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因為這張來之不易的牌照 青島再拿下一個“北方第三”!
9月14日,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獲得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證券期貨業務許可牌照,青島首家,也是全省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終于正式啟航!
興華基金可以正式開展公募基金業務,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募集資金,投資于證券市場,或進行私募資產管理等監管部門許可的業務,逐步建立起包括公募基金、理財專戶、養老產品等豐富的產品線,為投資者提供理財新選擇。
這張牌照的意義,當然不止于此。當我們把這張牌照置于中國金融業進入大資管時代的變局下考量,放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審視,其價值才能獲得真正的估量。
2018年4月,資管新規頒布實施,以資產管理為特色的新一輪金融業改革由此乘風破浪。公募基金則被視作資產管理行業的標桿,其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器”與“壓艙石”作用越來越得到監管部門與市場的認可與重視。
對于城市而言,將這張“一牌難求”的金融牌照被納入麾下,青島成為繼北京、天津之后北方第三個擁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城市。資本和城市、產業的互動將進入新的篇章。更多的、全新的客戶和投資業務將從青島起始,以科技為舟,資本將更深的嵌入城市發展;更多的基金產品經理、行業分析師等高端人才,將帶著對行業的最新研究、資本市場的最新動態、投資者的最新理念等,不斷匯聚……
這張牌照是一次從0到1的突破,而它就此開啟的,也許是一個從1到N的全新未來。
1
這張牌照“含金量”很足
資產管理被稱作金融業“皇冠上的明珠”。
自1998年全國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以來,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于財富成長的投資機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引導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優化投資者結構、推廣價值投資理念、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尤其是2018年資管新規的頒布實施,資管行業正本清源,非標資產比例被大幅壓縮,資管產品向凈值化轉型,公募基金已經成為居民理財的中堅力量。
近兩年,證監會把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作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任務,在優化公募基金差異化的準入安排、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比例和范圍、提升交易便利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著力構建中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伴隨著結構性牛市的到來,基金發行整體呈現井噴狀態,僅僅上半年新基金發行總規模就突破1萬億元。而今年新基金發行規模的第二個1萬億元只用了不到3個月時間。截至8月28日,今年以來已成立973只新基金,年度發行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
公募基金發行的火爆,更彰顯出公募基金公司牌照的價值,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為所在城市帶來的直接效應就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都要煞費苦心地吸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落戶。
8月底,中國第一家外資公募基金——貝萊德基金獲批成為中國金融業開放的標志性事件之一,不出意料,貝萊德基金落子于上海陸家嘴。
公開資料顯示,貝萊德成立于1988年,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2019年年底公布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7萬億美元。
由專業人士發起設立的公募基金被稱作“個人系”公募基金,今年以來,包括興華基金管理公司在內,共有五家“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獲批,興華基金是其中唯一離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公司,其他四家中,匯泉基金落戶于北京、尚正基金落戶于深圳,易米基金注冊于上海,百嘉基金落戶于廣州。
“興華基金管理公司把注冊地選擇在青島,這不僅是對青島、對山東,甚至對整個北方而言,都有著特殊意義,因為除北京外,選擇在北方城市注冊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極少,這可以稱得上是一張非常珍貴的金融牌照。”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如此評價。
毫不夸張地說,興華基金獲得這張牌照,從一個側面印證,作為擁有濃厚財富管理基因、多項國家戰略疊加的城市,青島在這一輪中國金融業的激烈競爭中沒有甘于做旁觀者,而是成為重要參與者。借助城市的特色與優勢,搶占資管時代“新風口”,吸引更多新業態、新類型的資產管理金融機構落戶,青島的身影已然日漸清晰。
2
有些“出乎意料”
聚集發展已成為公募基金公司不成文的“行規”,也正因如此,當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磊決定公司設立于非一線城市的青島,落戶于非金融聚集區的李滄區院士港,大大出乎了業內人士的意料。
張磊是資深的基金從業人士,從業近20年,曾任清華興業投資管理公司證券分析師、華夏基金機構理財部總經理、九鼎投資合伙人、天弘基金副總經理等。當他計劃設立興華基金公司時,青島并不是他的第一選擇,但最終青島自身的獨特稟賦、當地政府的創業熱情和誠意,深深打動了他。
在張磊看來,青島本身就對資產管理機構“自帶流量”,是全國唯一的經國務院批準的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這塊“金字招牌”與公募基金助力財富增長不謀而合;青島還有獨特的區位、資源和稟賦,經濟總量過萬億,實體經濟門類齊全、體系完善,可以輻射黃河流域以及更廣闊的北方地區,是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城市。
更為重要的是,青島對于資本有滿滿的誠意,出臺了國內創投風投行業體系最全、力度最大的“青島創投風投十條”。從具體操作層面,青島市區兩級無微不至的政務服務和踏實的工作作風,更加堅定了落戶的決心。
“我們提出的要求、需要對接的工作,政府都在第一時間回復,用極強的服務意識和行動所創造出來的極高的行政效率和卓越的營商環境,說實話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張磊說。
最終讓興華基金花落青島的,還是市場化因素。
在張磊看來,青島在辦公職場租金等商務成本方面,在人才尤其是中后臺運營人才的性價比方面,對初創期的金融機構有很大吸引力;落戶院士港,還可以靠“港”吃“港”,依托院士頂級智慧,通過深度研究持續創造超額收益,有利于興華基金“慢慢來”培養自身的投資管理能力,綿綿用力,打造成為資產管理行業中的“精品店”。
興華基金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也為青島吸引更多金融新力量提供了一種思路。
“傳統的銀行、保險機構開設分支,選擇落戶城市,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規模、體量關聯最大,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以及省會城市是首選。但進入大資管時代,金融科技的日新月異,對很多新業態的金融機構而言,并不再囿于一線城市,衡量標準更加多元,新經濟活躍度,是否有投資風口、整體投資氛圍如何才是他們最看重的。”劉曉曙說。
在劉曉曙看來,當前國內各金融中心城市對金融新興資源的爭奪是十分激烈的,在政策支持內容和力度上已經基本走到極致,很難再有更大的突破。一味地提高獎勵額度,其吸引效力相對有限。如何根據新興金融機構的特點,制定出臺能夠突顯自身金融中心發展差異化、特色化的理念與定位的金融支持政策?興華基金的招引落地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
3
不止于此
當下的青島,正致力于打造世界創投風投中心和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城市,如何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進一步發現青島財富管理和資本市場的機會和價值,更有力地參與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之中,這張牌照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公募基金在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中,正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成為業內共識。
在業內人士看來,A股機構化是我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特征,對市場有效定價、優化資源配置、穩定金融市場等大有裨益,未來還可以通過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提升資管機構投研能力、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等舉措,繼續提升機構投資者的話語權。
興華基金作為一家由專業人士發起設立的資產管理機構,在產品線建設方面將結合自身投研能力,不斷豐富完善,力爭盡快能為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提供更多更加優質的服務,致力于打造成行業“精品店”。近期,興華基金將會面向廣大投資者推出偏股混合型和偏債混合型兩支公募基金,希望能夠為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的、可持續的良好回報。
未來,興華基金也將推出養老類產品,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投資管理能力,為投資者的養老、醫療等社保資金的投資管理提供良好服務。
在張磊看來,對公募基金而言,以資本之力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就是要利用專業優勢,通過長期價值投資,充分挖掘、支持本地優質企業,助力具有偉大格局觀的企業家做優做強,匯集大眾資金流入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努力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實體企業;通過更有效率的直接融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升級。為此,興華基金將重點調研、開發包括青島本地在內的優質企業,加深其調研的頻度和深度,通過與券商、銀行等金融同業協同,促進更多金融活水“澆灌”本地優質企業。
讓我們靜待花開!
作者|莞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