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創新區的“特別”之處
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開園一年多入駐56家企業,獲評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試點)——
特別創新區的“特別”之處
在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內的海爾衣聯網1號店,工作人員正在演示3D試衣鏡。周偉 攝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偉 通訊員 王瀟
在疫情的倒逼下,互聯網加快進入下半場,工業互聯網成為新風口。青島劍指“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必將引來更多的產業新要素,促進更多要素之間的互動耦合。
位于李滄區的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自去年3月正式開園以來,著力打造數字經濟企業集聚地,先后引入微軟Azure云服務、微軟加速器及安創ARM技術創新實驗室等全球頂尖基礎技術支持平臺和國際化技術創新模式,聚焦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多領域信息技術產業,打造集展示體驗、市場銷售、國際化、供應鏈、要素交易及投資基金于一體的創新型數字經濟產業園。以工業互聯網領域為例,圍繞著具有海量市場前景的典型應用場景,比如車聯網、衣聯網等,園區將積極招引產業鏈上下游和共生企業,為入園企業就展示空間、市場需求對接、解決方案整合、業務協同等提供幫助和扶持;同時,將聯動入園企業積極向域外市場拓展。
目前,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已入駐56家企業,并獲評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試點)、青島市重點數字經濟產業聚集區。2019年,園區完成稅收1.41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億元。
作為李滄乃至青島數字經濟平臺的重要一環,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究竟特別在哪?
生態價值帶來乘法效應
“園區最大的意義是生態價值。把干同樣事的人,或者做同一件事不同環節的人聚到一起,帶來的是乘法效應。”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運營方、青島信聯科創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朱沂在惠普等IT跨國企業工作20年,對于數字經濟園區運營,他有著獨到見解,“青島要打造獨角獸企業茁壯成長的‘熱帶雨林’,數字經濟園區作為微縮版的‘熱帶雨林’,一定需要適宜的環境和生物的多樣性。”
在衣帽間里的3D試衣鏡前,顧客取像后,身高、體型、胸圍、臀圍、性別等信息自動生成,通過手機掃描進入門店小程序,就可為用戶畫像,并在手機上換衣服,后臺設計師也可通過手機做服裝設計推送……在創新區內的海爾衣聯網1號店,青島云裳羽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傳濱介紹著洗、護、存、搭、購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解決方案。
云裳羽衣物聯是海爾衣聯網旗下的領軍企業,于去年12月份構建的衣聯網1號店,是海爾衣聯網全場景落地的生態體驗中心,一方面為行業用戶打造集生態場景交互體驗、服裝定制洗護、智能化新零售模式于一體的新型物聯網智慧門店體驗中心;另一方面圍繞著最終消費者在衣物方面的多場景需求,為用戶提供服裝定制、衣物護理、衣物管理、舊衣回收等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會被生態覆蓋。”孫傳濱說,“衣聯網本質上就是工業互聯網從生產制造環節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環節延伸的典型應用場景。衣聯網1號店基于真實的業務場景搭建,是新零售的技術和場景體驗中心,其核心目的是以工業互聯網技術推動服裝零售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同時覆蓋服裝全生命周期管理。”
店面內還融入了人臉識別、RFID物聯識別、大數據、區塊鏈等智慧門店技術,在保護顧客隱私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化運營。“服裝企業最大的成本是庫存的貶值。服裝廠能否精細生產,用戶行為分析、目標群的消費習慣對其設計有非常大的幫助。我們門店的顧客從進門到離開,去過幾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停留多長時間,拿起了幾件衣服,在試衣間試了幾件衣服,每個行為都有一個報告,可以為服裝生產企業提供參考。”孫傳濱說。
“園區與產業和市場資源的多層級接觸比單個企業更廣泛更密集,比如2019年超過200場的參觀接待和產業調研,就能夠幫助園區企業積極對接傳統產業和上下游協同企業。”朱沂說。
入駐創新區后,得益于創新區提供的人才培訓、資源對接等,云裳羽衣物聯的員工從40人增加至160余人,已經打通了服裝品牌、洗滌用品等13個行業超過5000家資源方。
助力城市云腦“一體貫通”
近日,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通過數據賦能助力城市建設,旨在達到城市“慧”思考、產業“慧”融合、社會“慧”協同的發展目標。
“車聯網是工業互聯網在車輛銷售、日常運營、管理以及后服務環節的典型應用。”中瑞集團創始人、總裁吳泳說,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全國最大的車聯網企業,由于看好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前景,企業總部和上市公司主體目前已在創新區落戶。
“如果說互聯網是智慧城市1.0,那工業互聯網就是智慧城市2.0。工業互聯網可以分為點線面,我們聚焦的是線。”吳泳說,“我們平臺上活躍的、實時接入的有600萬輛車,覆蓋兩輪、商用、農用等車輛。可在青島實現公交車、出租車、渣土車等16類車輛的數字化改造,搭建統一的數字出行管理平臺,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標桿場景。”
以渣土車為例,以前的渣土車管理靠的是多部門聯合執法,而中瑞的解決方案是采用物聯網技術,綜合視頻監控、北斗+GPS定位、大數據以及邊緣計算等技術,實現從源頭治理到末端管控的實時全覆蓋。
“車上裝傳感器,防追尾、車道偏離、打瞌睡自動感知、全車360、尾氣監管、超載、撒漏自動識別等,確保人安全、車安全、承載物安全、作業安全。”吳泳說,“這個過程,就是把監管場景自動化,監管部門和運營企業基于大數據平臺,根據不同需求搭建不同的應用模塊。如果司機打哈欠或者閉眼,通過傳感器和算法就可實現報警,有人離車近了也會報警,車輛要干凈、不能超速、超載、超重,不能亂倒土,不能違反路線規則,系統會對車輛的每個行為評分,違背規則就扣分,避免信息不對稱,最終實現可落地可實操的快速應變決策。”
“我們設計的是,所有的數據都會上傳‘城市云腦’,而這些數據也都歸青島市所有。”吳泳說,“我們在李滄區享受到了多重資源對接,對業務拓展很有幫助。2019年中瑞集團營收達20億元,預計將在三年內達到三百億規模。”
發起云上戰“疫”
為了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走出困境,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聯合合作伙伴——微軟,發起了“云戰疫·馳援計劃”,推出價值百萬元的微軟Azure“云戰疫”資源包,免費開放給園區內外的中小微企業。
“在Azure免費云額度的加持下,我們推出GAOKU-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云庫系統,在6月底前免費使用,以此助力中小企業渡過難關。”青島高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日,該公司成為創新區首家獲得總價值10萬元Azure免費云額度的企業。
云庫系統是高庫智能倉儲系統的輕量化升級版本,其主要技術特點是后端融合微軟Azure云平臺架構、AI人工智能和IOT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前端嵌入了微信生態的輕量級應用,實現了客戶即開即用,倉儲作業全流程管控,商品和貨位智能匹配等功能,而且用戶不需要購買服務器和架設局域網,讓用戶投入極低的成本,就可以獲得高效的倉儲管理能力。
對數字經濟企業來說,因疫情導致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也為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比往常大約增加了100%,我們現在每月的產量達到近萬臺,但還不足以滿足暴增的訂單量,出口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國。”青島邁金智能科技CEO于鋒說,“我們開發的國內首款軟硬件相結合的騎行訓練系統,實現了室內騎行具備室外騎行的真實用戶體驗,配套的軟件線上系統可以實現組團競技。受疫情影響,居家健身器材的全球供應鏈出現中斷,部分歐美健身器材制造企業無法正常運行,所以我們公司的出口訂單量直線上升。”
“為積極應對常態化防疫并幫助企業拓展市場銷售渠道,我們正在打造建筑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直播基地,覆蓋主播培訓、線上直播、產品運營、渠道搭建、供應鏈管理和品牌孵化等全產業鏈環節。基地預計6月中旬投入試運營,將立足青島,輻射山東,向行業企業和直播機構開放。”朱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