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自貿試驗區一周年|用行動詮釋“青島速度”!106項試點任務已實施96項
8月23日至24日,“創新自貿,引領山東”主題采訪報道活動來到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采訪,設立一周年來,青島片區緊緊圍繞制度創新引領經濟發展,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釋放發展活力,片區建設開局良好。
青島片區106項試點任務中已實施96項
目前,青島片區106項試點任務中已實施96項,實施率超過九成,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島速度”,已形成12個首創型制度創新案例報商務部。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閃電新聞記者看到,空無一人的碼頭上,16臺自動化橋吊、76臺高速軌道吊、83臺自動導引車,正在緊鑼密鼓地自動作業,而這一切,靠的就是工業互聯網這一“血液循環”系統的支撐。山東港口青島港首席高級工程師,青港國際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連鋼告訴閃電新聞記者:“定義全自動化碼頭是‘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應用,絕不是‘蹭熱點’。就碼頭目前結構和運行機制來講,我們完全是一個工業互聯網的碼頭。”
在張連鋼看來,自動化碼頭好比一座無人工廠。但與處于室內環境的無人工廠相比,自動化碼頭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受到海風、日曬、鹽霧、水氣、低溫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對設備和系統穩定性的要求更高。集裝箱岸橋無人操作,機器人自動拆集裝箱鎖墊,軌道吊“一鍵錨定”,AGV自動導引車循環充電……在集裝箱裝卸、水平運輸、堆場裝卸各環節,每一個指令、策略和過程控制等都是在網絡系統的統一協調下運行。
“自動化碼頭生產逆勢增長,上半年吞吐量同比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張連鋼告訴閃電新聞記者。
碼頭上沒有一個人,那么貨物怎樣進出?司機如何溝通?海關怎么監管?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副總經理李永翠給出了答案。“集裝箱船到每個港口裝卸的箱子數量和位置都不一樣,哪個先裝哪個后裝,要排一個時間隊列并不斷調整,靠人來協調很難做到。通過工業互聯網,自動化碼頭在船靠泊之前提前獲取信息,通過算法制定作業計劃,在裝卸過程中視覺系統自動感知集裝箱箱號等信息。”李永翠說,“自動化碼頭對于‘計件’工資的集卡車司機來說更有吸引力,他們很喜歡來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很快。”
貨物進出還有一道重要的關口是海關監管,而海關無人化也無縫嵌入自動化碼頭生產作業系統。在船舶卸船落箱的同時,集裝箱稱重信息、理貨報告、運抵報告就自動傳送給海關,通過X光機查驗、ASC稱重、空箱檢測、智能梯口等多系統協同,實現碼頭現場監管“零干預”、閘口監管“零駐守”、實施監管“零待時”。
促進中日韓開放合作 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24日上午,閃電新聞記者來到了青島日本“國際客廳”進行實地采訪,青島日本“國際客廳”項目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內,占地10.6平方千米,按照“一廳一園”即青島日本“國際客廳”和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建設,是青島市重點建設的五個國際客廳項目之一。客廳將用國際化水準的“青島服務”,進一步放大“國際客廳”溢出帶動效應,助力青島成為日本企業主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推動“國際客廳”成為青島面向全球的一張新名片。
阿童木一帶一路商城是由株式會社Entreys和青島未知力工貿有限公司共同投資運營,總投資4500萬美元,致力于打造日本高端跨境電商平臺“鐵壁阿童木一帶一路”商城,結合線下大型實體購物場所加線上APP,將日本的優質產品銷售到中國并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負責人米山喜好告訴閃電新聞記者,山東自貿試驗區成立后,對于他們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各類審批速度明顯加快。今年,受疫情影響,入駐時企業的日方營業執照無法按時公證,客廳代辦專員為企業申請了國內營業執照的容缺受理。“大概準備材料到辦理的話,一個禮拜不到就拿到營業執照了。”米山喜好表示,“我去過很多地方,青島給了我信任感。客廳是迎接客人的,我希望我們入駐進來以后,面向整個中國市場,甚至開拓一帶一路國家市場,迎接更多新的客人。”
其實,國際客廳它是一個服務兩國企業的機構,甚至是國民互相了解對方的一個窗口。
搭建數字商協會平臺 聚積2000余家商協會服務上萬家企業
搭建數字商協會平臺,聚積了膠東半島城市群2000余家商協會、服務1萬多家企業,已有2000余家企業受益;片區內的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在黃河流域進行布局,賦能了沿黃流域7個省份的387家企業。
在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雙創中心,閃電新聞記者看到,這里引進了重慶豬八戒知識產權公司投資2億元的“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運營交易泛東北亞區域總部項目,以平臺思維打造自貿試驗區“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生態體系。引進北京思博知識產權公司,建設運營西海岸新區知識產權數字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教育和人才共享的“一站式服務”,促進知識產權人才資源、科技要素資源、創新需求資源在自貿試驗區集聚和高效對接,助力自貿試驗區高質量創新發展。
“園區建立了知識產權特派員制度,聘請最高院知識產權案例指導研究基地的專家、高校教授、知名律師等擔任園區知識產權特派員,免費為企業知識產權問題進行“專家會診”,指導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早謀劃、風險早發現、問題早解決。”雙創中心負責人告訴閃電新聞記者。截至2020年上半年,園區企業擁有授權專利596件,發明占比37%,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占比63%。2020年上半年新增授權專利112件,同比增長60%。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46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