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5座“億元樓”!青島嶗山打造樓宇經濟“新樣板”
如果把現代城市比喻成一本書,那樓宇就是這本書的封面,城市的格局、氣度與抱負都映射在這個封面上。
在青島市嶗山區,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蘊含著城市發展的新內涵。記者從嶗山區樓宇經濟發展中心獲悉,今年前三季度,嶗山區新增億元稅收樓宇5座,“億元樓”累計達25座,提前完成全年任務。
“億元樓”成為嶗山稅源“主動脈”
高質量發展的樓宇經濟意味著實現高質量稅收,落地高質量項目。盛和大廈、財經中心、金嶺廣場、杰正財富中心、光大理財大廈5座樓宇今年稅收首次突破億元,正是大項目落地嶗山的體現。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戰“疫”時期,山東魯花集團金融板塊、中植集團山東總部,深圳竹云科技公司、東華軟件、歌爾微電子等一批頭部企業依然鐘情嶗山,紛紛入駐各大樓宇。
上實中心更是嶗山區高端樓宇集群的代表,現已匯聚了光大理財有限公司、陸家嘴國際信托公司、青島盒馬網絡科技公司等法人總部以及包括世界500強駐青機構、上市公司區域總部在內的500余家優質企業。
“上實中心每年貢獻超20億元的稅收,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其中,T3樓納稅超10億元,特別是陸家嘴國際信托總部辦公面積只有1700平米,但每平方米年稅收貢獻高達50多萬元。”上實發展(青島)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勇說。
上實中心的崛起很大程度得益于金家嶺金融區的集聚效應,得益于國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帶動效應。截至9月底,嶗山區實現GDP總值625.96億元,增速4.5%;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28.85億元,增速14.1%,占嶗山區GDP比重20.6%,金融業成為全區支柱產業;駐區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達1028家,涵蓋20余類金融業態。
這正是嶗山經濟抓住產業發展這一內在本質的縮影。金融商務樓宇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嶗山區商務、商業、工業三類產業樓宇協調互動發展,讓高品質樓宇成為財富金融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大健康產業等嶗山區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承載之地。
嶗山樓宇工作新打法之“組合拳”
今年,嶗山區將打造樓宇經濟“升級版”列為全區“七大行動”之一,開展樓宇經濟“固本強基”行動。為此,嶗山樓宇經濟工作著眼于從樓宇前期開發建設到中后期管理、運營服務的全周期流程再造,建立全區樓宇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在全市率先設立區樓宇經濟發展中心,規劃制定了樓宇經濟發展的短、中、長期任務目標,專班推進實施“固本強基、品質提升、高端引領”三步走行動,鼓勵引導區內樓宇實現高標準投資建設、高質量產業招商、高水平運營服務,打造山東半島城市群樓宇經濟“新樣板”。
目前,嶗山區已聚集100余座樓宇,總建筑面積約700萬平方米,入駐率達81%,高于青島市平均水平。空置率低于20%,這個數字正是嶗山區打出樓宇品質提升“組合拳”的體現。今年上半年,嶗山區發布了全省首個區級商務樓宇等級評定標準,從樓宇設施、運營、招商、配套服務及社會經濟貢獻等方面勾勒出商務樓宇標桿雛形。同時,率先出臺了青島市首個樓宇經濟專項政策,“真金白銀”推動樓宇經濟發展,對于符合條件的新建樓宇或年稅收首次超過50億元的樓宇,最高“重獎”1000萬元。
嶗山區還借鑒上海陸家嘴、深圳福田區、廣州天河商務區等地成功經驗和做法,以樓宇黨建凝聚發展合力,構建黨建引領、多元服務、多方受益的“樓宇黨建生態圈”。同時,致力于擴大樓宇經濟發展的“朋友圈”,發起設立了青島市樓宇經濟發展研究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整合優質要素資源,重塑樓宇經濟發展業態。
精準服務成就“嶗山樓宇”新品牌
為摸清嶗山樓宇資源家底,區樓宇經濟發展中心對全區樓宇逐一摸排梳理,對單體面積1萬平以上且年稅收1000萬元以上的樓宇實現“一樓一檔”,并搭建全區樓宇經濟信息服務平臺。該平臺將百余個樓宇項目的硬件設施、運營服務、空置資源、入駐企業、經濟貢獻等多維度數據統一在平臺上實現動態采集、管理、分析,實現樓宇資源和項目資源的精準對接、高效配置,為樓宇經濟科學化決策和專業化運營提供有力支撐。目前測試版已完成,年底前正式上線。
推行創建樓宇服務驛站,確定嶗山驛站“1+N”模式,集“黨群+政務、商務、生活、文化”等服務于一體,以“引領、凝聚、服務、交流”為理念,實現政府與樓宇之間、樓宇與樓宇之間、樓宇內企業之間、從業人員之間資源共享、和諧發展。并同時加快推進樓宇公共服務配套,增強樓宇內共享會議室、商務洽談區、圖書閱覽、室內健身等服務配套功能,讓樓宇企業入駐舒心,讓企業家發展放心,讓白領工作順心,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叫響嶗山樓宇品牌。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白曉 通訊員 孫驥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