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象山 | 穿透2萬億
7月是密集出臺各種半年報的季節,疫情之下,2020年的各種“半年報”尤為引人關注。
15日,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發布了青島金融業“半年報”。穿透干巴巴的數字,去探究疫情之下青島半年來金融運行軌跡,用資本力量為下半年經濟謀篇布局做好鋪墊應該是這份半年報最大價值所在。
這是一份可圈可點的“半年報”,與經濟運行密切相關的多項金融數據令人眼前一亮:截止六月末,青島成為全省首個貸款和存款余額雙雙突破2萬億的城市;上半年貸款持續高位投放,除2月份外,其他五個月的月度貸款新增量均在300億元以上;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半年之內新增額均超過千億,為擴大消費和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資金儲備……
今年以來,青島這座風口上的城市危中尋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城市經濟活力不斷恢復,這些在金融業半年報中都可以尋找到到最真切詮釋。
各種金融數據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活力與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存貸款規模所反映的,更是一座城市對于資金的吸附能力,只有源源不斷地對實體經濟“供血”,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才會得到強力支撐。
上半年,青島金融業劃出一條不斷昂揚向上的曲線,一季度金融機構新增存貸款首次雙雙超過千億,5月末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首次突破2萬億,6月末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2萬億……
透過半年報,青島以資本的力量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身影日漸清晰,亮眼數字的背后,是金融活水不斷澎湃聚集,產業活力被空前激發,新動能、新產業被源源不斷地輸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
2萬億真金白銀“貸”動經濟發展
根據半年報,截止6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20314億元,同比增長15.5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91個百分點,為2014年以來最高點。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在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看來,今年以來,貸款的高位投放有效改善了市場經濟主體的資金條件,為我市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持續高質量發展創造出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也恰好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相吻合,印證了全市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經濟企穩態勢明顯,總體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上半年,全市新增貸款為2104億元,同比多增660億元。
貸款規模的快速增長,緣于企業貸款旺盛需求的支撐。也正因如此,2104億元新增貸款主要流向了企事業單位,助力穩企業保就業。上半年全市企事業單位貸款新增1660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的79%,比去年同期提高9個百分點。
疫情之下,貸款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相比于中長期貸款,以流動性貸款為主的短期貸款代表著企業經營的活躍性,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更加密切,刺激效果也更顯著。
為緩解企業復工復產期間的短期資金周轉問題,島城銀行機構加大了流動性貸款的投放力度。上半年全市企事業單位短期貸款新增934億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4.8倍。
基礎設施建設歷來是貸款的一個重要流向。今年年初,青島發布了《2020年全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計劃》,分領域提出2020年重點推進的總投資3521億元的14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需求,上半年全市企事業單位新增中長期貸款566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59%。
三個關鍵詞串起三大亮點
細讀半年報,三個關鍵詞串起三大亮點。
存貸比。所謂存貸比,即銀行貸款總額/存款總額,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反映貸款資金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存貸比高意味著更多的資金留在當地,用在當地。
自去年以來,存貸比高位運行就成為島城金融業的一大特色。上半年,我市貸款余額為20314億元,存款余額為20317億元,存貸比近100%。
存貸比高位運行,是銀行機構對島城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的最大認同,另一方面,說明青島市資金利用率高,金融生態環境良好。
制造業貸款。制造業的低迷一度讓資本“敬而遠之”,市場不景氣也使得企業投資意愿降低,貸款需求不足。可今年以來,眼光敏銳的青島舉全市之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很多企業、平臺慕名而來洽談合作事宜,資本加持制造業的趨勢也更加突出,上半年新增貸款中,156億元流向了制造業,扭轉了去年以來的制造業貸款下降趨勢。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156億元中,為制造業企業發放的信用貸款達123億元,占制造業貸款增量的79%。
普惠金融。疫情之下,受沖擊最大的就是中小微企業,保市場主體,穩就業,某種意義上就是保中小微企業。今年以來,在普惠金融的大旗下,經過相關部門的力促,越來越多的島城銀行機構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探索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破題之術”,包括創新推出多款針對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產品,降低企業準入門檻,有效拓展融資服務的覆蓋面等。
上半年,全市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新增189億元,同比多增65億元,貸款余額則同比增長三成多,是各項貸款增速的2倍多。
2萬億存款意味著什么
根據半年報,截止6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0317億元,同比增長15.48%,比去年同期提高6.08個百分點,這也是我市存款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
上半年我市存款共新增2440億元,居民儲蓄存款與企業存款各占據半壁江山。
上半年居民儲蓄存款新增1003億元,余額達到7880億元。如果按照2019年末全市總常住人口949.98萬計算,島城市民人均存款約為8.29萬元。
居民儲蓄存款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最為根本的資金來源,其平穩增長是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持續運轉的重要基礎。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意愿上升,緣于對收入增長保持樂觀預期,符合經濟基本面逐步向好的表現,此外疫情導致居民消費心理發生較大改變,儲蓄意愿有所增強。
在存款中,更為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存款,上半年全市企業存款新增1098億元,這意味著隨著貸款的高位投放以及直接融資渠道的改善,市場經濟主體的資金狀況不斷改善。
企業存款快速攀升,反映企業資金狀況得到有效改善。理論上說,金融能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一個必要條件是,貸款的高位投放、直接融資的擴張等能夠順利到達企業手中,有效轉化為企業存款。上半年企業存款新增千億元以上,說明企業恢復生產、擴大投資的資金儲備相對充裕。
2萬億與資本之城
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 2萬億,雖然意味著我市金融業無論規模還是質量都邁向了一個新臺階,但對于致力打造世界創投風投中心,建設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青島而言,2萬億所呈現的資本力量還遠遠不夠。
以省內而言,青島的資本優勢與其他城市的差距正日漸縮小已是不爭的事實。
僅以濟南為例,今年上半年,濟南市的存款余額為20835.2億元,同比增長8.7%,余額超過青島518億元,增速落后于青島6.7個百分點;濟南市的貸款余額為19922.1億元,同比增長10.3%,青島貸款余額僅超出濟南392億元,增速超出5.2個百分點。
放眼全國,多個城市的存貸款余額早在幾年前就已跨越2萬億門檻。除了一線城市外,2019年杭州貸款余額就超過4萬億,直逼一線城市。副省級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漢貸款余額超過3萬億,西安、寧波貸款余額超過2萬億元。
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供血”能力是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觀察一些近些年來發展較快的城市可以發現,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發展。2019年,杭州、成都、鄭州、蘇州、寧波的存貸款總量分別為8.6萬億、7.4萬億,4.9萬億、6.5萬億、4.3萬億元,與GDP的比值分別為5.7、4.3、4.2、3.4、3.6;相比之下,2019年青島的存貸款總量為3.8萬億元,與GDP的比值僅有3.1。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意味著青島信貸規模與經濟發展還沒有完全匹配,以資本的力量推動城市發展,青島還需再添一把火。”劉曉曙說。
對于孜孜以求于以資本之水激蕩城市發展的青島而言,跨越2萬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作者|莞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