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作業不出校門 島城家長:盼落實又怕落功課
青島新聞網2月9日訊(記者 韓彤彤)近日,在談及2021年教育工作重點時,教育部提出小學階段作業不出校門,隨堂作業在校園內完成。消息一出,引發熱議。針對小學階段作業不出校門,家長最關心啥?一起來看看島城家長怎么想?
既盼落實又怕落功課 家長有點“矛盾”
“我挺盼望這項規定可以盡快落實的,這是對學生和家長的雙重減負。”宋女士的孩子今年讀四年級,在她看來,家庭作業不僅僅是學生的家庭作業,更是家長的家庭作業。“作為家長我們每天不止要面對工作群,還有家長群,以往總感覺有些作業是給家長布置的。”可支持之余,宋女士同樣也有顧慮,“如果孩子的作業都在校內完成,那家長會不會不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能不能有個折中的方法,既能讓大家都減負,又能幫助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
相比宋女士,自詡“虎媽”的錢女士反而持有不同的看法。“有娃后就會發現很多焦慮不是學校帶來的,其實是家長和家長之間在傳遞。”據錢女士介紹,自家孩子從上幼兒園起,便陸陸續續報了不少特長班,“其實這些特長班能堅持下來的沒幾個,但我們一邊想盡可能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一邊也怕被別人家的孩子落下。”說起“作業在校完成”,錢女士表示,孩子放學后沒有作業,會不會直接導致報特長班現象加重?此外,孩子會不會無法適應初中的學習節奏?
學校:將精準調研 確保教學提質又提效
據青島開平路小學校長初春燕介紹,目前,學生的隨堂作業一直是在校內完成。寒假期間,為了鍛煉學生動手能力,更好地感知生活,學校不斷引導孩子盡可能多參加勞動實踐,豐富假期生活。
“作為學校,我們必須做好調研,把‘作業不出校門’當做大事來研究。”在青島上清路小學校長李華看來,在這一點上,學校應眼睛向內抓治理,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不斷研究作業改革,提效教學管理。“我們要讓每位老師轉變觀念,苦練內功,必須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做好備課、上課、作業、評價、輔導這‘教學五環節’。”
據了解,一直以來,青島上清路小學不斷創新作業方式,從形式、內容、角度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既激發了想象力,又發揮出創造力,從而獲得更多書本中無法得到的體驗。
教育部:抓好中小學生作業管理 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日前,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講話中談到,要抓好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這五個管理,看似小事,但都是關系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大事,也是廣大家長的煩心事。
在作業管理方面,教育部對各學段作業有了明確要求,小學階段作業不出校門,隨堂作業在校園內完成,初中階段作業不超綱,高中階段作業不越界,讓學校的責任回歸學校,讓家庭的責任回歸家庭,共同引導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