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大道西海岸新區段將升級!33公里道路無信號燈
濱海大道作為西海岸新區
東西向交通出行的重要交通干道,
對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當前,隨著濱海一線地塊的規劃建設,
濱海大道過境交通
與到發交通相互疊加沖突、
路段常態化交通擁堵等現象
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
對濱海大道的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重磅好消息!
近日,
區交通運輸局初步制定了
濱海大道(海西路-新港山路段)
提升改造工程規劃方案。
▲濱海大道提升改造規劃圖
該方案對濱海大道不同區段
按照“核心區立體分離、
一般區平面擴容+節點立體改造”思路,
初步計劃設置
6段長地道9處分離立交橋。
下面,一起跟小宣詳細了解下吧!
現狀
部分節點交通擁堵嚴重
濱海大道作為貫穿
西海岸新區的一條重要“動脈”,
承擔著重要的交通功能。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
它已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的發展需要。
濱海大道承擔了過多的車流量造成部分節點交通擁堵嚴重,并呈現加劇態勢。如:
◆ 唐島灣片區高峰期交通量較大,屬擁堵“重災區”,江山南路至珠江路路段出現常態擁堵;
◆ 受商業綜合體及星光島開發影響,融創茂附近過境與到發交通相互影響,高峰期路段出現輕微擁堵,交叉口排隊較長;
◆ 濱海大道與雙珠路形成“畸形”路口,節點交通運行不暢,高峰期車輛排隊至上游路口;
◆ 節假日及會展期間,中鐵博覽城附近擁堵嚴重。
小宣從區交通運輸局了解到,
新區東西向路網體系目前尚不完善,
且東西向通道的車道規模較少,
通行能力有限,
這在無形中造成了車流分配不均衡。
擁堵的交通
不僅成為了市民的出行難題,
更與城市的發展產生了矛盾。
區交通運輸局調查數據顯示,2013-2018年,西海岸新區GDP平均增長率達到9.3%,最高增長率達15.2%,GDP持續增長較快,將帶來出行需求的大幅增長;另外,按照2013-2018年這6年1.51%的人口平均增長率對西海岸新區遠期人口進行預測,2030年人口規模將達189萬人,較現狀增加31萬人,將增加約84萬人次/的出行。
經濟飛速發展帶動出行增長,雖然有多條軌道交通正在建設,但軌道交通建設周期長,在成網前發揮效益有限,無法適應近期交通矛盾需求。加上新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小汽車出行比例偏高,濱海大道的通行能力及承載力已不能適應西海岸新區的飛速發展。
規劃
6處長地道9處分離立交
在對西海岸新區的整體交通布局
及濱海大道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后,
區交通運輸局學習
國內外的典型案例,
并制定了詳細地規劃方案。
為解決過境與到發矛盾,規劃采用立體分離措施,降低相互干擾。其中,在中鐵博覽城、海洋活力區、城市陽臺、靈山灣核心區、嘉年華/佳世客片區、唐島灣核心片區初步規劃新建6段地下快速通道,地面道路仍然保留,過境交通可通過地下通道快速疏解。
同時,在兩河路、山海路、辛屯山路、黃海西路、干河子路、閱武路、衡山路、嘉陵江路、華頂山路初步規劃新建9處分離立交橋,到發交通可從匝道下入各個路口。
意義
33公里道路無信號燈
小宣了解到,
按照這套方案改造后,
整個濱海大道
從海西路至新港山路共33公里,
將實現全路段通行無信號燈影響。
根據初步測算,按照規劃提升改造后,濱海大道重要路段通行能力將提升約40%-45%,全程高峰時間出行時耗現狀約69分鐘,改造后設計速度為80km/h,理論通行時長約25分鐘。這將大大加強東西區之間的交通聯系。
另外,通過濱海大道提升改造,可釋放核心區段的地面道路資源,為公交、慢行等交通出行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同時,通過打造宜人舒適的公共活動空間,為提升濱海一線的景觀環境品質、塑造西海岸城市形象增光添彩。
小宣了解到,
目前濱海大道的改造方案
已進入后期專家論證階段,
將根據專家意見進行優化調整,
并擇機對具備改造條件的路段進行改造。
濱海大道最擁堵的路段當屬嘉年華段,
區交通運輸局正在研究
該路段的改造方案,
將結合土地及資金情況擇機啟動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