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這個企業一年賣出10億元堅果!沃隆食品楊國慶:爆款是好產品×大流量
在這個追求短期內批量復制、快速擴張的時代,很少有人像青島沃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慶一樣,在不確定性里堅持長期主義。
2015年春天,深感堅果禮盒滯銷之痛的楊國慶,通過改變包裝的形式創造了一個叫每日堅果的新品類,方便的小包裝加上健康的復合類堅果,迅速成為爆款。6年過去,昔日的藍海變為紅海,每日堅果相關品牌多達300余個,行業競爭再次面臨重重的挑戰。
當各大品牌走貼牌代工模式進行低價廝殺時,楊國慶反其道而行之,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原材料產地和工廠生產上,專注創新、自建工廠、走高品質路線,呈現了迥異的擴張邏輯和發展路徑。用他的話說,“企業要有長期主義的價值觀,不以短期利益為目標,才能獲得客戶長久的信任和支持。”
這樣的堅持或許源于他的個人經歷,28歲就出任青島市奶業總公司(琴牌乳業前身)工廠廠長,在煙臺欣和當過職業經理人,也干過堅果外貿。食品行業豐富的管理經驗讓楊國慶對品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幾乎100%的原材料都是進口,采購成本比行業均價高出7%左右,供應鏈的把控可以追溯到海外農場。長期主義甚至意味著可以犧牲短期利益,即便是產品最供不應求、接不下訂單的那幾年,他也沒有選擇去找第三方貼牌。
長期主義者的另一面,則是賦予團隊充分的自主權,在管理與放權之間找到平衡,求得管理效果的最大化。在沃隆,一支以90后為主的品牌團隊負責品牌傳播和電商營銷,通過《都挺好》《我是余歡水》等幾十個爆款電視劇的植入,迅速拉近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而這些決策,楊國慶大膽放手給年輕人去做。
“未來一定充滿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會帶來變化,變化是必然,但也是機會。面對變化和機會,我們唯有打造出勇敢無畏的文化,放開手腳去探索未知的領域,敢于踏上未知的路。這條路上,有時會天高云淡,有時會暴雨傾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勇敢面對,因為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要到達勝利的彼岸。”去年,面對疫情帶來的壓力,楊國慶寫下這樣一段話。
不習慣面對鏡頭的他也放下身段,去扮演一個“帶貨主播”的角色。回過頭來看,被稱為直播帶貨元年的2020年,正是沃隆在線上直播全面發力的一年。3月的女王節首創集卡活動、5月的沃隆姐妹淘萬店連麥、7月的美食欄目腦洞廚房、8月的健身教練空降直播間、11月的總裁來了,沃隆全年不間斷直播近5000小時,斬獲天貓品牌零食小時榜Top1。
成功的企業都善于在變化中把握機會,沃隆也是如此。以堅果創新和品質化為長期主線,每年開發儲備三四十種新品,堅果曲奇、堅果燕麥、風味堅果、堅果大列巴、堅果吐司……對楊國慶而言,下一個爆款和新的市場增量也許就在其中。
楊國慶
青島沃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堅果行業已經進入下半場,處于紅海階段,我們分析過國內堅果行業格局,將會有一場長期的“拉鋸戰”。國內堅果企業的體量都差不多,不太會出現一個巨頭以資本的力量大規模并購來進行降維打擊。國際上大的堅果企業也不多,最大的也就是100多億元的體量,而且中國市場這么大,能夠把中國市場做好,也就是國際大品牌了。
一個企業要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長期為客戶創造價值,就必須對未來的戰略資源做長期的投入。未來競爭拼的一定是產品品質、團隊意識和創新能力,堅持長期主義才能打贏這場“拉鋸戰”。
01
爆款就是好產品×大流量
每日堅果,最初是沃隆開創的一個爆款產品,現在是堅果行業的主流產品。
從2007年進入堅果行業到2012年開始創業,我主要做進出口食品,對堅果行業有著非常深刻的認知。堅果一直是個年節產品,在旺季必須要完成銷售,一旦出現存貨就會虧損,我就想改變現狀,做一款一年四季都能銷售的產品。
后來有一次跟一位國外朋友聊天,他說外國人都是吃去殼的果仁。這對我的啟發非常大,之前都是做帶殼的核桃、巴旦木、碧根果、夏威夷果,但現在生活節奏變快,人們購買力提升,為什么不專注做小包裝的果仁?
2015年,每日堅果應運而生,沃隆的年銷售額從1個億到現在突破10個億。整個行業也從0到1,每日堅果市場規模接近100億元。
每日堅果的誕生并非偶然,做出這樣一個爆款的邏輯是好產品×大流量。光有產品沒有流量,或者光有流量沒有產品,都是曇花一現。
為了做出好產品,我們采用國際最嚴苛的堅果采購標準,從全球精挑細選最好的原料,堅持自建工廠,通過嚴格的品質管控,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另外,當時獲取電商流量的成本還沒有現在這么高,我們趕上了一波互聯網紅利。一開始先做的線下渠道,后來才進入線上渠道,如今沃隆線上渠道占30%,線下渠道占70%,兩大渠道同步發展。線上,我們成立電商事業部,分工和目標明確;線下,我們有100多人的銷售隊伍和全國600多個代理商,銷售渠道全面覆蓋。
在紅海時代,唯一的出路就是創新,產品創新、品類創新乃至模式創新。現在市面上的產品大多是看別人做什么就模仿什么,很少有像每日堅果這樣的爆款異軍突起,必須離開存量市場,尋找增量市場才有機會。
每日堅果這個品類的增長速度雖然放緩,但堅果這個市場并沒有做完、做透、做細,依然可以繼續深耕下去。未來,沃隆的大方向還是做堅果品類的創新,沿著堅果方向做細分領域的延伸,比如堅果曲奇、堅果面包。
02
品質是最深的“護城河”
品質是沃隆最大的競爭資產,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就是企業最深的“護城河”。
我們屬于全產業鏈布局的產品型企業,長期專注堅果品類的精耕細作,樹立單品突破的經營戰略。競品多數屬于平臺型企業,采用OEM貼牌代加工的模式進行生產,致力于多品種,從而增加體量。這是沃隆和競爭對手在競爭策略上的不同之處。
我從來沒有想過找OEM貼牌生產快速做大,這與個人在一線多年從事生產管理的經歷有關,好的投入才能保證產品品質,幾乎是我的慣性思維。另一方面,堅果的產業鏈條太長,全球采購—低溫烘焙—分裝—全渠道銷售,很多環節是找貼牌代工控制不了的。農產品行業必須深入第一線,不到一線就無法得到好的原料,甚至我和采購團隊每年收獲季都會去國外原產地。盡管前期壓力很大,但我們還是堅持自己建廠自己生產,從2015年至今,沃隆建立了比較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在青島建設五座自有工廠。現在,那個產能跟不上的痛苦時期已經過去,進入到收獲的季節,沃隆的產能能夠滿足未來五年的發展需求。
品牌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也要遵循長期主義。品牌的投入不是現在才決定的,而是提前一年甚至是兩年,比如我們所做的影視劇植入,都是提前兩年就做布局規劃。短期內砸廣告或許有效果,但渠道鋪設和團隊建設不完善,你也接不住,就如同空中力量很強,地面部隊跟不上,打了也沒有用。
我們踏進一條河,可以順水走,也可以逆水走,但是我們要永遠逆水走。沃隆于逆境中成長,專注于創新而崛起,聚焦于堅果而壯大,未來我們要成為具有持續創新力的全球性的堅果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