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APP

打開

這個“高新戰隊”正快速壯大,它們肩負著青島的未來!

2021-01-26 06:00    青報觀象山

剛剛結束的15個攻勢作戰質詢答辯會場跳躍著一個個鮮活的數據,這些數據為青島的昨天“畫像”,也勾勒出了青島的明天。

在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質詢答辯會議上,有這么一個數據可能不太引人注意,但“含金量”十足,蓄積著青島邁向未來的關鍵力量——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396家。

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一個地區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其數量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科創活力的重要指標,多與少、強與弱決定了未來的競爭力。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各地增強城市競爭力的共同選擇。

縱觀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名靠前的城市,GDP排名也很靠前。比如,北京、深圳、上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名前三位,其GDP也位列全國三強;廣州、蘇州、南京、武漢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飛猛進的城市,其城市GDP排名也在不斷進位。

可以說,青島與先進城市之間的差距就是企業間的差距,企業間的差距最核心的就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質量的差距。

在產業發展上,青島錯過了信息化、消費互聯網浪潮帶來的發展機遇,沒有形成深圳、杭州那樣更多信息化引領的頭部企業,傳統企業也大都沒有抓住前幾波信息化發展大潮進行改造升級。因此,一直以來,青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偏少,在全國排名不算靠前。

但近幾年來,尤其是從2019年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以來,青島發起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攻堅戰,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頭部科技企業,壯大科技型企業群體。

效果正在顯現:2018年,青島高新技術企業為3112家,到了2019年增加至3829家,一年間增長了717家,增幅高達23%;2020年一年間再增加567家,達到4396家。在全國排名第14位,與青島GDP在全國的排名大體相當。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孕育、集聚迸發,正在引發產業分工重大調整,重塑地區競爭格局。各個城市紛紛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抓住了高新,就搶占了發展的制高點,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這一次,青島不能再錯過,青島的企業必須沖在前頭,進軍高新領域,搶占制高點,撬動城市的未來。

01

它們立于金字塔塔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18世紀英國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至今已經歷了三次大的工業革命,每一次都是以科學技術創新為先導,每一次都給生產力帶來更大的飛躍。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質就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曾說:“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中,建議提出“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可以說,“創新”是貫穿“十四五”規劃的一條主線。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一次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首要任務作出部署。

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領頭羊。高新技術企業是指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的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由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組成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進行認定,門檻很高。

比如,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最低不低于3%;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近年來,各地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高新技術企業已發展成為一個有競爭力、有創新活力的群體。2019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萬家,研發人員總量預計達到500萬人,居世界第一;國際科技論文總量和被引次數穩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首位。

華為無疑是這個群體里的佼佼者。華為有著全球規模最龐大的研發團隊,20萬員工中有9.6萬人是研發人員。最近兩年,華為的年研發投入都在1000億以上。2020年,在外部壓力下,華為的研發投入仍然達到200億美元規模。這些超長期的投入形成了華為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2020年公告發明授權專利年報》顯示,華為總授權專利數量達到了6393件,高居第一。

在2020年度阿里巴巴全球投資者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武衛首次披露,近幾年,阿里巴巴每年在技術和研發上的投入都超過1000億元。在多年持續投入下,阿里巴巴達摩院如今已研究覆蓋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芯片技術、自動駕駛等領域,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斬獲60余項第一。

根據《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千萬排行榜(2020)》的統計,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前1000強的專利數量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專利申請總數高達165.3萬件,有效專利申請總數達到了86.1萬件。

02

城市“躍遷”的關鍵力量

各地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愈發重視,紛紛加快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

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行榜上,北京、深圳、上海、廣州、蘇州列前五位。五市2020年前三季度GDP排名分別為第二位、第三位、第一位、第五位、第六位。南京、武漢、東莞、天津、成都位列6-10位,這些城市的GDP總量也相當靠前。

北京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遙遙領先,最高峰時占到全國兩成。2020年,北京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9萬家。龐大的高新技術企業托起了北京強大的科技實力。“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報告顯示,北京位列“全球主要城市科研能力排行榜”第一位,超過了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及舊金山-圣何塞。今年1月22日發布《2020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北京位列全球第三位。

排在榜單第二位的是深圳。2020年,深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8000家,主要分布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20深圳500強企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深圳企業500強在2019年度的營收總計達7.62萬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數量逾半。龐大的創新企業基座,讓深圳這個創新高地星光璀璨。

從簡單的來料加工,到自創生產線,從“山寨”,到自主知識產權,深圳以40年的進階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硅谷”。2019年,深圳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授權量增速、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核心指標居全國第一,其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7459件,約占全國申請總量的30.74%,連續16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名。

有著“最強地級市”之稱的蘇州,僅2020年一年就有4196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現有高新技術企業9772家,數量居全國第五。其實,蘇州的科研資源遠比不上一線城市,也不如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但就是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蘇州一步步走到了科技創新的前沿。目前,蘇州擁有112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其中國家級45家,僅次于北京、上海;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8家,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國第三。

當前,蘇州把培育國際一流創新企業擺在重要位置,加大高企培育力度,提高申報便利度和服務水平,力爭到2022年末,高企數量達到1.4萬家,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打造國際化創新高地。

《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千萬排行榜(2020)》顯示,前1000強企業的地區分布最為集中的5個省份依次為:廣東(21.5%)、北京(20.5%)、上海(9.6%)、江蘇(8.6%)和浙江(6.5%)。相比之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為落后的省份,上榜企業明顯偏少。比如,甘肅入圍前1000強的企業僅有2家,海南、吉林、內蒙古、青海、新疆入圍前1000強的企業分別只有1家。

03

青島進步不小,但差距還很大

因為沒有抓住信息化和消費互聯網浪潮,青島高新技術產業一度發展滯后,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不多。

2016年,青島高新技術企業僅有1348家。同年深圳為8037家,上海為6938家,青島僅為深圳、上海的六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十三五”期間,青島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營造創新創業生態這個關鍵,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打造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

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戰報”顯示,2020年,青島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5000家,較上年翻一番;高企總數達4396家,占全省30%;依托高企新建市級技術創新中心202家,為企業上市提升科技屬性;高企上市行動用時18個月推動14家高企上市或過會,總市值超800億元。

青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深圳、上海的比值提高到四分之一,進步明顯。

大批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壯大,撬動了青島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2020年,青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62%,高出全省平均17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這個比重高于南京的54.5%、蘇州的51%。

青島入選科技部發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榜單前十強、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前十強、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全國雙創領跑型城市榜單前十強,包攬三個榜單前十強。獲批“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

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3.0版作戰方案提出,青島將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國家普惠性政策,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2021年,高企總數凈增300家、達4700家,新增過會或上市高企6家。

勢頭不錯,但也要看到,青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總量還不算多,增長速度還不算快。

2020年,青島高企總數為4396家,在全國僅排名第14位,不僅遠低于一線城市,還比南京、武漢、東莞、天津、成都、佛山、杭州、西安等城市少了不少。

從增長情況看,2020年,青島高新技術企業凈增567家,增幅為15%。而同期,蘇州增幅為65.6%;成都增幅超過40%;西安增幅為28%;武漢近五年年均增長26%。

青島還需要加把勁。該怎么做?先進城市的一些做法極具借鑒意義。

南京發揮科教資源豐富和產業基礎扎實的優勢,連續三年將新年“第一會”和市委“1號文件”同時聚焦于“創新名城”主題,明確提出并實施“121戰略”,構建“4+4+1”主導產業體系,營商環境加速優化提升,通過持續舉辦創新周來打造人才、信息、創新要素匯聚的強磁場。

蘇州著力打造的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生態體系,為集聚萬家高企創造了豐厚的土壤。蘇州把高企培育作為“一把手”工程重點推進,著力下好創新資源引進和高企培育兩步“先手棋”,通過做大做強高企“蓄水池”,造就一片適宜高企后備軍成長的“水草豐茂地”。把高企作為撬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支點,聚焦產業打造高企集群,突破孤島效應、釋放鯰魚效應,助力蘇州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激發未來經濟發展活力。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直轄市天津,地級市東莞是怎么做到的?從中國散裂中子源的落成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建設再到松山湖科學城的啟動,東莞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四大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補齊產業鏈關鍵短板,重點發展專用芯片、新材料等產業,著力解決“缺芯少核”的問題。2013年至2018年,東莞工業經濟創新驅動增幅的綜合指數居珠三角第一。

無論是立足當前,還是著眼長遠,青島都必須更好地發揮科技對產業的支撐引領作用,以未來眼光布局未來產業,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尤其是要打造一支有數量、有質量的高企“戰隊”,強力托起城市的未來。

作者 沈默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最新!青島10區市發布通知 過年期間來返青島須提前這樣做

2021-01-26    青島早報

1號線、4號線…地鐵建設多點開花迎來開門紅!

2021-01-26    地鐵新生活

市北區教體局:中小學生非必須不離青,確需出行應提前三天報備!

2021-01-26    大眾網

車厘子奶棗啤酒接連檢出陽性 今年買年貨 看好這6條實用指南

2021-01-26    青島早報

青島景區景點:提前預約限制客流 游覽秩序井然

2021-01-26    藍睛

@青島人 疫情防控,家庭消毒有講究 市疾控中心教你這樣做

2021-01-26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高新區給“就地過節”外省務工人員發補貼 職工每人800元 企業最高20萬元

2021-01-26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28日前只發售除夕以前的火車票!今年春運這些變化咱要知道

2021-01-26    大眾網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日喀则市| 永善县| 蓬莱市| 阿瓦提县| 香格里拉县| 德令哈市| 洪雅县| 台北市| 汝城县| 沈阳市| 沂源县| 益阳市| 渭南市| 上犹县| 桂阳县| 黎城县| 霍林郭勒市| 云南省| 德令哈市| 澳门| 曲周县| 额尔古纳市| 当涂县| 福安市| 安西县| 唐山市| 金沙县| 正安县| 麻阳| 栾川县| 柞水县| 曲周县| 斗六市| 二手房| 平山县| 彰化县| 石棉县| 嘉义县| 永靖县|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