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飲一河水,共筑一個夢!沿黃"9+5"在青共商"雙循環"
機遇在于把握,愿望在于行動!
現在,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黃河流域慢了,整個北方地區慢了,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一個不爭的事實。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重大戰略機遇面前,沿黃城市如何破題,把機遇牢牢抓在手上?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深刻把握發展規律、敏銳洞察歷史大勢、主動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正是突破口。
8月8日上午,2020·青島·陸海聯動研討會舉行。會議邀請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膠東經濟圈五市以及部分陸港企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圍繞“東西互濟、陸海聯動、開放協作、共促‘雙循環’”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共同推動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出席會議并發言,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指示,這是深刻把握發展規律、敏銳洞察歷史大勢、主動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山東正著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以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為依托探索更加自由便利的政策,以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為依托放大示范效應,以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為依托強化引領帶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不斷提升對外開放層次水平。山東發展離不開中央各部委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期待大家暢所欲言,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們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研討會上,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9市——西寧、成都、蘭州、銀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鄭州、濟南,與膠東經濟圈5市——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共同發出“2020·青島·東西互濟陸海聯動合作倡議”,核心要義就是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和特色,加強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開放發展合作,共同助力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攜手書寫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青島是此次研討會的承辦城市和合作倡議的牽頭城市。圍繞沿黃流域城市間的攜手發展,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就如何尊重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談了三點想法,引起了與會嘉賓的普遍認同:
一是加強黃河流域城市間交流協作,為市場和資本“搭臺”服務;二是以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講好黃河故事,成全企業的創意創新創造;三是統籌海關、港口等力量,共筑資源要素自由便利流動的通道。
城市群的發展與繁榮是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贏基礎之上,遵循的是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此番,沿黃城市采取研討會的方式共商,用政府推動、市場運作“雙輪驅動”,可謂是開了一個好頭。
1
青島:放大開放優勢,扛起國之重任
一直以來,青島都是黃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黃河流域數以億計的各類商品從青島港裝船,走向全球,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在青島港靠岸,源源不斷地輸往黃河流域。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副會長張慎峰認為,青島作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和國際性港口城市,是“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海上合作重要戰略支點,也是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海口,在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和港口門戶城市優勢、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方面大有可為。
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去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相繼賦予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之重任,要求青島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山東省委要求青島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
這突顯了青島在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地位,也明確了青島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肩負使命的青島正放大坐標,找準定位,面向更大的市場空間優化資源配置:在膠東半島,充分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在全省,著力打造山東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橋頭堡;在全國,努力成為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在國際,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在今天南北經濟差距愈發明顯,長江流域有長三角、珠江流域有珠三角作為開放支撐的情況下,從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和縱深開放的角度來講,長江以北地區的確需要這樣一個新的開放戰略支點,青島也應當擔負起這樣的使命擔當。
開放始終是青島最大的機遇和優勢。站在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最前沿的青島,有責任把開放的風吹到黃河流域去,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
共識:“雙循環”是最佳切入點
黃河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源泉所系、血脈所依、根魂所在,但目前,黃河流域的發展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如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對經濟發展的承載力有限,等等。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給沿黃城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但具體應如何破題?此次研討會上,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關鍵就是要做好“雙循環”文章。
面對國內外發展形勢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決策部署,可謂是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深刻把握發展規律、敏銳洞察歷史大勢、主動順應時代潮流。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研討會致辭中指出,這一新發展格局,就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既以國內需求的壯大為全球提供更大市場,又以國內供給質量的提升為全球資本、技術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形成以內循環為主體、內外循環互促并進的經濟發展格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在研討會上所做的主旨演講中認為,黃河流域要形成發展新格局,新在什么地方?第一就是要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這樣一個新的格局;第二就是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黃河流域城市間的互聯互通是國內循環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包括產業鏈的重構、各地的優勢互補,大有作為。
而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正是重在服務于“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為此,青島正著力統籌開放資源,放大平臺優勢,協同膠東、服務山東、輻射黃河。
這也正是本次研討會旗幟鮮明地將主題確定為“東西互濟、陸海聯動、開放協作、共促‘雙循環’”的原因。
3
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
在本次研討會上,青島提出了沿黃流域城市攜手發展的倡議。
王清憲指出,黃河流域攜手發展,應當尊重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讓各類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高效配置的前提是讓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各類要素自由流動的前提是互聯互通,因此首先要拆掉那些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墻”,這個工作必須由政府來做。
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頂層設計。就當下而言,統籌海關、港口等力量,共筑資源要素自由便利流動通道的訴求不僅迫切,而且可行。
目前,黃河流域擁有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的口岸49個,占全國的16%,有陜西、河南、山東3個自貿試驗區,以及26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應該說,開放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平臺都不缺乏,關鍵就是要打破各自為戰的局面,形成協同發展效應。
王清憲提議,積極協助海關開展業務改革,推動沿黃口岸力量同頻共振,進一步簡化海關手續、降低物流成本,協同打造“一單到底”全程全網聯動的一站式通關監管模式。
青島也將全力配合山東省港口集團,優化沿黃內陸港布局,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大力發展海鐵聯運,真正讓黃河流域成為面向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便捷的要素流動大通道。
要素流動起來后,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實現高效配置。王清憲認為,應當以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講好黃河故事,成全企業的創意創新創造。
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這是去年以來青島實現逆勢上揚、發展全面起勢的“法寶”。
在王清憲看來,在資本和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中,政府要做的就是為市場和資本“搭臺”服務,邀來“名角”,當好“場務”。應當圍繞黃河流域開放發展創意策劃,搭建服務黃河流域的企業合作機制,吸引資本、技術、人才“流向黃河”。
同飲一河水,共筑一個夢。一條母親河串起了沿黃九省區,串起了東中西,只要攜起手來,采用科學的打法,沿著正確的路徑,一定可以實現共贏,一定可以再創輝煌!(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