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紅利”正加速溢出,這波機會青島抓得不錯!
7月27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北京走訪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這是今年以來,青島市主要領導第三次到北京走訪,前兩次分別是在5月份和6月份。
時間再往前追溯,今年3月4日,一場由青島市政府聯合北京跨區域產業協作中心組織召開的“北京·青島跨區域產業協作啟動儀式”在青島舉行,第一批10家北京企業以視頻連線方式,與青島6個區市、15個重點園區進行了精準對接,另有40家北京企業提出對接意向。
北京與青島頻頻接觸,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是一個國家戰略,也是一個重大機遇。對北京企業而言,它們迫切需要尋求北京之外的理想“棲息地”;對青島而言,需要擔起國之重任,為首都“分憂”,也需要尋找更多的城市“合伙人”。
去年以來,青島運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發揮產業配套全的優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努力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青島的誠意與努力贏得了北京企業的積極回應,大批企業來到青島,走走看看,找機遇,談合作,一大批項目正在青島生根發芽。
“北京紅利”碰上“青島努力”,兩城正在碰撞出燦爛的火花。
1
青島的機會在哪?
北京之于青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島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實現更大范圍、更高層次集聚、配置資源,與北京的合作是關鍵。
然而,在與全國眾多城市的激烈競爭面前,青島與北京合作的機會在哪?
當前,青島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努力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助力國內南北東西大循環。
站在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最前沿的青島,有實力、有機遇、有空間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這一點,北京企業看得很清楚。
中國誠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碧新表示,青島開放發展成績令人振奮,將充分發揮自身資產經營、股權運作、基金管理等方面優勢,借力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開放平臺,深度布局青島,共享發展機遇。
與京郊相比,青島沒有距離上的優勢,但要看到,城市綜合吸引力、區域產業承載力,才是決定產業去向的根本。
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過程中,有這樣一個現象:由于設定中的諸多產業承接地缺乏完整產業鏈條,現代化產業集群發展不足,產業層次差異較大,產業整體創新能力不強等原因,產業轉移并非遵循“就近原則”。
青島在產業配套等方面的優勢,正是北京企業選擇青島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跨區域產業協作中心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產物,在2014年至2019年,共為全國67座城市對接外溢企業3979家,簽約落地項目982個,扮演著首都經濟與地方經濟“協作推進器”、服務北京企業跨區域發展“首席協作官”的重要角色。
今年3月舉行的北京·青島跨區域產業協作啟動儀式暨2020年第一期項目對接洽談會,是北京跨區域產業協作中心安排的2020年首場京地合作對接會。該中心從今年擬轉移的1200余家企業中,從優選擇了50家企業與青島對接。
為什么選擇青島?北京跨區域產業協作中心主任房曉給出的理由是:北京外溢企業無論從質量上,還是產業方向上,都與青島市重點發展產業高度吻合。
2
青島加快“頂格推進”
機會就擺在那里,關鍵看怎么干。青島的首要打法就是動員各級領導干部“頂格推進”,這一招很管用。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來,市委主要領導走訪的第一個省外城市就是北京。
今年5月11日、12日,第二屆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剛剛落下帷幕,王清憲便馬不停蹄趕往首都。兩天時間里,率隊先后走訪北京大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和中國融通集團,簽約、洽談,促成北京大學(青島)計算社會科學研究院落戶青島,為青島發力工業互聯網網羅技術、人才。
這三家單位對青島主政者的來訪十分重視,都是“一把手”親自出面,在交流中表達了與青島深化合作的意愿。
1個月后,王清憲在北京走訪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然后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這次北京之行。
其實,早在2019年,青島與北京就已經按下了合作“加速鍵”。一年多來,凡是涉及到北京企業的大都是“頂格推進”。2019年4月19日,王清憲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會見了由北京山東企業商會會長、中億鼎盛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兵率領的,包括東華軟件、中瑞盈投資、法政集團、引力傳媒等會員企業以及湖北山東商會、江西山東商會、北京甘肅商會負責人在內的19人考察團。
4月29日,王清憲率隊赴北京專程考察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5月27日,有著鮮明“平臺”特色的厚益高等教育研究院,由院長崔巍帶隊組成企業家考察團到青島開展投資對接洽談活動。
7月份,王清憲在北京走訪中國工程院、軍事醫學研究院、中國足協以及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中國光大集團,會見了紫光集團、中央音樂學院、中建方程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
8月4日,王清憲與來青的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湯曉鷗一行進行座談交流
……
今年以來,受疫情防控影響,北京與青島在線下的互訪少了,但線上的交流一直沒有停滯。王清憲多次站臺,與北京企業家深入交流,見證項目簽約。青島各級領導干部也通過各種方式,加密與北京企業的交流互動。
3
北京企業家“投了青島一票”
青島主政者的誠意、城市疊加的國家戰略機遇,深深打動了北京的企業家和投資人,合作只是水到渠成。青島與北京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心領神會,兩地的合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緊密。
青島搭建了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常態化的互動平臺—“央企青島四季行”活動,無形中已經成為承接北京產業的重要抓手。去年舉辦的“央企四季青島行”系列活動,共簽約項目66個、總投資1700多億元,截至目前已落地實施53個項目,落實率達80.3%。
如今,“央企青島四季行”活動成了青島打造“企業北方總部”的重頭戲,中交建山東總部、中國建材集團北方總部、中鐵建工集團山東區域總部基地、中冶集團山東區域總部、中石化燃料油山東區域總部等眾多央企總部已經悉數在青島落地。
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的青島,迎來了北京企業的加盟。目前,北京企業幾乎支撐起青島人工智能產業的半壁江山,近年來落戶青島的人工智能企業、機構很多來自于北京:
科技部指定的第一個“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商湯科技、云端智能機器人“獨角獸”達闊科技、全球大型服務機器人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進化者機器人(小胖機器人)、定位于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產業服務平臺企業洪泰智造、在深度學習方面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曠視科技、海洋智能裝備領軍企業博雅工道,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研究院、青島山景虛擬現實研究院、青島博海數字創意研究院等技術創新和轉化平臺……
資本逐利,產業轉移的基本邏輯是不斷尋求資源最優配置和收益最大化。以市場的邏輯謀事,以資本的力量做事,加大市場化運作和社會資源的參與,是青島領先的又一關鍵。
就在本月,青島首個整車全資質總部企業——北京汽車制造廠(青島)有限公司整車制造總部基地在萊西姜山鎮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開工,填補了青島整車總部企業的空白。
北汽制造整車基地的引入,就是青島以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吸納北京企業的成功案例。北汽制造創始人姚長生經過三年考察,選擇富路控股集團作為控股企業和傳承人,2020年5月27日,雙方正式簽訂投資協議,同時與萊西市政府簽訂正式合作協議,由青島富路投資控股集團成立北京汽車制造廠(青島)有限公司,控股北汽制造51%,并將北汽制造總部及2萬輛傳統商用車、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轉移到萊西。不久,富路集團再增股40%,將北汽制造所有資質全部搬遷至萊西。
與啟迪的合作同樣展現出青島在承接北京產業方面的市場化思路。作為積極布局雄安新區的代表性京企,啟迪為青島帶來不少北京產業轉移的合作機遇。啟迪成立啟迪三螺旋(青島)基金管理公司,推動設立3支基金,其中,金融科技與人工智能基金首期設置10億元、并購基金首期設置25億元、智能制造基金首期設置100億元,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為青島代投、引進落地公司及項目超過70個。
在國家戰略的疊加下,在“頂格推進”下,在越來越專業化、常態化、市場化的運作理念下,青島對北京企業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北京-青島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雙城記”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