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島觀察】赴上海簽約63億元!青島藍谷打通“青”“申”聯動的通道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劉倩倩)
開放青島,借勢上海。開放是青島最大的優勢,也是與上海這座世界能級城市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剛剛過去的兩個月里,“讓浦江潮涌膠州灣”成為互聯網上刷屏級現象。青島上海兩地的頻繁互動,不但是青島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促進區域平衡發展,打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發揮好“雙節點”價值的必然要求。
親戚只會越走越近。9月9日上午,2020青島藍谷對接上海專題推介交流會在上海世博洲際酒店拉開帷幕。這既是青島-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交流與合作活動的深化與延續,也是青島藍谷實地學習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經驗、展示海洋科技成果與力量的新起點。
可以說,正是因為先有青島與上海的“頂格牽手”,才促成了兩座城市之間區域、產業層面后續的資源聯動。
這也是青島藍谷作為青島市首批參與改革的功能區完成改革后首次在上海舉行的專題推介會。專題推介、對接上海項目簽約儀式、“藍谷城市發展顧問”聘書頒發儀式、藍谷重大平臺機構和青島國家海洋科技展專題推介等四大板塊重磅推出,“雙招雙引”成果豐碩:
18個涉海、金融、現代服務業、世界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項目,以及兩個院士團隊成功簽約,項目總投資達63億元。
而活動背后的深意,遠不僅限于此。記者注意到,此次藍谷的上海推介會,不是自唱自吟,而是首次聯合當地專業行業協會——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共同主辦,青島赴上海專業實訓隊、長三角山東商業聯盟、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參與協辦。
這意味著,不僅志在“雙招雙引”,更重要的是著眼未來的長遠布局,借助于行業協會的資源、青島赴上海專業實訓干部隊資源,形成強強聯手、資源共享、利益共得、生態平衡的平臺思維。推介活動期間,青島藍谷的領導班子還帶著藍谷的企業、科研院所,分頭密集走訪上海、蘇州、寧波、無錫相關領域頭部企業,構建長三角藍谷“朋友圈”。
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黨委副書記肖焰恒:
“兩個城市資源對接,不僅讓上海和更多國際上的合作伙伴認識到青島,認識到藍谷,同時我們的政府和企業也走出來,學習上海的頂層設計、現代服務業,學習科技成果轉化的經驗,為藍谷和青島打開更大發展空間。”
藍谷的上海之行,瞄準的是學習上海現代服務業的先進經驗,叩開的是上海乃至長三角看到藍谷發展巨大潛力的大門。
聚焦海洋、雙招雙引的“藍谷”思路
海洋是青島的突出優勢和特色,青島在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青島發起的十五個攻勢,第一個攻勢就是海洋攻勢。而且在七城競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一賽道上,經略海洋這篇文章,在青島更是亟需破題。
其實,青島不乏中國海洋的“科創大腦”。經過8年打造的青島藍谷,已經聚集了海洋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等40余家“國字號”科研機構和高校院所、60余個各類科研平臺、100余家投資機構、6000余名各類人才。今年1-8月份,青島藍谷新簽約項目131個,總投資36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和50%。
海洋科研是青島的優勢,但如何將其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是青島正在著力進攻的“山頭”。而這次推介會,在“雙招雙引”、項目簽約的同時,也提供了成果轉化的新思路。
比如這次推介會上簽約的彩虹魚北方大數據中心項目,簽約方之一的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一家從事海洋科學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并將研究成果進行產業化與市場化發展的深海高科技公司,以“全海域、全海深”科研服務品牌聞名全球。這次與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有限公司“牽手”之后,在重點打造海洋經濟、海洋產業、海洋貿易、海洋服務的大數據平臺的同時,也為青島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企業平臺與市場資源。
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辛對投資青島充滿信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吳立新院士為首的研發團隊,在海洋大數據、智慧海洋等方面代表著國際最領先的水平,而彩虹魚聚焦具體的為產業、客戶的服務,二者結合,就打通了產、學、研、資本、政府的通道。”
圖片來源:青島藍谷官網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推介會上,兩個院士團隊正式簽約落地藍谷——
王廣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藥代動力學研究,擔任科技部臨床前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平臺全國牽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整體藥代動力學重點研究室主任、中國藥理學會制藥工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開明: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漢科技大學“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博導,國際鋼鐵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性能鋼鐵材料,從事鋼中的第二相與組織控制、材料的表面與界面、功能材料(電工鋼)、鋼的冶煉與二次精煉、鋼的連鑄與鑄坯質量控制等研究。
人才是一個城市最大的動能,每一個“關鍵的人”都可能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兩個院士團隊加盟藍谷,帶來的不僅是產業方向,還有在海洋生物醫藥、風力發電、海工裝備等領域創意創造的耦合與迸發。
院士團隊之所以選擇落子青島,看中的就不僅僅是配套的人才引進、資金融資等政策措施,更看重產業鏈本身。而且,高精尖的學科和研發團隊、成果有交流、有合作,產業化效應才能放得更大,截至目前,青島藍谷累計引進院士近80名,引進各類人才接近6000人,藍谷正在成為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區,院士“集聚效應”正在放大。
打通“青”“申”聯動的深藍通道
為什么這次推介會要在上海舉行?
青島是一座開放的城市,而對一座城市而言,開放就是提高優質資源的配置效率,就是尋找合作者。無論是海洋科研領域,還是金融資本方面,青島都有太多需要向上海請教,上海有太多資源可以引進青島。
上海聚集了全球一流的金融機構、貿易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成為世界的會客廳,強大的資源配置能力帶來了強大的效率。這次上海推介交流活動,青島藍谷瞄準金融產業集中發力,引進寶能集團私募基金項目、中梁控股集團保理項目等4個基金或金融創新項目。
其中,合信藍谷產業基金項目落地之后,將在藍谷形成總規模10億元的海洋及高端制造業產業基金,打造全天候基金模型,成就細分化、專業化領域的私募管理機構;
合作的中梁控股集團是一家以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物業管理、資本金融為主業的多元化、綜合性不動產投資集團,在藍谷簽約落地的商業保理項目將為海洋領域企業提供金融護航和服務;
寶能集團旗下包括綜合物業開發、金融、現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產業等五大板塊,此次藍谷與寶能集團簽約,將其下屬私募基金管理人平臺的有限合伙基金落戶藍谷。
而且這次推介會,不僅是青島藍谷與上海資源的全方位對接,更是“走出去”。青島本土電競新銳勢力雷神電競,就走進上海電競之都,此次發布的雷神電競產業園規劃方案,是雷神科技首次在上海面向全球招募電競產業頂尖戰隊、俱樂部、玩家齊聚藍谷,代表藍谷向全世界發出電競邀約。
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專題推介,也不只是為了通過展會吸引更多的涉海企業參與到青島經略海洋的這篇文章中,海科展組委會會展部負責人關鳳鳴介紹說,上海企業在海洋科技方面有全球海洋領域的巨頭企業,而且海科展也屬于現代服務業,到上海辦展會,對青島來說有很多可以對接學習的地方。
打通“青申”聯動,不論是對黃河流域還是整個北方城市來說,也有了更具想象力的連接。因此,為全方位推動與上海各界的交流與合作,藍谷組建了由多位局級領導帶隊的小分隊“全面出擊”:
主要領導帶隊瞄準上海地區相關領域頭部企業,拜訪復興集團,洽談推進生物醫藥、基金投資、文化旅游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拜訪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四所,加速中船系科研院所在藍谷扎堆集聚步伐;拜訪中國大唐集團海洋能源產業有限公司拜訪,加快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場項目……
科技孵化小分隊組織藍谷部分高校研究院和孵化器,專門赴張江藥谷、上海漕河新興涇開發區、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地進行孵化器體悟培訓;現代服務業小分隊由參加青島市赴上海專業實訓隊的同志帶隊赴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走訪,赴紅星美凱龍集團交流,洽談推進愛琴海體驗式購物中心項目。
藍谷還將本次推介交流活動的走訪目標放大到整個長三角地區,金融小分隊會同合作基金公司9月8日抵達寧波考察基金并購項目;信息和生物醫藥小分隊除了拜訪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上海機構和企業外,還專門赴南京拜訪中國藥科大學,赴蘇州、無錫等地洽談推進合作項目。
一張嶄新的藍谷“朋友圈”地圖已經在長三角地區悄然成型。
放大“雙節點”價值匹配資源
作為北方第三大城市,承載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國家戰略的青島,是“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格局中的雙向開放樞紐;作為膠東經濟圈的龍頭、黃河流域的核心城市和經濟入海口,青島是北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開放窗口,是配置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的“國際客廳”。
因此青島就是國際戰略需求中,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城市。
走在對外開放前沿的青島,“雙節點”價值,落實到具體的平臺上,就是“一帶一路”建設上的積極參與,是國內區域間、城市間的資源流通。
此次,青島藍谷主動對接上海,推動兩地企業、機構深層次對接,為青島企業通過上海平臺走向“一帶一路”、為上海企業通過青島窗口延伸與內地的合作,乃至中國陸陸相連國家合作打開窗口。
此次簽約儀式上,智能航運船聯網零售總部項目等“一帶一路”特色項目簽約落地,將再次彰顯了青島“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地位和重要性。船聯網零售總部是智能航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一,主要從事礦產進出口和批發零售業務,該項目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采購大宗鐵礦石原料,支持青島建設全球大宗貨物集散地。
以企招商、以鏈招商。引進這樣一個項目,會帶動一串的產業鏈聯動效應,它就可以將其上下游產業鏈關聯企業介紹到藍谷、落戶藍谷。
青島作為推動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中轉站”,它的轉型和超越,未來將更有力地輻射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
問道滄海,逐夢深藍,經過8年時間集聚海洋創新資源的青島藍谷,眼下正處于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能不能突破海洋成果轉化的短板、打造海洋產業生態,也關系著青島在“深藍”領域中到底能走多遠。
此次到上海舉辦推介會,讓科技、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在更大的空間中耦合互動,定位于打造國家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的青島藍谷,在青島“雙循環”下“雙節點”價值的凸顯中,帶給我們更多的想象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