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深圳的嶗山,為北方經濟破局趟出了一條路
一次性拿出1.37億元資金,獎勵企業家和產業領軍人才,這在全國也不多見。
1月17日,以“攜手金牌合伙人共創嶗山新未來”為主題的2021青島市嶗山區企業家和產業領軍人才大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嶗山全區各行業的企業家、產業領軍人才代表等189人獲得表彰。
之所以對企業家和產業領軍人才重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嶗山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經由傳統的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而這種創新內生動力源就來自于企業家和領軍人才在嶗山的奮斗。
從多個維度的對比來看,嶗山的經濟增長模式都跟深圳很像。
嶗山區目前擁有光大理財、青銀理財、恒豐理財等三家理財公司,成為全國第2個擁有3家理財公司的城區。
嶗山區有6家獨角獸,占據整個青島總數量的60%,比全國很多二線城市都要多。
嶗山的億元稅收樓宇總數達到26座,去年新增6座,樓宇經濟可以比肩一線城市的區市。
嶗山全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98件、全省第一,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5倍、全省平均水平的26倍。
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指標,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來看,上海以18.78%的占比排名第一,天津、北京、深圳、廈門分列2-5位,深圳這一數據為14%,而嶗山這一比例為19%,超過上海(參照2019年統計數據)。
也就是說,嶗山區單位GDP貢獻的財政收入更高,經濟發展更有質量。
那么,嶗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如何做到的呢?是什么樣的營商環境保證了一代代企業家都能在嶗山安心創業,引領整個區域的產業升級?
剖析嶗山的轉型成長之路,可以為當下熱議的北方城市經濟破局提供一些參考。
1
觀察嶗山的經濟發展,有一個特別的視角,那就是在嶗山這片土地,不斷有創新的企業家冒出來。
從共和國的同齡人海爾集團張瑞敏,50年代的漢河集團張思夏,60年代的海爾集團周云杰、青島銀行郭少泉、特銳德于德翔、歌爾姜濱、海信集團陳維強等,70年代的蔚藍生物陳剛,80年代的雷神科技路凱林、易來智能姜兆寧等……
正是這一批批優秀的企業家,帶領著嶗山產業在一次次產業變革中不斷升級。
1994年建區的嶗山一開始布局引進的產業也是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傳統產業為主,但從2010年左右,嶗山區在原來優勢產業基礎上,逐漸推動產業布局向“微笑曲線”兩端發力,一大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得到了快速發展。
這其中,嶗山區的產業布局一直非常聚焦,緊緊圍繞相關主導產業展開。
“十四五”期間,嶗山區提出重點發展現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旅游和醫藥健康“四大主導產業”,同時布局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高端新興產業。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例,這其實是從嶗山曾經的主導產業家電電子產業升級而來。
以海爾、海信、歌爾等為主體的家電電子企業不斷邁向更高端,涉足芯片、傳感器等高精尖領域,讓嶗山很自然地就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尤其是以MEMS傳感器和集成電路設計為主要方向的微電子產業已初具雛形。
日前,青島微電子產業園暨集成式智能傳感器項目奠基儀式在嶗山區舉行。項目一期計劃于2021年完成園區工程建設,2022年完成產線安裝并投產,2024年全部投產后將具備年產10億只智能傳感器系統的能力,年產值突破100億元,新增就業3000人。
這個項目也是建立在歌爾在微電聲、光電、傳感器等精密器件優勢基礎之上。
因為一直堅持高端高新的導向,嶗山區的相關產業也被貼上高科技、高成長性的標簽。
數據顯示,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4.48%,位列青島全市第一。
2
一批批優秀的企業家持續不斷地在嶗山扎根創業,嶗山區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精細的產業政策發揮了很大作用。
在1月17日2021青島市嶗山區企業家和產業領軍人才大會上,嶗山對外發布了形成全國領先的產業政策體系《嶗山區支持產業發展集成政策》,希望打造政策最優、服務最便捷、系統最集成的“一業一策”政策體系,全力做到政策含金量最高、競爭力最強。
這份集成政策有一個關鍵詞:獲得感。政策處處站在企業和人才的立場考慮問題。
尤其是在全國首家建設并啟用“免申即享”政策兌現平臺的做法,體現了嶗山區的擔當和創新。
在嶗山,未來符合條件的企業不用申請,即可獲得政府主動提供的獎勵,企業不用再操心申報等問題。
對于出臺“免申即享”政策的原因,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解釋道,就是要在企業和人才最需要資金的時候送去“及時雨”,進一步提升企業家和人才的體驗感獲得感。
對于企業,這種做法傳遞出一種再明顯不過的信號,企業在嶗山發展,不用再為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耗費精力,真正做到了政府對企業的發展少干預,甚至不干預。
嶗山區更大的轉變在于,從制度層面入手,每一個干部都在為企業服務中主動擔當,遇事向前看。
變“同意須報批”為“說‘不’須請示”,包容審慎監管為創新厚植土壤。
2019年,創業企業山東能鏈到嶗山區審批注冊,其核心業務是線上能源交易。按照傳統監管,該企業需取得消防許可資質,但他們是能源行業的全新企業,按現有規定很難拿到資質。經過仔細研究,嶗山區毅然讓企業合法“出生”。2020年,該企業交易額比2019年翻了一番。
據統計,嶗山區2020年新組建海爾、海信、歌爾、東華軟件等10個重點項目專班,累計為企業解決重點難點問題70余個;選派20名優秀科級干部赴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掛職,選派121名干部駐企開展服務。
可以說,正是這種對標上海深圳的營商環境,讓一批批優秀的企業家專心專注于產業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以創新驅動引領企業提質增效、邁向高端,進而帶動整個嶗山區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
3
主導產業鏈的內生創新活力,加上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嶗山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
在聚焦優勢產業基礎上,嶗山正在通過搭建更多開放創新平臺,鏈接集聚資源,全面提升主導產業集群的開放性和引領力,一大批企業也在嶗山得到了發展壯大。
新晉獨角獸企業能鏈集團當時之所以愿意落戶,除了山東能源大省的背景和嶗山區的大力支持外,很大部分原因是嶗山擁有國內最大的新能源充電運營商特銳德、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等企業和研究機構,有著良好的新能源產業生態。
落戶青島后,能鏈集團也獲得了迅速發展。
據能鏈集團合伙人王陽介紹,能鏈集團剛來嶗山時,只有團油和快電,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打通產業鏈,聯通了上下游的平臺公司,為整個能源行業賦能,預計到2021年,能鏈集團將躋身國內電商前七名。
2020年嶗山區新引進東華軟件、竹云科技等重點項目132個,總投資達898億元,比去年增長50%。
在金融領域,財富嶗山的招牌也在不斷吸引優質資源落戶嶗山。
整個2020年,嶗山區新引進廣發銀行、交通銀行青島分行、魯花集團財務公司等億元以上項目37個。
同時,圍繞著嶗山主導產業,一大批創新創業不斷孵化成長,尤其是海爾系、海信系、歌爾系、中科系、高校系等創業項目,大大提高了創業成功率,形成了嶗山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源泉。
比如,成立于2017年的小鳥看看就是一家在嶗山區打造“虛擬現實產業之都”過程中重點引進、培育和扶持的虛擬現實產業行業領軍企業。
小鳥看看之所以選擇在嶗山創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嶗山擁有北航青島研究院、歌爾、黑晶等共同打造的虛擬現實產業業態。
在小鳥看看A輪融資中,也有嶗山區國有投資平臺巨峰科創的身影。
據統計,青島全市高科技高成長企業50強中,嶗山有12家。
4
“十四五”期間,嶗山提出要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相比于青島走在前列的目標,這無疑是一個更高的追求。嶗山的未來將進一步被看好。
2021年,嶗山提出GDP增速8%的目標,在具體項目招引明確了“力爭引進500強企業5家、總部項目5個、過億元項目80個”的目標。
在保證項目落地上,嶗山提出強化土地供給,推廣實施“標準地”“拿地即拿證”模式,建設可利用土地資源管理系統,征收收回土地1000畝;強化重大項目與金融服務有效對接,為項目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更為關注的是,隨著膠東一體化的持續推進,財富金融加速匯聚青島的趨勢也將愈發明顯。
這是嶗山區的全新機會。
2020年嶗山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5%左右、占GDP比重達20%以上,拉動GDP增長3個百分點以上,金融業成為嶗山區名副其實的第一產業。
金融源于產業,最終也會服務于產業。
匯聚嶗山的金融資源下一步將為整個膠東五市的創新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尤其是作為推動地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重要驅動力的科技創新創業。
這意味著,嶗山的輻射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凸顯,“重倉嶗山”將成為企業家和人才最有潛力的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