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經濟圈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在青島成立
膠東經濟圈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在青島成立:山東海水淡化產能全國居首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8月4日,由山東省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共50家單位加入的膠東經濟圈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在青島黃海飯店成立,并召開了第一屆全體會員大會,青島水務集團擔任第一屆理事長單位。目前山東海水淡化產能規模居全國首位,并且具有一定的產業配套基礎,該聯盟的成立將助推膠東經濟圈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加快發展。
水資源是城市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淡水資源不足已成為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面臨的共同難題,我國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之一。膠東地區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等五市淡水資源量不及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多以客水保障供水,城市供水中客水占比超過60%,且呈上升趨勢,淡水資源匱乏已成為制約膠東五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山東省和青島市政府相繼出臺《山東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三年推進計劃》《青島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的政策、規劃支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山東省政府《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將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源納入區域水資源統一配置”,同時,要求五市產業創新協同共進,打造世界先進的海洋科教核心區和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推動膠東經濟圈海水淡化產業集群發展,是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進程,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目前山東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28個,產能規模達到37.6萬噸/日,居全國第一位。青島市是國內最早開展海水綜合利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的城市,已被列為國家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城市和產業化基地、國家海水淡化試點城市。2019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1.2%,對GDP的貢獻率再創新高,占比達到28.7%。目前,青島市擁有海水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及人才培養機構30余家,擁有學科領軍人物和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綜合人才梯隊;其余四市也集聚了一定數量的科研機構,具備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科技人才條件。
青島水務集團作為國內海水淡化龍頭企業,已完成海淡產業基本布局:與魯信集團合作成立50億元規模的海洋產業基金;組建海淡膜裝備制造基地;成立海淡產業公司,擁有全國最大規模海水淡化廠2座;與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淡所、以色列國家水務集團、中國通用研究院等機構合作密切,具備成立國家級海淡科研機構的基礎。同時,膠東城市圈集聚了一定數量的海水淡化配套零部件制造企業,在海水預處理設備、超濾膜等領域形成了優勢產品,奠定了海水淡化產業集群發展基礎。
產業聯盟的成立,有助于發揮各自優勢,構建完善的合作機制,整合山東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全產業鏈優勢資源,加快推進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產業聯盟將發揮整合、集聚和輻射作用,建設成為連接政府和企業的雙向溝通平臺、行業資源的整合對接平臺,在海水淡化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建設、原材料生產以及產業服務等環節交流互鑒、共建共享、合作共贏,提升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
(青報全媒體記者 吳帥 通訊員 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