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姑娘忙"充電"、四川木工師傅為"第一高"趕工…他們首次留在青島過年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30日訊 作為每年春運大軍的“首發”,往年寒假,大中專學生早早踏上回家的旅途。今年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就地過年的倡議,留住了不少大學生回家的腳步。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景推出了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為畢業生和在校生提供多個實習見習崗位。找到心儀崗位的,自愿留下不走了,留下不走的,通過平臺找到更多崗位,讓大學生的這個原地過的年意義非凡。
新疆姑娘首次在青島過年
薛皓月是中國石油大學英語的大四在校生。雖然學的是英語專業,但她對人力資源一直很感興趣。她在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上看到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實習崗位招聘,便毫不猶豫投了簡歷。
“一開始我打算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現在覺得這個崗位很適合我,很喜歡。”薛皓月準備一直干到大四畢業。對工作的喜愛,讓她決定過年不回家,繼續留在青島充電。老家遠在千里之外的新疆烏魯木齊,“疫情防控,如果要隔離,那耽誤的時間就太長了。”22歲的她,以前每年寒假回家一次,今年是第一次不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年。“肯定會想家啦,不過父母都很支持尊重我的決定。”薛皓月笑著說道。她現在住在公司提供的人才公寓,過年也準備宅在公寓,年三十公司提供餃子、堅果,作為一個新疆姑娘,她準備再點個外賣豐富一下,“烤肉,炸雞都行,最喜歡吃肉。”
留青過年助推高效工作
穩重、細心,是采訪時薛皓月給人的感覺,也是學校同學和老師給她的評價。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HR曹經理對她的評價也是“很細心”。他告訴記者,公司里和薛皓月一樣留青過年的實習生有不少,同學們都很上進,好學心強。對此,公司也給他們補助和支持,在實習工資的基礎上,加了實習補助和餐補,每天一共112元,還會發年貨,包括水餃、堅果等。
曹經理說,公司從1月份開始在平臺發布崗位,目前已經招到幾個不錯的。恰逢號召留青過年,外地員工留在青島,也可以更高效支持工作,助推工作。
增加實踐經驗實現雙贏
“搭建這個平臺,對在校生而言可以幫助增加崗位實踐經驗,豐富社會閱歷,增強就業競爭能力,對畢業生來說,也可以通過平臺參加就業見習,促進未就業畢業生盡快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王春霞告訴記者,青島市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于2020年12月15日正式上線啟用,是國內首個由政府牽頭搭建,連接用人單位、院校、見習實習人員,集就業見習、實習實訓、見習補貼申報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
“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他們有實習見習崗位需求,平臺可以幫助他們引進人才、培育人才,用人單位還可享受部分見習補貼,緩解用人成本,對大學生和畢業生來說更是可以豐富社會閱歷。”王春霞說,今年號召就地過年,很多大學生不能返鄉留在青島,實習崗位需求量加大,像薛皓月這樣的大學生,更是因為找到心儀的實習崗位,決定留在青島過年,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雙贏”。“截至目前我們平臺有700多家用人單位,發布了累計3.4萬崗位,現在在崗人數6000多人。”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高靜文 )
【相關鏈接】
年不走了為青島“第一高”趕工
木工師傅劉召偉30余載年年過年返鄉今年例外在青過節
1月29日下午,記者在海天中心項目建設現場看到,盡管已經臨近春節,這里仍是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工人們堅守自己的崗位,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據青島國信海天中心建設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王希浩介紹,海天中心項目由三座超高層塔樓組成,從西往東分別為T1、T2、T3塔樓。目前,“身高”210米的T1塔樓已完成施工,“身高”369米、全市“第一高”的T2塔樓正在收尾,“身高”245米的T3塔樓還在建設過程中。2021年,海天中心項目建設工期緊,今年春節期間,除了大年初一,項目建設不停工。
“海天中心作為市重點項目,一直以來在疫情防控物資儲備和項目推進方面,得到了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王希浩告訴記者,近期約有1500多名工人在項目中工作,而過年期間,大約有600名工人留在工地正常施工,“一是項目建設需要,二是響應省市防控要求,盡量留在原地過春節。”
每年返鄉過節今年例外
在海天中心T2塔樓54層,記者見到了木工師傅劉召偉,他在項目建設中負責木飾面工作,今年47歲,老家在四川南充儀隴,在眾多工友當中,屬于離家相對最遠的。
“我出來打工,過年一定要回家的。往年基本上都是臘月二十四的時候就回到家里了。”劉召偉走南闖北打工已有30多個年頭,接受采訪時,一開口仍然不改濃重的鄉音。盡管一年到頭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外漂泊,但是近鄉情怯,只有他自己知道,回到老家的一刻,心才算真正定下來,回家過春節是雷打不動的“規矩”。
“今年不一樣,今年我要留在青島。”自從了解到青島發起留青過年倡議,劉召偉就改了“規矩”,在他看來,醫護人員都在防疫一線沖鋒陷陣,自己幫不上什么忙,留在青島,“不給政府添亂”,就是自己為戰疫出的一份小力,“人人出一份小力,匯集起來就是一份大力。”
不回老家孝敬父母的年貨快遞到家
山西小兩口帶四歲娃留青過年和同在青島的姐姐一家團聚
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來自山西臨汾的劉盼盼和相曉強今年決定帶著4歲的女兒,留在青島過年。雖然不能回家與父母親人團聚,但過年的儀式感卻不能缺,兩人早早通過網絡,為父母選購了年貨、新年的衣物等。在他們看來,雖然不能團圓,但有了便捷的網絡系統,通過視頻聊天等方式,這個年同樣會非常喜慶。
山西小兩口留青過年
30歲的劉盼盼和丈夫相曉強來自山西省臨汾市,兩人是大學同學,在大學期間相識相戀。畢業前的實習,劉盼盼選擇了北京,而相曉強來到了青島。“青島迷人的環境和良好的工作條件,讓我很快就決定留在這里發展了。”相曉強的留守,也把劉盼盼吸引過來了。2013年,劉盼盼從北京來到青島,沒多久便和相曉強結婚,組成了溫馨小家庭。
因為老家都在山西,每年過年,兩人都會回老家看望父母。一般都坐火車,需要先坐一晚上到太原,再換乘2個小時的動車從太原到臨汾市,劉盼盼告訴記者,印象中最難忘的是出了火車站看到家人來接自己的場景。2016年,因為懷孕即將生產,劉盼盼和相曉強留在了青島過年,那也是小兩口第一次在異鄉過年。“當時因為懷孕,心里滿是對新生命的期待,對過年反而沒什么感覺。”當年2月,女兒出生,兩人在一陣忙碌中度過了春節。去年過年,因為疫情原因,一家三口沒有回去,本想著今年提前請假回去,可看到就地過年的號召后,小兩口還是毅然決定留下來過年。
年貨物品快遞到家
雖然留在青島過年,但過年的儀式感卻不能缺少。電話告知父母今年不回去過年的決定后,劉盼盼便在網上為雙方父母購買了年貨,還有新年衣物等,直接快遞到家。“雖然家在農村,但快遞很方便,父母也都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平時我們也經常微信視頻聊天。”劉盼盼告訴記者,父母今年都只有五十歲出頭,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
劉盼盼還有一個小八歲的弟弟,如今已參加工作,但工作地點在臨汾市,今年過年,他可以回家陪伴父母。和劉盼盼一樣,相曉強也不是獨生子,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其中一個姐姐在青島工作。往年過年,她都和老家在四川的丈夫先回家,然后自駕到山西,陪伴父母后拉著劉盼盼一家自駕回青島。“我們兩家都在城陽,住處相距也就不到半小時車程,今年過年,我們已經約好了一起團聚。”劉盼盼說。
春節期間將堅守崗位
劉盼盼是城運控股公交軌道巴士公司的一名乘務員,平時的工作,便是跟隨全省首條有軌電車線路為市民提供導引服務。去年疫情發生以來,每次上崗前,劉盼盼都要做好車廂消毒保潔工作,讓市民能夠安心乘車。城運控股公交軌道巴士公司董事長管恩軍告訴記者,劉盼盼平日積極參與公司和班組活動,在班組里是帶頭學習的積極分子,凝聚團隊的中堅力量,去年參加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安全知識競賽”,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平日里,劉盼盼也積極參加志愿活動,并自學外語和各地方言,積極參加醫療救護培訓,了解急救小知識,為乘客健康安全提供保障。“今年我們一家三口留在青島過年,我也主動申請了除夕夜的末班車,和同事、乘客一起在車廂里過年。”劉盼盼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她將堅守崗位,讓同事能夠更多和家人團聚。(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