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臺東步行街、中山路步行街將有大變化!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8日訊 商業步行街正成為塑造城市消費新名片的重要載體。近日,青島正式出臺《青島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實施六大行動,從產業貢獻、品牌集聚、商業創新、消費滿意四個維度明確了步行街改造提升目標任務。
到2022年,全市商業步行街總營業額累計增長20%以上,年客流量平均達到5000萬人以上,年度盈利比例達到80%以上,街區吸納就業能力強,每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就業貢獻100人以上。
到2022年,國內外高端知名品牌、品牌企業、品牌項目集聚度穩中有升,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至少1條街區達到國家級示范步行街標準;4條以上街區達到山東省示范步行街標準;各區(市)至少1條街區達到青島市示范步行(特色)街標準。打響具有青島特色的新品牌20個、老字號30個以上。
到2022年,市級以上示范步行街均建成智慧商圈,能夠高效提供智能停車、智慧導購、精準營銷、移動支付等智慧服務。
到2022年,通過問卷和網絡調查,消費者對全市商業步行街管理、服務和營商環境滿意度均達到90%以上。
高起點規劃“照亮”前行路
《方案》指出,圍繞步行街改造提升,青島將實施高起點規劃定位行動,編制街區改造提升規劃和建設實施方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步行街新地標。
2020年年底前,將形成一個總體規劃和街區環境、業態布局、交通網絡等若干配套規劃的“1+N”改造提升規劃體系。要求各區(市)政府科學制定街區改造提升總體規劃方案,力求“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模式”,結合業態布局、街區規模、城市景觀、市政交通、夜間經濟、綜合防災等要求,對街區的空間布局、經營特色、生態景觀、配套設施、規范管理、優質服務等進行科學定位和詳細規定。
對標日本東京銀座、香港銅鑼灣,重點支持中山路傳承歷史文化建筑和商業繁榮相對集中的優勢,引入多元業態、優化消費環境,重塑中山路百年老街繁榮,使其成為青島里院與國際商貿文化交融體驗的目的地。
對標悉尼達令港,實施浮山灣商圈改造升級計劃,打造國際級時尚品牌集中地、活力時尚潮流聚集地、夜間經濟體驗地和中高端消費目的地。支持香港中路以海洋文化、奧運文化、上合文化為特色,以奧帆中心街區為亮點,將浮山灣商圈建設成國際時尚高端品牌商圈、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國際會客廳”。
對標新加坡烏節路、韓國明洞大街,支持臺東步行街與啤酒文化街區連通協同,將臺東商圈建設成獨具青島啤酒特色的市井文化商圈,力爭到2022年達到全國示范商業步行街標準。
《方案》指出,青島將實施高效率管理運營行動,規范街區管理運營,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全方位做好配套服務,并建立定期分析評估制度。
將推動組建商業步行(特色)街商會、聯盟等街區商戶自律組織,探索政府指導、行業組織協調管理的共同治理模式。
加強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城市管理、交通秩序、住建環保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檢查,維護街區正常經營秩序,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舒適、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和消費體驗。
制定街區各項安全保障方案和風險評估機制,提供高效安全的服務支持,優化居民消費環境,提高市政交通覆蓋率,提升街區消費安全度。
還將建立健全活力時尚街區管理制度,定期對經營商戶、業態結構、社會經濟效益等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及時指導業態調整和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還對入選省級以上試點街區所在的區(市)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的資金獎補。鼓勵各區(市)積極探索統籌運用專項債、投資基金、信貸、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通過對基礎設施的完善、配套、提升、改造,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土地支持、生活服務、人才吸引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政策扶持。
高品位優化街區“軟環境”
《方案》指出,青島將實施高品位優化業態行動,積極推動業態創新,提升傳統業態,繁榮夜經濟業態,規范發展“戶外經濟”。
業態創新方面,將調整配置適應顧客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新變化的業態,布局體驗式、互動式服務業態,發展滿足品質生活、社交創意、時尚潮流、文化品味、數字科技、城市慢生活等消費需求的新興業態,從同質化、低端化、單一化向差異化、品質化、多元化發展。
針對傳統業態,將引導實體商業綜合體、商貿企業調整和優化商品品類,豐富娛樂、影院、健身、美容美體、兒童游樂、健康美食、教育培訓等體驗式業態,推動向“商品+服務”轉型。推動傳統餐飲住宿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綠色飯店、智慧餐廳、無人餐廳等新的餐飲模式,促進文旅與食宿融合,推行智能訂單、刷臉支付等,提升消費體驗。
還將形成“購物休閑、特色餐飲、文體娛樂、演藝體驗、觀光旅游”五位一體的夜間經濟模式,促進美食名吃、演藝、體驗娛樂、文化休閑等多元化的夜間消費業態發展,推出一批富有本地特色的夜間消費活動項目,繁榮和發展夜間經濟。
關于“戶外經濟”,青島將鼓勵對步行街戶外空間統籌規劃、綜合利用、增加商品外擺、延長營業時間,將街區打造成為全時段消費載體。
《方案》指出,青島將實施高層次彰顯品牌特色行動,引進匯聚國際時尚品牌,集聚發展特色餐飲品牌,集聚提升本土老字號品牌。
國際時尚品牌方面,積極引進國際時尚品牌,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鼓勵品牌企業在商業步行(特色)街開設旗艦店、首店、新品首發,引領消費潮流。加快建設德國街、韓國街、日本街等域外風情特色街,使步行街成為時尚化、國際化“城市會客廳”。重點商業步行街匯聚國內外知名品牌達到200個以上。
特色餐飲品牌方面,將挖掘青島地方名吃和風味小吃,在餐飲機構、時尚元素、城市綜合體、年輕人群體相對聚集的街區,引進國際知名餐廳、酒吧等品牌業態。同時,大力推進大眾化、多元化餐飲聚集區建設,營造各種文化交融、充滿活力的市民生活和市井生活氛圍。
還將引導本土老字號品牌集中進駐商業街區聚集發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名店、名宴、名菜、名點、名小吃等海味美食名片。鼓勵青島農品、“三品一標”等特色農產品進街消費,在電動汽車、家電、服裝家紡、家居產品、工藝美術品等優勢行業領域,集聚一批知名品牌產品進駐商業街區。
高標準提升街區“硬環境”
《方案》指出,青島將實施高標準提升改造行動,實施街區環境優化提升工程和交通路網優化提升工程。
在街區環境優化方面,青島將推進商旅文聯動,在倡導現代建筑藝術,打造商業地標的同時,結合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延續和強化原有優秀建筑風格和文脈特征,以文化拉動商業繁榮、提升街區品位,形成獨具特色、整體協調的街區風貌。
組織開展“地面立面”“廣告牌匾”“燈光亮化”“環境衛生”“景觀綠化”“背街小巷”“導視系統”“服務設施”“街景小品”“外語標識”等10項整治提升活動,采用節能、減排、環保的新工藝、新材料對街區建筑風貌、景觀環境、公廁等配套設施、天橋地道、人行步道引導標識、景觀小品等進行全面優化設計和改造,完善無障礙系統設施專項規劃和建設,營造更具文化體驗性、消費舒適性、現代多元性的空間環境。
交通路網優化方面,將合理布局周邊公交站點、出租車及旅游大巴??奎c、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點、地下停車場,引導城市軌道交通、公交線網與步行街有機銜接。規劃建設公共開放空間、立體停車設施,改造提升周邊道路慢行交通系統,完善文化旅游導向標識,積極創造條件拓展步行空間,構建地面與空中、地下一體的立體步行體系。
《方案》指出,青島還將實施高水平打造智慧街區行動,實施智慧街區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智慧街區網紅打卡地。
加快推進5G智慧街區建設,在重點街區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結合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建立統一的信息發布、導購促銷、重大活動等信息服務平臺及街區經營情況和消費分析大數據管理平臺。
通過APP、公眾號、小程序等,為消費者提供精準導購、積分促銷、移動支付、停車出行等智能服務,完成街區智慧管理、智慧停車、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廁所等系統建設;
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提升街道的網格化管理水平,開展運行安全監測、客源監測和消費行為分析,引導商戶科學調整經營策略;
利用人工智能、3D技術、仿真技術、多屏互動技術等,實現可視化的通信、溝通、協作、分享、存儲等功能,將街區客流信息、資源數據等通過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關聯,實現治理與運行模式智慧化。
此外,青島還將在街區打造網紅打卡地,充分利用線上直播等服務新方式,為商業步行(特色)街品牌賦能,結合文化底蘊、地域風俗、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開辟社交娛樂體驗式新商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