難減免稅政策,政策覆蓋面由小微企業擴大到大中型企業,為6.7萬戶企業減稅15億元。
這些財政政策的實施,有效發揮了為企業紓困解難的關鍵作用,去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6.4萬戶,增長15.36%。
優化支出結構 對沖疫情對民生的影響
財政越困難,越要體現民生優先,把疫情對民生的影響降到最低。去年,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達到110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七成。與疫情防控關聯度較強的公共衛生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分別增長68.1%和14.6%。
其中,公共衛生支出增長68.1%。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青島及時籌措近30億元,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保障患者救治、防疫設備物資購置、疫情防控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等支出;支持核酸檢測基地、醫院發熱門診和重癥病區建設;提前撥付資金補助醫護人員社保繳費;支持5天內完成超千萬人次免費核酸檢測等。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百姓的“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把保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去年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就業創業資金6.6億元,同比增長1.8倍;爭取中央就業補助資金1.28億元,同比增長7.9倍。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職業技能提升、失業保險等資金,支持實施援企穩崗、社保費減免以及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扶持等政策,打出“組合拳”,去年,我市城鎮新增就業44.75萬人,完成年度目標的149%,在疫情沖擊下保障了充分就業。
此外,統籌23.4億元,支持12件36項市辦實事全部落地,財政民生保障更有溫度: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水平全面提標;居民醫療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財政補助標準持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第16年增長;8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11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005套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進展順利;普通高中錄取率大幅提高至68%;新增城市供熱配套634萬平方米等。
推動財力下沉 對沖基層“三?!眽毫?/strong>
去年市級下達區市轉移支付249億元,同比增長45.7%。對61億元中央直達資金“一分不留”全部下達基層,在全國36個省市中下達進度排名第一,直接惠及1萬余家企業和59萬群眾。從爭取的387億元新增政府專項債額度中拿出94%,優先保障區市重點項目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等40個重點園區的基建項目破土動工。
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對沖地方財力不足
堅持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大力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優化支出結構騰出26億元、統籌安排提前撥付23億元,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緊要處。
李紅兵還談到,市財政局將繼續強化公共財政職能,加大就業創業、公共衛生、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等方面支持力度,穩步提高養老金、醫療、工傷和困難群體救助等社會保障水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眾。另外,將圍繞創業城市建設,強化對市場主體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以資金鏈促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打造從支持企業初創期到上市期的全生命周期資本生態,幫助更多創業主體在青島成就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