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需要夜經濟“新物種”
路邊攤的回歸,讓“夜經濟”在這個夏天又一次成為熱詞。
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各地也頻頻推出了夜經濟提升計劃:在上海,設立專職“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協助各區長開展夜經濟,而北京設立了市、區、街三級夜間“掌燈人”;成都首開“柔性政策”,臨時放開占道攤點攤區和夜市,允許越門經營,西安也連開早晚市“三百”臨時攤群點……
發力“夜間經濟”已經成為一種自上而下的政策導向,但談及“綜合治理”卻仍是一個復雜的多方難題:民生的嘴巴、城市的臉蛋、商家的動力,各方利益交錯,甚至互相之間還有角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熟的夜經濟可以塑造一座城市的地標,南京夫子廟夜市、長沙坡子街夜、臺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等都成為游客觀光旅游的必選。
如何在成熟經驗基礎上,結合經濟新環境打造多方合力的全生態新平臺,激發夜經濟更大活力,各地都在走自己的“道”。
在青島發布的《青島市推進“國際化+”行動計劃(2020/2021年)》中明確提出,要對標世界發達夜間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引導夜間消費。
《計劃》中收錄的案例包括英國倫敦積極改善夜間交通、建立夜間自治市鎮網絡,推出“夜間市長”、提出夜間活動創意的做法;日本工廠藝術空間的夜間燈光藝術游覽;新加坡夜間野生動物園以燈光藝術、沉浸式互動等方式吸引游客,在夜間推出的特色游覽路線等。
“新都心夜市”,率先打造地鐵商業綜合體夜經濟試點,創新的植入夜市經濟,引導路邊攤回歸商街,不僅不擾民,反而為市民提供休閑好去處、讓夜青島再煥生機,并在此打造電商直播基地,首創線上線下聯動新模式,實現“夜市地攤經濟+電商直播+商業綜合體”復合商業模式,在“疫情新時代”下,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增量價值。
7月17日,新模式正式試水,位于市北區雙山街道的和達中心城“新都心夜市”正式開市。新都心作為青島規模較大的人口聚集區,居住氛圍濃厚,“新都心夜市”開市恰巧滿足了周圍居民愈發多樣的購物需求,人氣集聚于此、重振消費信心,現場異?;鸨?,于無形中培育了新的增長點,佐證了“新模式”的可行性,也進一步激發了經濟活力。
區別于傳統地攤兒式夜市,和達中心城為商家提供統一的攤位貨架,輔以燈光、美陳布置,配以街區原有的網紅亮化,成為青島市夜間一道獨美的商業風景線。
據了解,和達中心城“新都心夜市”共設置500余攤位,按照顧客習慣,結合街區動線,對夜市經營品類按業態布局。沿臺柳路以特色小食為主,商業街區以文創、飾品為主,中心舞臺打造啤酒廣場;哈爾濱路則以游樂、兒童為主題,多種業態復合充分增強游逛深度,并且夜市與商街、商鋪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夜市拉動人流,商鋪提供品質服務,互相拉動,坐實“夜經濟”。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和達中心城“新都心夜市”對入駐商家嚴審資質、確保食品安全,路邊攤一邊連接著好客商家,一邊方便了周圍市民,讓每一個參與人都樂享其中。
除了快時尚的潮流消費、地方特色的小食,和達中心城“新都心夜市”的創新之處還在于將直播業態引入夜經濟,帶來了新的消費活力,6月18日,青島新都心電商直播基地落戶和達中心城地鐵商街,這也是市北區創新資源集聚示范片區重點打造的項目,目標是“讓青島的商品走出去”。
目前,電商直播基地已有直播間53個,長期活躍30余家,每個直播間平均每天直播5-8場。入駐的百余企業中,青島本地企業超過90%,不乏海爾、萬福、笑蕾等本地知名品牌,通過淘寶、抖音、京東等十余家平臺直播帶貨,單品日帶貨量千余件,將青島本土品牌和特色商品推向全網消費人群。同時,電商基地也是商業創新和網紅培育基地,后期將引入電商直播頭部企業,以科學管理+專業培訓模式,打造青島的薇婭、李佳琦。
市北區創新資源集聚示范片區管委會主任張錫濤表示,和達中心城“新都心夜市”電商消費直播基地,賦予了新都心商圈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尚基因。其效應以新都心商圈為核心向外輻射,對于市北周邊以及整個青島城區都有顯著提升。
和達中心城這座地鐵商業綜合體打造橫向沉浸式體驗、縱向延伸產業鏈獨有模式,通過電商直播與夜經濟的結合,成為全天候“在線”的全新商業“櫥窗”。
夜經濟繁榮的背后,是疫情之下民生為要的考慮,更是城市商圈如何實現產業再升級的思考,流量為王思維下,作為實體的城市商圈同樣需要打造流量IP。如何讓實體商業釋放更多能量?
和達中心城通過“夜市+電商直播+商業綜合體”的商業模式突破、搭建起全生態新平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范本,成為另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