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個月引進聚集各類人才12.3萬人,“青島offer”成更多畢業生“首選”
對于城市吸引力的判斷,人才招引無疑是最直接的衡量指標。
根據此前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發布的信息,截至7月底,高校應屆畢業生留魯率達到82.56%,其中濟南、青島、濰坊、煙臺成為省內高校畢業生流入最多的4個城市,其中濟南、青島占44.2%。據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底,今年新引進來青就業的“雙一流”高校畢業生3068人,占全省總量的22%,集中分布在工業互聯網、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現代金融等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
“隨著青島發起的15個攻勢的持續深入,以及新舊動能轉換步伐的加快,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起勢,這種產業結構的升級也帶來了人才結構的改善?!鼻鄭u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胡義瑛表示,青島人才招引與產業匹配度越來越高,其中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人才突破40%。
此外,上半年青島新增就業80%以上來自民營企業,“雙一流”畢業生中有59%的人才選擇進入民企,“民營企業招聘多,城市的活力就足?!焙x瑛表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青島這座充滿活力的創業之城,對青年人的吸引力和親和力也在不斷上升。
看好產業青島成為就業“首選項”
從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畢業,老家在河北邯鄲,今年8月剛入職海爾卡奧斯的郭建輝身上似乎很難找到與“青島”的關聯點。但舍棄了長三角一帶多家炙手可熱車企、家電企業的offer,打兩年前起,郭建輝就鐵了心要到青島來工作。
“算是因緣巧合,當然也是我‘預謀已久’?!惫ㄝx表示,因為學習機械工程專業,面對整個產業的信息化趨勢,他一早就瞄準了自己的就業方向,要往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熱門領域靠。“巧的是,大三那年,我參加了卡奧斯的夏令營活動。也是那時候我看到了卡奧斯在整個行業領域的企業實力、發展規劃和無限前景,讓我認準了‘就是它’。”因為一家企業認準一座城市,在家人看來“冒險”的選擇卻讓郭建輝甘之如飴。目前,他在海爾卡奧斯智研院的智能制造部門輪崗,“收獲很多,成長很快,選擇很對”,郭建輝談起自己入職后的工作。
而像郭建輝一樣,舍棄北上廣深等熱門就業城市選擇“青漂”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四川畢業、“北漂”一年的王凡,最終將創業地選擇在了青島。從白手起家到現在小有盈余,王凡認為創業成功不僅要看創業項目的選擇,城市的選擇也頗為關鍵。“我從外貿行業起步,而青島在這一領域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整個產業發展體系也相對成熟,尤其是當下青島幾大‘國際客廳’的打造,讓傳統外貿逐漸轉型升級,創造出新的發展空間?!?/p>
從青島市人才服務中心了解到,截至7月底,青島共引進“雙一流”高校畢業生3068人,這些畢業生分別來自126所高校,同比增長74%。
7月22日,青島市2020年首場線下人才招聘會舉行,吸引了眾多應聘者前來。
“相較以往,青島對省外畢業生吸引力增強,同時新引進的優秀人才與產業匹配度高?!毕嚓P負責人表示,從目前人社部門掌握的就業分布情況來看,新引進“雙一流”人才集中分布在工業互聯網、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現代金融等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其中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人才突破40%。
“政策紅利是吸引人才關注的‘餌’,但能真正讓人才留得下、扎得深,還是要依賴整個城市的產業規劃與城市未來發展前景。”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劉傳華表示,青島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近年來的國家戰略優勢,適時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目標,在很多新興產業方面發力,后勁十足,這也讓不少新興產業相關專業人才更加看好青島的發展前景,也逐漸成為青島吸引人才的根本內在動力。
留青圓夢創業之城搭建多元成長舞臺
“我們班有36個人,三分之二選擇留在青島工作。”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設計專業的哈爾濱小伙董津丞,畢業后選擇繼續留在青島,“在青島四年,越發覺得這里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城市。這里同齡人多、機會多、圓夢的幾率大,而且對外來人口也很包容,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舞臺,讓人愿意留下來。”董津丞笑著說。
大學期間,董津丞就和同學們一起參與城市整治提升工程。前海一線那些五顏六色又充滿童真童趣的配電箱、移動光纖箱,有不少是出自董津丞的畫筆。“能親手在城市面孔上留下一抹色彩,一直都是我和同學們的驕傲?!倍蜇┱f,這也是他喜歡青島的原因,在這里總能找到年輕人發揮創意和活力的舞臺與機會。
現在,董津丞已經成功入職位于上合示范區的青島有屋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區日新月異的建設進度和充滿年輕活力、創意思維的公司職場環境,讓他直言自己“全身都是干勁兒”。
不同于董津丞的城市創意書寫,理科生宋偉奇在青島同樣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學術科研路。今年7月份,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的宋偉奇通過選拔,正式進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做見習科研助理。
考研失利又錯過校招時機,去哪兒工作的難題讓宋偉奇頭疼不已。上網瀏覽就業信息時,一則青島市見習崗位招聘需求的啟事映入他的眼簾?!翱佳幸彩菫榱死^續做學術科研,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助理’的見習崗位,不僅跟我專業對口,更是滿足了我的學術理想?!彼蝹テ姹硎?,經過簡歷篩選、面試選拔,自己順利進入研究所見習。經過崗位培訓和科研導師“一帶一”輔導,迅速融入研究組相關項目研究工作的宋偉奇憑借良好的表現,成功被海洋所留用并簽訂勞動合同。
“為拓寬就業渠道,日前青島市發布《關于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鼓勵承擔青島市科技計劃科研項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開發見習崗位60余個,吸納應屆高校畢業生和失業青年80余人進入基地開展見習。
不僅如此,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還專題部署了事業單位吸引“雙一流”高校畢業生來青工作,圍繞“15個攻勢”重點行業、產業發展人才需求,開發定向引才崗位152個,計劃招聘“雙一流”高校畢業生787名。
全程無憂營造人才政策生態體系
“落了戶、買了房,更安了心,這樣也就能心無旁騖地在青島找工作了。”今年從哈爾濱醫科大學畢業的研究生石鑫林,在確定工作單位之前,就已經通過“青島人才”微信號成功落戶,成為一名“新青島人”,不僅如此,他還成功申請到10萬元的研究生人才一次性安家費。
“第一次提交落戶信息時,我填錯了一項時間信息,后臺審核失敗后,很快就給我反饋了需要改正的信息,從提交材料、填寫表格到落戶申請成功受批,大概不到一個小時?!笔瘟直硎?,流暢的落戶過程讓他對青島這座城市的好感倍增。
“不僅從高校畢業生放寬至在校大學生,青島市‘先落戶后就業’的政策門檻還在全國率先將海外留學的畢業學年大學生納入在青落戶范圍,已落戶的大學生可享受青島市購房政策,符合條件的可申請人才公寓,實現學歷人才落戶‘秒批’,提高人才來青的獲得感。”市人社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截至7月底,青島已經為5.2萬名高校畢業生發放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安家費、住房補貼、小微企業就業補貼資金3.05億元。
青島“青年驛站”為外地來青擇業學子提供七天免費住宿、政策解讀、就業指導等服務。
不僅在落戶政策上實現最大限度的高效便捷,青島市還推行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打包辦”,在全省率先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流程進行簡化,取消畢業生就業協議書鑒證、調整改派等手續,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一站式”辦理。同時,打破人才戶籍地存檔限制,對有在青就業意向,暫未落實就業單位的派遣期內外地生源高校畢業生,由市、區(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檔案免費保管服務,并納入青島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服務范圍,提供崗位推薦、就業指導服務,以開放的姿態助力青年人才聚青發展。
“針對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取消了現場招聘會的情況,我們聯合智聯招聘搭建青島市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平臺,國企專場、‘雁歸故里’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等多場專題網絡招聘會累計吸引了7240家企業發布招聘信息,提供就業崗位7.6萬個,實現了4.4萬名畢業生參與在線求職,投遞簡歷27.1萬人次。”人社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前7個月,全市引進聚集各類人才12.3萬人。同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搭建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開發各類企事業單位實習實訓崗位,為國內外高校、職業院校(技工學校)在校生和畢業生以及各類在青創業者,來青就業見習、實習實訓、創業實訓提供崗位對接服務,實現人崗精準匹配。
“當下的青島正站在高速發展的風口,資源稟賦與國家戰略的疊加,讓這片青青之島、創業之城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當然,整個城市的高速發展需要成千上萬的人才與其一起成長?!眲魅A表示,目前全市圍繞人才引進、人才服務和鼓勵人才創新的全流程,正打造一套創新型、集成型和配套型的人才政策生態體系?!八姓叩暮诵?,是為人才提供綻放光彩的廣闊舞臺,要成全、成就人才和青島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