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降“門檻”:想來可來,應來盡來
落戶降“門檻”:想來可來,應來盡來
——《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解讀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成龍
明確人才落戶、居住落戶、親屬投靠落戶、賦權激勵落戶、穩定就業居住落戶等五大類落戶途徑,實施分區域、分類別、差別化落戶政策,進一步放寬放開外來人口落戶限制。
14日召開的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研究審議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青島市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拉開帷幕。
本輪戶籍制度改革堅持“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人才、人口和勞動力要素合理順暢有序流動”為導向,統籌戶籍制度與城市科學發展,放寬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建立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實現城市人口數量、質量雙增加。
《意見》明確了五大類落戶途徑,即人才落戶、居住落戶、親屬投靠落戶、賦權激勵落戶和穩定就業居住落戶,將實施分區域、分類別、差別化落戶政策。
進一步放寬放開外來人口落戶限制
2014年以來,我市戶籍制度改革歷經兩次大的調整,現在執行的是市政府2018年3月制定發布的《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青政發〔2018〕13號)。目前,我市戶籍遷入政策主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人口增速持續放緩,現有政策無法支撐人口數量持續穩定增長;二是購房落戶有面積限制,要求擁有城區(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90平方米以上、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紅島經濟區、即墨區)60平方米以上單套商品住宅才能落戶,導致存在有房“落不下”問題;三是落戶途徑存在盲區,部分有落戶意愿人員,因無購房、無親屬投靠、單位無集體戶等條件限制無落戶途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戶籍制度改革工作。此次市委組織部牽頭,組織公安、發改、人社、教育等部門進行深入細致研究,并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匯報。市公安局借鑒深圳、杭州、濟南等地方政策,結合我市實際及相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多次修訂,形成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通過本輪戶籍制度改革,對有學歷、有職稱、有技能的人才,實現落戶有保障;對城區有穩定居住和就業的人員,實現“想來可來”;對親屬投靠等符合條件的人員,實現“應來盡來”;對“雙招雙引”項目及有貢獻企業落戶,實現全程便捷服務。
《意見》的出臺,將進一步放寬放開外來人口落戶限制,優化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布局和有序流動,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穩步提高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升人口對城市發展貢獻度,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提供充分人力資源保障。
在青島具有居住性質產權住房(含已網簽)即可辦理落戶
《意見》明確了五大類落戶途徑,即人才落戶、居住落戶、親屬投靠落戶、賦權激勵落戶和穩定就業居住落戶。按照“繼續放寬中心城區(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下同),大幅放寬城區(城陽區、黃島區、即墨區,下同),全面放開縣域(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下同)”思路,實施分區域、分類別、差別化落戶政策。
一是放寬學歷、技能人才落戶條件。將全國其他市(地)級及以上人才工程管理期內人選全部納入人才落戶范圍,與持山東惠才卡、青島市人才服務綠卡人才人員同樣不受年齡限制。學歷人才方面,取消博士學位人員落戶年齡限制;對其他學歷人才的學歷要求,由現行政策的全日制擴大至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專以上學歷人員以及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畢業生;放開國內高校、國(境)外留學在校生落戶限制,在國內和國(境)外高等院校就讀的專科及以上學歷人員都可在我市落戶。技能人才方面,將初級工納入人才落戶范圍,取得初級工、中級工職業資格的,取消必須有接收單位限制,在中心城區落戶降低繳納社保年限(由2年降低為1年)條件,在城區落戶取消社保年限限制。
二是堅持居住優先。取消原有單套商品住宅城區(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90平方米以上、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紅島經濟區、即墨區)60平方米以上的面積限制,實現在我市具有居住性質產權住房(含已網簽)即可辦理落戶。
三是鼓勵舉家遷徙和親屬投靠。親屬投靠落戶方面,取消父母投靠子女必須“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年齡限制;放開集體戶投靠落戶限制,單位、社區、人才集體戶調整為可接納夫妻投靠、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
四是服務“雙招雙引”賦權激勵落戶。對經確定的全市“雙招雙引”重點項目和納入“未來之星”人才工程支持的高成長性創新創業團隊,所屬員工可整建制落入單位集體戶,予以全程代辦服務。
五是創新城區穩定就業居住落戶政策。取消積分落戶限制,允許在我市全市范圍內有穩定就業且在城區范圍穩定居住(租賃房屋并辦理居住證)人員,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在穩定居住地(城陽、黃島、即墨)城鎮社區集體戶落戶。
六是全面放開縣域三市落戶。取消城鎮區域落戶限制,促進人口快速增長。保障城鎮落戶的農村人口合法權益,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等城鎮人員入鄉返鄉就業創業,可在原籍或就業創業地城鎮集體戶落戶。擁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等基本生活基礎的進城落戶人員,回原籍實際居住的,允許戶口遷回原籍。
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審核、網上辦理”流程
為保證《意見》實施,市公安、發展改革部門會同人社、教育、醫保、住建、衛健、稅務、民政、統計等部門,研究提出符合落實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人口大數據應用場景,市大數據部門負責統籌各業務部門信息資源,積極推進跨部門、跨地區信息整合和共享應用。公安部門具體負責落戶政策執行和辦理工作,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戶籍準入實施細則。
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統籌考慮常住人口規模和基本公共服務增支等因素,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市教育、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衛生健康、醫保部門要加大就業創業、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保障、養老服務、農民權益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力度,提高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滿足人口增長的服務需求的能力。在規范辦理流程方面,加強和完善人口基礎信息登記、統計調查等制度,全面掌握人口動態信息,準確反映人口規模、人員結構、人口流向、區域分布等情況。減少紙質審批,增加現場辦結事項,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審核、網上辦理”流程,做到“一窗受理、一次辦好”,增強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