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306路線改為無人售票 青島有人售票線僅剩13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衣彥飛
站點增加,長度縮短,9月16日起,公交306路線全線更換空調車,由有人售票改為無人售票,以滿足重慶中路附近藍山灣小區、南嶺社區、大棗園社區等周邊居民的出行需要。
至此,這條運行了26年的南北最長有人售票大貫線退出歷史舞臺,島城有人售票線路僅剩13條。
駕駛員提前培訓工作人員站點執勤確保運行
9月16日凌晨5點,在位于天泰體育場的306路始發站看到,第一輛由駕駛員陳正濤駕駛的無人售票306路車從場站內準點駛出,標志著306路有人售票成為歷史。更改無人售票的首日,為了方便廣大乘客乘車,公交隧道巴士公司在部分站點安排工作人員站崗值勤,部分車輛安排工作人員隨車做好督導解釋工作。
“從有人售票到無人售票,我們駕駛員扮演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陳正濤介紹,日前,分公司對306路線全體駕駛員進行了培訓,涵蓋安全、技術、線路站點、服務等多個方面,在確保運行安全的同時,為市民提供更舒適、更貼心的暖行服務。
舉辦首發儀式,306路線告別有人售票時代
上午9時許,306路無人售票首發儀式在公交隧道巴士公司舉行,306路線乘務員現場將票包、票夾、卡機交還,并將紅色“安全監督”字樣的臂章摘下,更換為藏青色“青島巴士”臂章,象征著306路線有人售票時代的終結。
“我在306路線干了16年乘務員,也見證了306路線從10分鐘一班慢慢調整為50分鐘一班,現在要離開工作了十幾年的崗位,真是舍不得、不想走。但是,線路優化是為老百姓服務的大好事,大家伙兒都支持,真心希望306路線以后越來越好。”306路乘務員班組長于美香紅著眼眶說。
據了解,306路線改為無人售票后,他們將踏上新的工作崗位,繼續發光發熱。
運行26年多次優化調整 見證城陽區發展變遷
306路線開通于1994年10月1日,從明霞路發往城陽批發市場,配車24部,駕駛員、乘務員各24人,實行承包制。見證了城陽區由小公共即走即停到公交線網優化完善的發展變遷,打破了臺東與城陽不通公交車的歷史,為當地居民到臺東商圈購物、游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最開始的票價是3毛錢起步,全程2.9元。后來,車輛增加到37部,實行人停車停的運行模式。”據306路線開線駕駛員、班組長葛兆良回憶,以前城陽到臺東沒有直達車,城陽市民前往臺東,需多次換乘。線路的開通后,市民可以乘坐306路線從城陽直達臺東商圈,不用反復倒車,方便快捷。306路線的開通不僅拉近了城陽和市區的距離,也帶動了城陽商圈經濟的繁榮。線路剛開通時,客流爆滿,其中以商販居多,都是從臺東到城陽批發市場進貨。“當時的公交車就像大貨車,貨物在車廂里摞得像小山兒似的。”葛兆良說。
隨著城陽區的飛速發展,以及南工北宿現象的日趨明顯,306路線不斷適應時代的需求,多年來不斷優化調整,僅終點站就先后調整了三次,從最開始的城陽批發市場,延伸至小寨子,最后延伸至城陽十五中,每一次調整,都是城陽發展、公交不斷滿足市民出行需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城陽區公交線網布局的不斷完善,306路線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火爆,客流量逐年下降。9月16日,306路線再次優化調整,終點站由原來的城陽十五中調整為十梅庵停車場,站點由原來的52個改為83個,結合市民出行特點,由原來的的遠途大站變更為近距離小站,同時全線更換為空調車輛,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適性和便捷性。
相關鏈接:306路天泰體育場—十梅庵停車場調整方案
為減少線路重復系數,優化公交線網結構,同時方便大棗園社區周邊居民出行及乘車需要,自9月16日起優化調整306路,變更運營組織方案具體如下:
一、主副站調整
該線路始發站不變,副站由城陽十五中調整為十梅庵停車場,調整后為天泰體育場—十梅庵停車場。
二、調整后線路走向
下行:自“大村莊”站,沿重慶中路、金水路、文昌路、大棗園路至“十梅庵停車場”站。
上行:自“十梅庵停車場”站,沿大棗園路、文昌路、金水路、重慶中路至“大村莊”站,恢復原路線。
三、調整后站點設置
增設站點:十梅庵停車場、大棗園、文昌路雨湖路、南嶺風情、湖畔雅居、藍山灣、豐和苑小區、京口路順河路、京口路青峰路、九水路向陽路、寶龍國際社區、九水西路青山路、臺柳路常寧路、臺柳路開平路、河西社區、臺柳路長沙路、臺柳路蚌埠路、興旺花園(僅下行)、雙山(僅上行)、和達中心城、哈爾濱路清江路、東莞路、鞍山路山東路、青島十六中、鞍山路西吳二路、延安二路、動物園、匯泉廣場、中山公園武昌路。
取消站點:城陽十五中、靖城路白云山路、艷陽路國城路②、農業大學東站、長城路春陽路、長城路①、奧林匹克雕塑文化園、重慶北路民航路、汽車北站②、重慶中路湘潭路、十梅庵、南嶺、文昌閣。
調整后首末車時間
天泰體育場 5:00-7:30 14:40-18:00
十梅庵停車場 6:30-9:20 16:10-19:45
延伸閱讀:公交無人售票發展史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公交行業經歷了較長的有人售票時期。1992年,深圳巴士開通了全國第一條無人售票線路,由此,開啟了中國城市公交無人售票的先河。1994年12月17日,經由青島市人民政府批準,青島市公共事業總公司發布了《關于青島市公共交通車輛實行無人售票的通告》,3天后,青島公交集團開通了公交12路線(市政府至大沙路),并首次在該線路上實行無人售票,12路由此成為青島市第一條準無人售票線。
隨著第一條準無人售票線路的試行成功,以32路、33路為代表的、配備大通道式公交車的線路也紛紛開始轉型為準無人售票線路。1996年,青島公交集團全面落實“三制”改革,精簡機構、分流人員、加快推行無人售票、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在無人售票車上啟用IC卡收費系統。在順利過渡后,青島公交正式嘗試實施無人售票,這種全車只設一位駕駛員、乘客前門上車后門下車的模式首先在31路公交線上實行。隨后,15路、16路、26路等公交線均逐步改為無人售票線,無人售票模式在幾年的時間里迅速實現了大規模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