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工”穩居青島用工需求排名第一,青島多方發力保供“企業用工”
做優“本地開發+跨區域輸轉”
對接新職業新需求和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開發崗位、提升技能
青島多方發力保供“企業用工”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4日訊 14日上午,在青島萬匯遮陽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所有生產線正馬力全開,加緊趕制新訂單。而這批新訂單的“操作工”正是2月底從陜西渭南“遠程招募”而來的工人。
“春節前,我們企業的訂單量持續增加,對節后開工進度和生產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預估到節后復產的難度,我們提前就在‘青島市企業急需緊缺用工對接平臺’上提報了自己的用工需求。”青島萬匯遮陽用品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青島市人社部門工作人員了解到企業的大規模用工需求后,及時將企業用工信息向外地城市推送。很快,陜西渭南天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就主動對接到企業,并在節后復產的第一時間,向企業輸送了150名左右勞動力,極大緩解了企業春節后復產缺工的問題。“現在我們人員充足,生產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訂單肯定能如期完成。”該負責人說道。
本地開發+跨區域輸轉,內外合力做好“用工”文章
人力資源市場上,第一季度用工向來波動較大,尤其是春節后,用工荒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根據青島市就業服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份,全市人力資源市場僅制造業用工需求就有6.5萬,同比增長19%。其中,操作工、焊工、包裝工等一線操作人員用工需求分別增長46.9%、53.8%、33%,穩居全市用工需求排名第一、三、六位。
“近年來,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等因素影響,一線操作人員招工難已成為人力資源市場的一種常態,加之自去年起疫情的影響,導致了全國勞動力流動性較弱,進一步造成了制造業發達地區對操作工人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青島對此感受也很明顯。”青島藍海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更好地解決企業的用工難題,同時幫助本地勞動力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我們通過主動上門對接企業,精準開發用工崗位,并推出‘崗位連鎖超市’,實時在街道、社區全平臺上發布緊缺用工快訊,努力實現勞動力供需雙方信息順暢。”擔任企業服務專員的市北區海倫路街道人社中心主任陳碩表示,作為企業服務專員,他已經成功幫助轄區企業完成崗位供需匹配。
在努力開發本地人力資源之外,青島也積極發揮跨區域勞務合作優勢,積極解決企業用工難題。在青島新華昌集裝箱有限公司、青島海爾(膠州)空調器有限公司、青島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膠州市人社部門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到企業存在大量的用工需求,為此,膠州人社部門為企業舉辦專場招聘,并積極對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調跨區域勞務輸轉,目前已為企業解決用工500多人,基本滿足企業現階段用工需求。
更新潮、更專業,新業態催生新用工需求
記者從市就業服務中心最新統計數據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的人力資源市場,除了對一線操作人員用工一如既往保持高需求外,在科學研發、信息服務類用工方面,也表現出愈發高漲的熱度。
“近年來,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依托的服務業發展勢頭迅猛,1至2月份,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工需求分別同比增長了86.8%、25.1%;從用工需求排名看,研發工程師首次進入用工需求排名前二十。”青島市就業服務中心市場服務處處長于寧寧介紹道。
隨著各種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用工需求也在逐漸趨向專業化、精細化、數字化。“去年以來,共有58個新職業首次在人力資源市場發布,這些新職業目前也成為青島市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新勢力,當然相對應地,薪酬水平也相應較高。”于寧寧表示,目前,在數字化、平臺化生態方向,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工程師、云平臺運維工程師、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需求熱度逐漸上揚,此外,“無人經濟”領域、“共享經濟”領域以及“線上經濟”“宅經濟”領域一些“新潮”崗位也越發受青睞。
“對接新職業新需求和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目前全市正在積極推進企業技能培訓和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和失業保險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也將繼續推行“互聯網+”職業培訓模式,不斷擴大技能人才供給規模,同時加快引入、培育品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完善市場化激勵措施,促進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為全市產業發展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勞動力資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