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區:勇當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排頭兵
已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000余家,一批擁有強勁科技創新實力的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卡奧斯世界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展廳。
■科研人員在進行微電子設備調試。
■特來電充電網智能監控中心。
■沿黃主流媒體參觀嶗山區創新型企業。
■青島國際創新園。
為“鯤龍”AG600海上首飛科研試驗提供起降海域的實時三維風場信息;打破國際壟斷,讓中國制造在全球船舶環保裝備領域擁有話語權;成功研發國內首款數字風速傳感器,擁有核心MEMS流量傳感器芯片技術……在嶗山區,已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000余家,一批擁有強勁科技創新實力的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日前,山東能源研究院開工奠基儀式在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江家土寨舉行。在不遠的未來,一個集科研、教育、創新創業于一體的新型科研園區將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能源產業轉型增添強大動力。冬日暖陽,天闊海碧。行走在嶗山,處處能感受到創新創業的力量在不斷激發,產業發展的高度在不斷刷新。今年三季度,全區GDP同比增長4.5%;1-10月份,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9%,區級稅收收入增長同比4.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5%。
海納百川,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日前,嶗山區聯合青島嶗山交銀村鎮銀行專門為新培育的、新全職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提供金融授信服務。截至目前,嶗山區已為青島未來移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海華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成功辦理“人才貸”,累計放款、授信近5000萬元。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重大發明創造、顛覆性技術創新關鍵在人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當下,各大城市紛紛使出“看家本領”,出臺很多招才引智的新政策。而真正的人才最需要的絕不是一套“看海”的海景房,他們最需要的是創新成果的轉化、自我價值的實現。要實現轉化創新成果,最需要的是資本和項目。近年來,嶗山堅持“引進一個人才、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理念,以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優質的資源要素,全方位搭建“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的優質生態圈,以最大的誠意“筑巢引鳳”。先后出臺“高端人才集聚計劃”、“產業巨峰人才引進計劃”等11條國內一流的產業扶持政策和人才激勵政策。其中,高端人才集聚計劃對新培育、新全職引進的國家和省部級高端人才分別最高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的生活補貼,每新培育1人對所在單位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產業巨峰人才引進計劃在全省率先提出配額制管理模式,打破傳統人才引進的“四唯”束縛,將引才聚才的主動性提供給企業,使企業引進真正需要的科技人才。
天下英才紛至沓來,源頭活水驅動創新。目前,嶗山已集聚“兩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5人、國家高層次人才78人、泰山學者及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21人。匯集了中科院青能所等高層次科研院所13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6家,全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6件、居全省第一;2019年實現技術交易額達40.27億元,居全市首位,區域創新整體效應進一步集聚。
當好“場務”,助力企業家創新創業
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家們最有發言權。“嶗山區從上市服務、資金扶持、工程建設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我們的申報非常順暢,非常慶幸能夠在嶗山扎根發展。”“上市給整個公司的運作帶來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外界對我們的認同度更高了。”日前,青島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加大對技術過硬、代表性強、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服務力度,是我們的職責。”嶗山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其富有活力的成長性,成為創新隊伍中的生力軍。然而,由于其自身發展的“高技術、高風險、高收益”特征,融資難的瓶頸始終難以突破。作為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建設的主陣地和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嶗山區發揮創投風投和政府引導基金的“雙輪驅動”作用,實施“市場+政府”雙向資本賦能舉措。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股權投資引導基金、2億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5億元的創新創業引導基金,搭建起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平臺,解決創新創業的融資難題。通過創投風投機構引進高端新興產業項目,規模50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將撬動近400億元規模的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落地。在全省率先出臺直接股權投資資金管理辦法,原則上對單個項目累計投資金額不超過1億元,重大項目投資金額可最高上浮30%,最大限度滿足項目資金需求,破解了企業融資難題。目前,已投資大唐半導體、信芯微電子等8個項目,實際投資超過3億元。發布《嶗山區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實施意見》,最高獎勵達1000萬元。截至目前,已向15家上市及擬上市企業累計撥付上市補助資金2374萬元。健全惠企政策剛性兌現機制,累計兌現產業扶持資金14.9億元、扶持重點項目30余個。疫情期間,為364家中小微企業和經營業戶減免房租8111萬元。引進黑馬科技、海創匯等一批高端科技服務“龍頭”企業,建設青島國際創新園等一批高端人才聚集園區。對聯系服務的1000家企業、80個社區、40個重點項目實現“全覆蓋”,解決實際問題750個。召開嶗山首屆企業家大會、企業家座談會,獨角獸企業、民營百強企業、重點納稅貢獻企業、高成長性企業等會議,把征求企業家意見作為涉企政策出臺的前置程序,營造尊重企業家、鼓勵創新創業創意的社會氛圍。開展“鼓勵創新在嶗山”大討論,出臺健全鼓勵創新長效機制意見和嶗山區鼓勵創新20條,形成制度創新清單81項、問題突破清單87項。政策措施組合拳,讓企業充分感受到陽光雨露。
營商環境好不好,必須用數據說話。目前嶗山區已匯聚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常駐企業(或團隊)700余家,創業人才近5000名。嶗山區企業家滿意度指數評價比去年前進了9個位次;1-10月,全區新落戶億元以上項目81個、10億元以上大項目23個,分別比2019年全年增長30%和35%。新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50家,新增獨角獸企業3家,全市高科技高成長企業50強中嶗山有12家。
如今,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企業在嶗山落地生根,為嶗山區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增長極。三季度,信息傳輸、智能制造等科創行業增加值占全區GDP比重近1/3,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
搶占賽道,新產業塑造新優勢
近日,全國首個環境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嶗山正式上線。該平臺由青島國真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可以實現對企業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控。目前,該平臺已在20多個項目上完成應用測試,上線企業達2000余家。
創新是嶗山的傳統和基因。這里孕育了中國創業板第一股特銳德、全省第一家獨角獸企業杰華生物,涌現出了一批全市首推、全省首創、全國領先的經驗和做法。創新的基因深深地融入到了這個區域的血脈,成為推動其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眼光有多遠,未來就有多遠。歷次在城市激烈競爭中的勝出者,無一不是具備敏銳眼光的超前布局者。嶗山區借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新風口,依托創新資源豐富的區位優勢,將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區”作為戰略定位,在山東省區縣級政府中首個發布《嶗山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編寫《嶗山區開展“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攻勢行動方案》,爭當全市“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的主攻手,加快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先進計算、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集聚發展。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生態建設方面,引導轄區683家企業注冊卡奧斯平臺,支持海爾卡奧斯平臺發揮領頭羊的作用。目前平臺已聚集3.4億用戶和390余萬家生態資源。在應用場景上,引導轄區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在家電電子、汽車充電、冷鏈物流、高端輪胎等細分領域全面發力,涌現了青島品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能鏈控股有限公司、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優秀工業互聯網企業,有10家企業進入青島首批“工業賦能”場景清單。引進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賽迪區塊鏈等國家頂級智庫機構,以及東華軟件、竹云科技等優秀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讓嶗山區成為技術、資本、人才和企業的聚集高地。在基礎支撐上,全面發力新基建,累計建成5G基站1041個。在生態打造上,實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集聚歌爾、海信網絡等重點研發及應用企業100余家。建成了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展示中心,36家人工智能企業入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嶗山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永恒主題。立足新時代,嶗山區將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搶占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完善涵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培育更多的高成長性的頭部企業,構建起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地,在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中揚鞭奮蹄,邁向跨越式發展新征程。(胡聲銳 梁太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