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雙跨”平臺:獻計工業互聯網
國家級“雙跨”平臺:獻計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研討會暨首批國家級“雙跨”平臺鏈青島活動追蹤
■此次會議是首批國家級“雙跨”平臺名單公布后首次聚首。圖為位列名單首位的海爾卡奧斯平臺建設的驗證平臺。
■青島擁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幾乎個個都是工業互聯網眼中的“完美”細分行業場景。圖為雙星工業4.0工廠。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孫欣
誠邀全球合作人,共同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這一次,青島再次請來頂級“大咖”,共商未來。
8月13日,工業互聯網研討會暨“雙跨”平臺鏈青島活動舉行。海爾卡奧斯、東方國信Cloudiip、用友精智、樹根互聯、航天云網INDICS、浪潮云洲、阿里supET 7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聚首一堂,圍繞工業互聯網發展各抒己見,探討青島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也為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言獻策。
這是一次難得一見的行業頭腦風暴。網絡、平臺、安全被視為工業互聯網三大體系,平臺是其中的核心。為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2019年國家遴選出首批10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工業資源集聚共享、工業數據集成利用、工業生產與服務優化創新載體。此次來青是這些行業大咖繼“雙跨”平臺名單公布后首次聚首。面對青島發出的邀請,這些平臺已躍躍欲試。
關于青島工業互聯網發展,一個更具想象力的未來正在徐徐展開。隨著這些平臺在青島布局的不斷加碼,有理由相信,在全球工業互聯網版圖中,青島一定會成為重要一極。
創業者遇上創業之城
首批國家級“雙跨”平臺都是不折不扣的第一批工業互聯網“創業者”。看到面對工業互聯網野心勃勃、全力以赴的青島,它們與這座城市共謀未來的熱情被迅速點燃。
“沒想到青島如此重視。”發言前,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徐洋發出的感嘆,道出了在座所有“雙跨”平臺負責人的心聲。
對此,他們有點“小意外”,但更多則是被這座城市所吸引。在工業互聯網這個全新的賽道上,他們希望看到乃至亟須一座以此為旗幟的城市。
從2012年GE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至今雖已有8年時間,但從新技術和產業發展角度,只不過是剛剛起步。距離我國提出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時間則要更短一些。仍處于“草創期”的工業互聯網還有很多尚待探索的“無人區”。創業者還需要解決很多成熟產業發展不會面臨的難題。
正如參會平臺普遍談到的,如何將技術與每一個細分行業的工業機理結合、如何打消企業顧慮、如何真正讓工業大數據發揮價值,事實上,這些產業發展最基本的問題都還沒有找到標準答案。一座愿意與產業和企業攜手“拓荒”的城市,顯然能讓事情變得事半功倍。正如杭州之于消費互聯網、合肥之于京東方。
青島站了出來,以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為目標,開啟城市“再創業”,實現城市躍升,也為工業互聯網發展“趟出一條路子”,而更重要的是,這并非憑空臆想。青島的基礎、優勢以及努力,讓在座所有“大咖”都相信,與這座創業之城攜手,能夠開創出工業互聯網的未來。
青島是制造業名城,有著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36個,工業互聯網“硬件”基礎強大。
在當前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中,青島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青島是山東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能協同膠東、服務山東、輻射黃河。
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堅定的決心。年初明確目標后,全市上下迅速行動,迅速出臺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和支持政策措施,全面開放場景,邀請全球合伙人共同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目前已公開發布首批“工業賦能”場景500個、“未來城市”場景100個,組織多場場景對接會。
這樣一種“相遇”,企業與城市的深度合作無疑將水到渠成。
“獨一無二”的伙伴
“雙跨”平臺各具特色,與青島的合作未來也會在不同維度上開展。但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作為要共同探路未來的工業互聯網創業合作人,它們與這座城市的合作絕不只是為了規模意義上的用戶數量、增加或營業收入提升。
在某種意義上,青島是這些平臺獨一無二的伙伴。愿意全面開放場景,提供優良的產業發展環境,甚至包容“創新失敗”,這座城市多次對外表示,愿意成為工業互聯網的“試驗場”。而這些企業也已有打算,愿意在這里嘗試新技術、探索新模式和新業態。在它們的產業布局中,青島將成為重要創新策源地之一。
青島產業特色突出,家電電子、化工橡膠、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汽車等不僅規模大,且產業鏈較為完備,擁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幾乎個個都是工業互聯網眼中的“完美”細分行業場景。
早已與青島本地高校合作,牽頭成立化工橡膠行業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東方國信就明確提出,將在青島進一步設立分公司。
東方國信以大數據起家,平臺結合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圍繞設備管理優化、研發設計優化、運營管理優化、產品全生命周期優化等應用場景,為工業企業賦能。“新基建”風口下,東方國信提出“五朵金花”戰略,以工業互聯網為引領,在5G通信、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全面發力。未來,青島就是企業戰略的重要支點。
無獨有偶。阿里計劃在青島打造特定行業的工業互聯網標桿應用。阿里平臺基于阿里云,可以為企業提供工業物聯網服務,實現工業設備智能管理以及工業數據的智能化分析應用,同時,它也是工業互聯網版的“淘寶”,可為企業提供多種多樣的工業APP。依托阿里集團龐大的數字經濟生態則是平臺最大的“后援”,應用平臺的企業可以鏈接阿里旗下各種資源。阿里的計劃是,在青島找到一個尚未熟悉的新行業,與本地工業企業一道解決工業互聯網賦能該行業的共性問題。
事實上,此次參會的“雙跨”平臺,都或多或少已在青島開展業務。隨著工業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工業互聯網創業者也在不斷擴展創新邊界。面對青島構建完備工業互聯網生態的決心,它們有意在這里加碼重點新業務。
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是工業互聯網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是實現工業全要素、各環節信息互通的關鍵樞紐。“有了標識解析體系,所有接入網絡的設備和要素就有了身份證。”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龐松濤介紹。通過給每一個對象賦予標識,并借助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實現跨地域、跨行業、跨企業的信息查詢和共享。
目前,浪潮正在打造基于標識體系的QID,力求實現工業互聯、設計、生產、流通、消費以及后服務的全鏈條貫穿。龐松濤表示,可以在青島建設QID賦碼中心,通過對企業的QID賦碼和使用者掃碼,讓工業大數據在青島匯聚,并建設上合組織賦碼數據北向通道。
航天云網計劃在青島探索平臺融通建設、行業標識解析建設以及5G+邊緣智能建設。“我們認為工業互聯網有3種范式,工廠層面的智能制造,產業鏈層面的協同制造以及工業體系或區域經濟層面上的云制造。”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柴旭東說,在青島,通過三種能力建設,探索“三類制造”創新的“青島模式”。
這些大咖各展所長,青島工業互聯網“熱帶雨林”一定更加蔥郁。
務實,再務實
工業互聯網處于“草創期”,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也才剛剛起步。發展工業互聯網前路漫漫,如何能更好前行?作為行業最早一批探索者,參會的“雙跨”平臺紛紛拿出了自己的“錦囊妙計”,同時也對這位“合伙人”提出了期許。建議和意見五花八門,但幾乎都跳不出“務實”二字。
工業互聯網發展,不是“雙跨”平臺這些創業者的“自嗨”。沒有用戶一端的工業企業參與,工業互聯網就無從談起。
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敖志強在發言中就談到了當前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一種“供需矛盾”。“很多時候從業者談論的工業互聯網能力與實際能達到的工業互聯網能力有差距,工業互聯網企業提供的能力與企業用戶的需求有差距。”在他看來,“雙跨”平臺雖然都是跨行業、跨領域賦能工業企業的佼佼者,但絕沒有任何一家能做到“賦能百業”。“連1%,甚至0.1%的能力都很難達到。工業互聯網企業應該做精、做專,需要通過自己專注的技術和產品,實實在在調動企業積極性。”
如何能實打實滿足用戶需求?參會大咖紛紛談到平臺、企業間的開放、融合、合作。徐洋在對青島的建議中表示,要進一步開放合作,包容發展,鼓勵外地企業服務青島本土工業企業,初期不受限于是否是子公司,力求能為本地企業帶來良好智能化服務,實現雙贏。
當前,數據是阻止工業企業上云用平臺的一個重要因素。剖析原因,過去經常被提及的數據安全反而不是主因。“關鍵是沒有讓工業企業看到數據共享的價值。”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永宗說。
這一觀點也得到與會絕大多數大咖的認可。如何讓企業看到價值?事實是最好的例證。只有通過在更多場景中落地應用,打造標桿和范例,才能讓更多企業知曉數據共享、企業上云用平臺的好處。
與務實同樣被高度關注的,還有人才。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既懂IT又懂OT的復合型人才。這也是所有城市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普適性問題,因此也意味著,如果能在這個問題上有所突破,意義非同一般。
加強人才的教育培訓也成為大家的共同建議。阿里建議在青島開展相關合作;用友則建議,對本地重點高校授牌,成立校企聯盟,同時與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專業機構以及企業合作,培育專業人才。
有了先行者的建議,青島在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路上相信可以少走不少“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