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激情建功青島】微信開庭審案 他們上演法院版"速度與激情"
【青島新聞網原創】
文字|韓彤彤 圖片|寧冠宇 視頻|徐斌
“我們的職業生涯中可能要處理無數的案件,但對于當事人來說,他們一生走進法院的次數屈指可數。”去年12月,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速裁團隊成立,陳明明被任命為團隊長。
民事聚焦民生,速裁講究效率。因此,民事速裁團隊的主要任務是以最快速度幫助老百姓解決“衣食住行”類難題。團隊成立7個月以來,已結案1600多件。
在陳明明看來,簡案快結始終是團隊的追求方向。工作之余,他帶領團隊不斷探索高效結案的方法。疫情期間,當事人到現場開庭困難,陳明明團隊以微信開庭審理案件的方式,及時為百姓解決后顧之憂,保持著高效結案。微信群開庭審案更是青島中院創新之舉。
談及七個月以來的工作歷程,陳明明表示:“每一個案件結果都與當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我們要定分止爭,讓每一位當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關注民生 半年結案1600件
2019年12月,民事速裁團隊成立。“為了落實最高人民法院輕重分離、快慢分道、簡案快審的要求,青島中院成立了民事速裁團隊和商事速裁團隊。作為民事速裁團隊,我們主要負責房屋買賣、建設工程、勞務爭議及執行異議等案件。”據陳明明介紹,民事速裁團隊由四名員額法官、四名法官助理和兩名書記員組成,主要審理二審案件。
在青島中院,二審案件的平均結案時間為60天,而速裁團隊卻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壓縮辦案時間,僅用26天便能結案。自去年12月成立以來,民事速裁團隊共結案1600多件,位于青島中院結案數前列。
如此耀眼的成績與民事速裁團隊的人員配置不無關系。“團隊成立之初,我們根據團隊每名成員的工作經歷、專業特長等特點,并充分尊重每名成員的個人意愿,合理搭配,采用了4+4+3的組合模式。”在陳明明看來,審判團隊中的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就像法官的左膀右臂,只有默契配合,才能將團隊的效能發揮到最大。
微信群開庭 給高效結案再加速
2020年年初,一場疫情給工作與生活按下暫停鍵。為減少聚集,更好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青島中院進入暫時的“休庭期”。“我們年前已經把年后的庭審排好了,當事人也做好了出庭的準備。如果案子一拖再拖,對很多當事人的影響很大。”陳明明表示,為了不壓案子,為了解決當事人的燃煤之急,他們首次嘗試通過微信開庭審案。
“疫情期間不能聚餐,很多人使用微信視頻‘云聚餐’。于是我便想,既然大家能‘云聚餐’,那我們是不是可以‘云開庭’。”據陳明明介紹,他們在微信上注冊了“weixinfating”公眾號。通過微信與當事人溝通交流,上傳證據,并以線上開庭的方式成功調解了一起勞動爭議案件。
這是青島中院利用微信庭審審結的第一案,對民事速裁團隊而言,這既是一項里程碑式的記錄,更是一次難以忘懷的鼓舞。在整個疫情防控期間,即使當事人無法到達現場,但民事速裁團隊以線上辦案的方式,從未耽誤一件案子的審理,始終保持著屬于“速裁”的高效結案速度。
不忘為民初心 熱愛鑄就堅守
目前,民事速裁團隊共有11名成員,平均年齡37歲,這其中既有資深的員額法官,也有年輕的后起之秀。
“四名員額法官各有自己的特點,團隊長除了要完成案件審判工作外還有行政管理工作,另外三名員額法官有資深審判長,有多年以來的辦案狀元,還有一名老同志。”王莉莉在團隊中擔任法官助理,在她看來,前輩們的言行舉止便是最直觀的“傳幫帶”,“四名員額法官每天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團隊長沒有因為行政工作耽誤判案,辦案狀元齊新沒有因為疫情影響停止一天工作,老同志沒有因為自己的年齡大就把工作推卸給別人,資深審判長沒有因為手里有太多的一審案件而影響速裁團隊二審案件的結案節奏。”
無論是前輩還是“后浪”,在這個團隊中,他們互為彼此的鏡子。前者的嚴謹與堅守,讓后者對這份職業增添一份敬意。后者的沖勁與熱血,讓前者更堅定職業初心。只要他們站在一起,便會永遠保持住這份熱愛與激情。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用好的判決讓當事人信服法院,信服法律,信仰法治,信賴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