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上半年民生投入29.5億元 涉及教育 醫療 住房…
青島新聞網7月16日訊(記者 朱穎)記者今天下午從市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經濟持續下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疊加影響,嶗山區突出“六穩”“六保”工作主線,開啟“戰略北進”,實施“七大行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了疫情的挑戰和考驗。一季度,全區生產總值實現正增長,預計上半年增長4%左右。
上半年,嶗山區民生投入29.5億元,占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8.9%,政府實事項目加快推進,群眾教育、醫療、住房等條件不斷改善。
●聚焦項目建設,守住穩定增長主陣地
◆以平臺思維抓招引、蓄動能
嶗山區用好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第二屆儒商大會暨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等國際性重大活動平臺,舉辦創業黑馬獨角獸企業政企對接會,創新開展“云會面”“云洽談”“云招商”“云簽約”等線上招商,長江以北首家城商行理財公司青銀理財正式落戶,東華軟件全國副中心全市首個網上簽約,總投資260億元的30個重點項目通過網上簽約落戶嶗山。
以頂格協調抓節點、促進度。按照全市抓項目促投資“百日攻堅”行動部署要求,以超常規的思路和辦法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奪回來、把工期補回來。
另外,嶗山區還出臺固定資產投資重點項目突破行動方案,圍繞總投資1800億元的237個固投重點支撐項目,按照“掛圖作戰”月度節點,全力以赴抓進度、促投資。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對海爾嶗山項目、東華軟件、沙港灣等重大項目實行專班跟進,提速解決項目選址、征地拆遷等瓶頸問題,力促項目早開工、早納統。
截至6月底,237個重點項目已有120個開工在建,其中10個省優選項目已全部開工,23個市級重點項目已開工17個。預計,上半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其中民間投資增長超過30%。
◆以政府投資強帶動、保預期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加大專項債券、補短板領域項目謀劃力度,2020年共安排政府投資項目137個,全面提升基礎公益設施項目對全區投資增長貢獻度。加快健康城“一路一廠一中心”、北宅中心學校等在建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施工進度,提速海爾東園區配套路、朱家洼小區配套幼兒園等新建公益設施項目開工進度,預計全年政府投資增長約20%。
◆以流程再造減環節、提效能
出臺《關于建立嶗山區重點建設項目工程建設審批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嶗山區工程建設審批服務16條提速措施》等文件,全力提速項目土地、規劃、施工等各項手續辦理,推動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建設。以海爾大云谷項目為例,通過模擬審批、容缺受理、并聯審批等措施,使項目在辦理人防、施工許可等審批手續時,節約了至少15天時間。
同時,對重點招引項目實行全流程幫辦、針對性服務,推動項目快落地。例如,加強與日本山梨學院教育集團的主動溝通,提供“一對一”服務,推動投資5000萬元的青島悉圖希國際教育咨詢有限公司順利落戶,并于當月實現外資到賬。
●拓展發展空間,著力擴容提質強后勁
嶗山區著眼于破解區域發展空間受限、載體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堅定不移推進發展空間擴容提質,持續提升區域發展能級。
◆開啟戰略北進,打開發展空間
嶗山的城市中心區主要集中在金家嶺街道等沿海一線,經過25年的開發,這個區域的土地資源接近飽和,嶗山想要有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向外拓展、再次創業。為此,嶗山區今年提出要開啟“戰略北進”,推動嶗山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心由金家嶺片區穩步、有序向北推進,突破中韓、北宅、王哥莊街道,全面打開發展空間,構建全域統籌、聯動發展、質效齊升的新格局。
下一步,嶗山區將以村莊改造、鄉村振興、產業培育、新基建作為“戰略北進”的重要支點,加快推動高端產業、重點項目、重大投資、優質公共服務向北延伸,全力再造一個“新嶗山”。
◆主攻樓宇經濟,優化載體供給
嶗山區還更加注重向空中要空間、以密度增效益,實施樓宇經濟突破行動,在全市率先設立樓宇經濟發展中心,專班推進實施固本強基、品質提升、高端引領“三步走”行動。
組建樓宇經濟發展高端智庫,在全國首創地市級樓宇經濟理論研究組織“青島市樓宇經濟發展研究會”,為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創新嶗山“標準樓”模式,在全省首推《嶗山區商務樓宇等級評定規范》,從設施設備、運營服務、社會經濟貢獻等多個維度,框定樓宇等級劃分標準、“特色樓宇”認定標準。
出臺《嶗山區促進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實施重點樓宇“一樓一檔”工程,為單體面積超10000平方米(含)、稅收過1000萬元(含)的100余座樓宇建立信息檔案,梳理出載體建設、管理運營、入駐企業等關鍵數據指標,通過“精準畫像”實現“一站式、全過程”服務,幫助新入駐企業快速選址、精準匹配,促進全區立體經濟產業鏈進一步提檔升級。
下一步,嶗山將鼓勵引導區內樓宇實現高標準投資建設、高質量產業招商、高水平運營服務,著力引進一批龍頭型、優質稅源型企業,加快發展一批凸顯嶗山產業特色的總部樓宇、基金樓宇、瞪羚樓宇,力爭全年打造特色產業樓宇20座,新增億元以上稅收樓宇5座、總數達到25座,打造嶗山樓宇經濟“升級版”,爭當山東半島城市群樓宇經濟“新樣板”。
●力保市場主體,穩住經濟運行基本盤
嶗山區有近8萬家市場主體,而且還在不斷增加。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
◆真金白銀幫扶企業
疫情下,企業盈利難、負擔重是影響各類市場主體生存的關鍵“病灶”。嶗山區及時拿出“真金白銀”為企業商戶“解渴”“輸血”,在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各級惠企政策的基礎上,出臺了《嶗山區防控疫情支持企業十條政策措施》,設立了規模1億元的信貸風險補償金和1億元的應急周轉金,累計為企業兌現各類產業扶持資金4309萬元,減免租金6978萬元,減免各類稅費8.5億元,協調解決融資65億元,多角度、多途徑幫助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提升渡過難關的信心和能力。
◆動真碰硬破解難題
建立企業訴求“一站式”辦理機制,開展了“市區兩級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千家企業”活動和“我為企業找訂單”供需對接會,累計走訪聯絡企業3萬余家次,幫助企業解決用工、交通、融資、原料、訂單等實際問題580個。
在全市率先實行企業復工無需審批備案制度,企業只需要通過企業復工網上報備系統,在手機端、電腦端即可完成報備。截至目前,全區620家規模以上企業除5家停業企業外均已復工。
◆千方百計刺激消費
嶗山深知,消費回暖,市場才能景氣;市場景氣,企業才能生存。因此,嶗山區把拉動消費作為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生存難題的“大招”,多管齊下刺激市場復蘇。例如,在“支付寶”APP上開展了“2020嶗山區消費季”活動,組織零售、餐飲等企業開展促銷活動,特別是在餐飲領域,上線“尋覓嶗山味道”活動,創新采用“政府+商家”補貼合作模式,以五折優惠鼓勵大眾堂食。5月份,全區餐飲業交易額環比增長220%。
◆深化開放拓展外需
出臺疫情期間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區級財政扶持政策,支持外貿企業利用政策性保險托底大膽開拓新市場、挖掘新訂單,通過信息共享以“零見面”方式加快兌現外貿扶持政策。同時,搭建線上線下國內銷售平臺,助力企業由出口向內銷轉型。在全市首次采用視頻連線方式開展短期出口信用申報,企業申報實現“線上見”“零跑腿”。
引入中信保公司風險信息預警提示,幫助企業及時獲取境外貿易風險信息,及時規避風險。預計上半年全區進出口總額達到330億元,增長7%左右。
◆大力優化營商環境
推進審批服務智能化、扁平化、自助化、移動化,在全市率先試點企業登記掌上全鏈條“智能審批”服務,進一步提高了企業開辦效率,降低了企業開辦成本,實現了“零材料、零成本、零跑腿,1個環節、2個小時辦結”的嶗山企業服務新模式,上半年全區新登記市場主體超過6000家。探索實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政務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判打分,有效提升了“三化三型”政務服務水平。
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推行“一鍵式”投標和“不見面”開標服務,為項目招投標節約20天以上;推廣投標保函代替保證金,上半年投標保函金額累計1.4億元,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投標成本。
●增進民生福祉,共享幸福怡居新生活
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竭盡全力兜牢民生底線,把疫情對民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穩住就業基本盤。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嶗山區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開展了“網上春風行動”等線上招聘活動21場,發布崗位信息5037個。截至6月底,全區實現新增城鄉就業27987人,扶持創業1541人,均提前超額完成全年計劃。
全面貫徹落實各級穩就業政策,截至目前,累計發放援企穩崗、一次性吸納就業和用工、職業技能培訓、“以工代訓”等各類補貼4300余萬元;減免三項社保費近7億元、惠及1.2萬家用人單位。
◆織密社會保障網
積極開展困難家庭主動排查,全面摸底因疫、因病、因殘致貧困難群眾,并將救助審批時限壓縮至9個工作日之內,截至目前全區共新排查發現、納入保障困難家庭35戶69人;在全省率先建立困難家庭靶向救助機制,通過為特困家庭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為低保在校子女發放餐費補助、為困難家庭發放必要生活物資等方式,精準解決實際困難;對全區558名低保、特困人員開展自付醫療費用兜底救助,實現困難群眾基本醫療費用“零負擔”;將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特困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50元。
截至目前,全區共保障城鄉低保家庭、特困人員、孤兒2003人,發放資金1105萬元。
◆提升群眾幸福感
嶗山區將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補齊民生短板作為落實“決勝全面小康”的重要內容,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堅持系統改善與突出重點相結合,讓嶗山人民的幸福更有“溫度”、更具“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