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城管題材電影上映 看城管如何圓小販的城市夢
青島新聞網8月25日訊(記者 張力偉)中國首部以城市管理中真實案例為題材的紀錄片《城市夢》即將于本周五(8月28日)在各大影院上映。今日,該片在青島舉行提前點映。
《城市夢》出自高分紀錄片《生門》導演陳為軍之手,講述武漢繁華街道上城管與小販的一場“攻防大戰”:小販王天成一家是在武漢生活的外地人,他與老伴、兒子、兒媳、孫女共五口人靠著一個舊報刊亭謀生。十多年來,他們把舊報刊亭違章改造成雜貨攤、水果攤,占道經營。直到有一天,按照城市發展規劃,王天成攤檔所在的魯磨路將打造成“珠寶一條街”,需要徹底清理沿街攤販,王天成一家和城管中隊的矛盾開始升級……
《城市夢》的故事背景是2014年時,用導演陳為軍的話說,當時無論是中文搜索還是英文搜索,互聯網上都充斥滿了關于城管的負面新聞,在陳為軍看來,“拍攝一部城管和小販的紀錄片,或許可以回答這一反問,其實就是在中國國內,也有很多觀眾并不清楚地認識當今中國的巨變。就像城管與小販,并不是貓和老鼠那樣簡單”。機緣巧合下,陳為軍的團隊也就選擇了武漢市魯磨路的王天成一家及武漢市洪山區城管局二中隊作為主要主體。
影片一開始就將雙方的主要矛盾擺了出來: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武漢市政府要整治城市里的非法經營問題,而占道經營多年的七十歲老人王天成早已將那非法經營的小攤視為己有,他要保護好這塊“陣地”而維持一家的生計、實現一家人的城市夢。
制片團隊分成了兩個攝影組,一組跟隨著城管第二中隊的人員一起執法、旁觀記錄;另一組則跟隨著王天成一家,尤其是王天成,記錄他們的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無論是擺攤販時還是家居生活時。兩個團隊都拍攝了非常豐富的素材,尤其是跟隨著王天成一家的團隊。
而王天成一家又是“有故事的人”。王天成與老伴都年老身體不佳,老伴還身患重病,兒子王兆陽則曾在工廠打工,因為發生事故而失去了半只右手,兒媳婦張瑞華則是性格直爽、口直心快的中年婦女,孫女王展萍在襁褓中就被抱著跟隨著家人來到了武漢,十多年來從未曾回去過河北的老家,故鄉自然早就變成了陌生的他鄉,城市也成為了她的歸宿地。借用張瑞華的話說是,就算再艱難再困難我也要在城市里待下去,我撿瓶子撿垃圾都不回來了。她說這話時,正回去了闊別多年的老家,老屋里也早已荒草叢生,難以再居住。
王天成本人又很有表達欲與表演欲。在面對城管執法時,多年來的與城管之間的打交道也讓他明了城管的“度”與“線”,也明了輿論的作用。于是,當一次次城管上門試圖執法時,他會對著圍觀群眾們大喊大叫,也會叫他們拍攝下他的言行,有時候還會拉著家人一起“表演”、抗爭。這些也就使得影片從一開場時就已經充滿著戲劇沖突的張力,隨后又在王天成的多次“表演”中豐富了人物的個性、經歷,看起來十分的生動有趣。
當然影片也不是一直的如此過山車般將人物置放于沖突中,而是在節奏上做到了張弛有度。比如兒子王兆陽的幾場戲,一方面他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因為被親情的裹持而表面上與父親一起積極的對抗城管執法者,另一方面他私下里對于父親的某些言行又難以認同,他也希望可以在積極配合城管的工作而達成和解。另一場戲則是他帶著攝影組回到了生活多年的故鄉,這段戲不僅是展示了他的過去,也有回不去故鄉的現在,并在故事、劇情上做到了緩和過度,為后來的達成協議埋下了伏筆。
陳為軍他們保持了《生門》時的克制敘事的鏡頭風格,一方面既有展示王兆陽與父親王天成“統一戰線”(身為一個兒子),另一方面則是關注到他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內心真正需求,也即一家人在城市里扎根下來的夢想。
與此同時,影片在講述城管方面也沒有簡單的將他們處理成強者或者弱者,而是比較詳細的記錄下他們要如何在不暴力的情況下文明執法,于是既可以看到城管內部在一次次的認真嚴肅的開會討論如何的面對王天成這一家“釘子戶”,也能看到他們在面對王天成的無理取鬧時的無奈,這樣就有了“他們是生活的弱者,我們是工作的弱者”的感嘆。這樣的冷靜的剪輯、鏡頭處理下來,影片也就折射出一種對于不同階層人的深切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