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產業領軍、行業拔尖
聚“天下英才”:產業領軍、行業拔尖
——《關于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解讀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成龍
破解人才“帽子”滿天飛、人才工程重復支持等問題,采取統一遴選、分類評價、各負其責、市場導向、第三方評估等方式,選拔“青島菁英”,聚焦經濟發展主戰場,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覆蓋社會民生基本面,引領行業不斷進步。
人才是一個城市最大的動能。
當前,青島正處在加快推進創業城市建設,匯聚天下英才,打造青春之島、創業之城的重要節點。吸引人才,集聚人才,需要人才工程的牽引和帶動。
14日召開的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研究審議了《關于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著眼更好發揮人才工程牽引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全面優化整合人才資源,激發用人主體活力,為青島實現更高水平開放、更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全市10項人才工程整合為“產業領軍”“行業拔尖”兩項
青島著眼于更好發揮人才工程牽引作用,全面優化整合人才資源,將全市分散在9個行業主管部門的10項人才工程整合為支撐產業發展的“產業領軍”和服務行業建設的“行業拔尖”2項,申報管理部門由9個歸并為2個,著力破解人才“帽子”滿天飛、人才工程重復支持、多頭申報、標準不一等問題。青島產業領軍人才的評選由市科技局負責,青島行業拔尖人才的評選由市委組織部負責,以進一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青島菁英工程”緊扣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上合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等戰略部署,圍繞創業城市建設,突出人才賦能和市場化導向,到“十四五”末,力爭選拔培育300名左右青島產業領軍人才、900名左右青島行業拔尖人才。
“產業領軍”主要聚焦經濟發展主戰場,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高端化工及傳統制造業、現代高效農業、高端裝備、醫養健康等重點產業領域,選拔能夠推動產業創新和成果轉化,為青島贏得未來發展優勢的創業人才及團隊。“行業拔尖”主要覆蓋社會民生基本面,引領行業不斷進步。圍繞教育體育、醫療衛生、金融財會、社科文化、現代農業、社會工作、專業技能、對外工作、基礎研究等10個重點行業領域,選拔德才兼備、業績突出、業內聲譽較高的優秀人才。
人才評選更加突出市場化評價和業績貢獻
產業領軍人才的評選,根據申報項目水平分三個層次。一類項目: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市場開發潛力大、能引領我市產業發展、有效帶動區域性產業結構調整或產生重大經濟社會效益;二類項目:科研或技術成果屬國際先進水平,能夠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空白,市場開發前景廣闊,成果轉化或產業化生產成效顯著;三類項目:科研或者技術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創新項目符合我市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有較好的產業化前景。
行業拔尖人才的評選,以職業屬性和崗位要求為基礎,根據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堅持共通性與特殊性、水平業績與發展潛力、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制定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評價標準,更加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和貢獻,克服“四唯”傾向,向企業科研、生產一線、海外人才和青年人才傾斜。
轉變資助模式,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意見》提出,產業領軍人才每年評選一屆。在管理期內享有人才津貼、項目資助。一類項目給予每位團隊帶頭人500萬元人才津貼,二類項目給予每位團隊帶頭人100萬元人才津貼,均按30%、30%、20%、20%的比例在管理期內逐年發放,并鼓勵團隊帶頭人與核心成員根據貢獻度合理分配,三類項目按照每位領軍人才4000元/月人才津貼標準逐月發放。項目資助探索以股權投資方式予以扶持,由原來的直接撥付改為股權投資,既保持了政府資金的扶持導向,又打破了財政資金無償“獎補”的傳統方式,通過財政資金股權投資引入退出機制,實現財政資金的滾動支持、循環利用,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同時,通過人才創新創業生態聯盟、平臺地圖和人才工作綜合體等,為產業領軍人才提供律政、引才、孵化、項目、金融、培訓等綜合性服務。行業拔尖人才每2年評選一屆,在管理期內享受2000元/月的人才津貼、二類醫療保健待遇、健康查體及讀書休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