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關乎山東未來的行動方案中 青島被“點名”15次!
曾經的基建大省,又“放大招”了——
山東省政府日前印發《山東省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區和示范區。
疫情之下,新基建正在深刻改變宏觀經濟和各行各業,關系到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的主動權,關乎全球核心價值鏈的未來分工地位,成為應對危機和大國競爭的關鍵勝負手,對一個地區的作用自不待言。
要想破解發展中的問題,找到進位爭先的新路徑,山東必須找到新賽道,才能實現“換道超車”。顯然,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山東,更有意愿和可能抓住新基建機遇。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山東積極轉換賽道,布局新基建,正在占得先機。此次山東出臺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可謂再次按下了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鍵。
在這個篇幅不算大的行動方案中,青島被“點名”15次之多,足見青島在山東新基建布局中的關鍵地位——
打造濟南、青島兩個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
依托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E級超算中心,大力發展云計算,打造算力新高地;
支持青島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之都;
培育壯大濟南、青島、煙臺、濰坊等物聯網產業基地;
加快建設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培育形成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威海5個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
壯大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
……
錯過信息化和消費互聯網浪潮的青島,正瞄準工業互聯網這一新賽道,努力營造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在內的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舉全市之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可以說,青島已經在新基建這條新賽道上取得了不錯的道次,此番有了省上的賦能,將如虎添翼,迎來更好的發展局面。
01、打造青島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
在數字化時代,數據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就像血液一樣,數據沉淀了企業自身的核心能力。
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正式明確“新基建”范圍。數據中心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出現在公眾視野。在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的浪潮下,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也就是說,大數據中心建設與5G、工業互聯網一同被提及,成為未來國家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構成。
數據中心建設受到各地的普遍重視。浙江提出三年內建設大型、超大型云數據中心25個左右;上海計劃三年內在臨港新片區新建5個云計算數據中心;湖南省工信廳在8月發布的2020年“數字新基建”100個標志性項目名單中,大數據項目占了21個。
《山東省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規范全省數據中心建設,打造濟南、青島兩個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建設5個左右省級數據中心集聚區。
所謂“低時延”,通俗的說,就是較快的響應速度。普遍認為,5G真正的王牌并不是高速率,而是低時延。把青島打造成為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無疑將會增強青島在數據中心版圖中的角色感。
大數據與工業互聯網同為“新基建”領域,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大數據產業的發展也需要更多的應用場景。
目前,青島正依托12個已建規模以上數據中心,推進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提高大數據中心存儲能力,發展應用承載、數據存儲、容災備份等數據服務;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分中心和青島市工業大數據集成平臺,加快布局邊緣數據中心,推動“規?;?小微化”數據中心協同發展。
有了數據中心的基礎保障,青島發展大數據產業,特別是發展工業互聯網將贏得先機。
02、支持青島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之都
重大的危困一定孕育著重大的機遇,而機遇從來都是創新者的機會。
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沖擊,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面臨各種風險挑戰。青島順應產業發展潮流,立足自身實際,把工業互聯網作為城市換道超車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優勢,努力營造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芯片、傳感器、區塊鏈、產業數字金融、細分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網絡安全技術、工業互聯網科技應用服務等產業在內的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全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目前,青島吸引感召全球各類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企業1800多家,完成布設5G基站超過1.2萬處;卡奧斯平臺已建立15個行業子平臺,覆蓋60個細分行業,集聚3.4億用戶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唯一獨角獸。
《山東省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加快建設國家級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發展示范區,支持青島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之都。這也說明,青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選擇和取得的優勢,得到了山東省層面的肯定和支持。
其實,這早有跡象。6月8日上午,山東省舉行工業互聯網專題報告會,邀請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海爾集團總裁、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協會會長周云杰受邀作報告,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親自“站臺”。
在11月12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新舊動能辦副主任王海林表示,山東推廣應用海爾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接入全省8萬家工業企業。
此番,將“支持青島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之都”寫進文件,再一次表明了山東對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充分支持。
03、將青島打造成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人工智能雖然已經提出了60多年,但直到疫情肆虐的今天,才算真正迎來爆發期。
目前,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興顛覆性技術,正在釋放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深刻改變著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產生深遠影響。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青島很早就意識到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從2019年起,把“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作為謀劃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柱產業,市級領導牽頭,成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13個產業專班,研究制定十大新興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加快超高清視頻、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高技術產業發展,全力打造中國人工智能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和機器人產業基地。
青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作為和取得的成效是明顯的:成立人工智能行業協會,落地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科創技術中心,加快建設華為(青島)智谷、百度智創基地,高水平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發布2批共1000個工業賦能場景、150個未來城市場景,加速集聚國內外資源要素來青交匯互動,產生乘數效應。
目前,青島正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依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AI智能視覺開放平臺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結合分布式計算資源,滿足工業互聯網算力需求。依托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領軍企業,建設國家語音及圖像識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青島實驗室、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開源平臺服務超市和開發者社區,整合開源開發框架、算法庫、工具集等基礎工具。
可以說,青島人工智能產業已經風生水起,山東省級層面的支持將起到順水推舟的作用。《山東省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加快建設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壯大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培育形成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威海5個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
今年5月發布的《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以人工智能賦能全省制造業,力爭到2025年,濟南、青島為龍頭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鏈初步建成,先導區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左右,并帶動相關產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
可以想見,在國家和省兩級支持下,青島人工智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04、高鐵城軌提速擴容,青島要當“火車頭”
山東交通基礎設施曾經一度全國領先,1998年-2008年,高速公路里程連續十年領跑全國,有“廣東的橋、山東的路”的美譽。山東能坐穩第三大經濟省份的位子,交通基礎設施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這些年,山東的交通基礎設施落后了,一度成為發展短板。
先來看高鐵。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第三大省山東幾乎被高鐵遺忘。2011年,山東被京滬高鐵“捎帶著”進入高鐵時代,7年后的2018年年底,擁有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高鐵——濟青高鐵建成通車。時至今日,山東高鐵無論是通車里程,還是標準等級,都與先進省份存在不小的差距。
意識到這一點的山東,加快了追趕步伐。近兩年來,濟青高鐵、青鹽鐵路、魯南高鐵日照至臨沂至曲阜段相繼建成通車,省內高鐵成環運行。截至2019年底,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到6589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987公里,高鐵短板初步補齊。
《山東省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構建省會經濟圈、膠東半島經濟圈、魯南經濟圈環形高速鐵路網,開工建設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天津至濰坊段、濰坊至煙臺、京雄商高鐵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無疑將會進一步增強山東在中國高鐵網絡中的存在感,也將進一步增強青島與京津冀和長三角等國家級城市群之間的聯系。
再來看地鐵。山東的地鐵時代比很多省市來得都晚。直到2015年12月16日,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開通試運營,山東才邁入“地鐵時代”。目前,山東省內只有青島和濟南兩個城市開通了地鐵。而全國“地鐵城市”一共42個,其中,江蘇有5個,廣東有4個,浙江有3個。
《山東省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支持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加快建設濟南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青島城市軌道交通1號、4號、6號、8號線。怎么個支持法,相信相關部門還會出臺相關細則,這對于青島而言是個利好。此外,《山東省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還提出,依托濟南“齊魯科創大走廊”和中科院青島海洋大科學中心,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加快建設濟南、青島、濰坊3個智慧農業試驗區;支持濟南、青島市建設省級智慧全域旅游服務中心;推動綜合客運樞紐智能化改造,在濟南新東站、濟南遙墻國際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煙臺港國際客運站等開展管理服務智能化試點等。新基建是新一輪城市發展的風口,更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所在。山東新基建正在開足馬力駛入快車道,青島要善于借勢,找到與全省布局的契合點,相向而行,當好“火車頭”,從而實現城市能級的躍遷。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