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個重點城市PK,青島這項指數非常高 排名全國第五
風云變幻,觀其妙;萬象紛繁,察其理。
用敏銳的洞察、獨到的視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覓真相。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觀象山
“在政務服務上,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這是青島的承諾,一年多來,這個承諾正在一一兌現。
來看看一個頗具權威性的評估報告。5月27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發布了《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調查評估報告(2020)》。
報告顯示,青島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非常高”,在全國32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5位,比上年排名(第7位)上升了兩個位次。
數字或許有些“冷冰冰”,市民和企業的感受要“溫暖”得多。為了更加美好的未來奮力奔跑的青島,正在變得愈發風采照人,愈發“溫情脈脈”,讓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分子心里暖暖的。
青島讀得懂企業,讀得懂企業家,緊扣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營造讓企業家“舒服”的發展環境;青島珍愛每一位市民,全力暢通渠道,“有意見隨時提,有想法盡管講,有不滿大膽說”,回應百姓不滿,尋求解決之道,一個“全市一家人,有話好好說,有事好商量”的濃厚氛圍正在逐漸形成。
一個有溫度的城市,更加讓人令人傾心,更加值得讓人托付未來,更加讓人甘愿為之付出青春和汗水。
1
這個評估報告很能說明問題
現在,各種評選、排名滿天飛,讓人眼花繚亂,但這個評估報告頗具含金量。
這個評估報告的委托人是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編制單位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目的是為了建立政務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評判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好差評”體系,不斷提升各地區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
從2015年開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在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評估(EDGI)框架下,在國辦電子政務辦的指導下,連續開展了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各方面普遍認可,對政務服務健康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報告是評估組組織編寫的第5部反映我國網上政務服務政務發展狀況的研究報告。報告以調查評估客觀采集的210萬數據為基礎,梳理分析了當前網上政務服務發展的總體情況,總結歸納了網上政務服務發展過程的現狀特征、痛點問題和創新經驗,力求對發展態勢進行全面客觀的發展研判,為了解網上政務服務發展狀況和制定相關決策提供參考。
評估對象分為省級政府32個,重點城市32個(包括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廣州、南京、杭州、青島、深圳、寧波和合肥7個城市的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為“非常高”(超過90),其中青島排名第5,比上年提高兩個位次。在第一梯隊中能再上一個臺階,實屬不易。
2
這三個關鍵字可“感知”
政務服務環境好不好,是可以量化的。本次調查評估按照“用戶為中心”的原則,采用“用戶感知”的方法,以企業和群眾“獲得感”為第一評價標準。
青島政務服務對象最深切的感知可以概括為三個字:“少、快、好”!
“少”——交更少的材料可辦事,正式啟用電子身份證,市、區兩級18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均可通過手機電子身份證辦理;跑更少的路能辦事,23個試點單位實現了全領域無差別“一窗受理”,業務平均辦結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較承諾時限提速70%。花更少的錢辦好事,提供免費打印、復印服務,再造保證金繳退流程等,年均為交易主體節省費用8000萬元。
“快”——實現項目落地論“天”算,平均提速30到60天,重點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審批時間論“秒”計,推出93項“智能辦”事項,辦件量超800萬件。
“好”——推行“自助辦”“指尖辦”“滿意辦”,全面開啟“5+2”工作模式,提供雙休日預約服務、午間服務和延時服務,非工作時間為企業群眾辦理事項16萬余件。
這只是過去一年的改變。今年,青島還將堅持以“少、快、好”為目標,深化流程再造,通過完成26項攻堅任務,推動實現簡政放權、深化“一門”“一窗”改革等7個攻堅目標,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
3
一座讓人感到“舒服”的城市
城市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比拼的是營商環境。
在全國上下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各個城市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良好的政務服務環境必將成為一個城市脫穎而出的重要“砝碼”。
曾有深圳的企業家一語道破政務服務的至高境界:讓企業家感到舒服。舒服就是自然而然,就是如魚在水,就是如沐陽光,就是既“親”又“清”。
去年以來,青島在全國城市建設中創新提出“高效青島”概念,以攻勢作戰的方式,瞄準優化營商環境、審批提速增效、法治政府建設和誠信政府建設四大攻堅戰,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的“三化三型”政務服務環境,著力提升企業投資貿易和個人工作生活便利化,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經過努力,青島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報建、納稅服務等多項指標已達到深圳同期水平,還推出“國內首創”10個、“省內首創”10個。比如,頒發全國首張企業“智能辦”營業執照,在全國率先開展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全國首創保證金自動繳退系統,制發山東首張“電子施工許可證”,全省首創企業開辦及注銷一體化平臺等。
青島市民愈發關注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青島,就要大聲說出來,有意見也可以大方地提。青島創新開展“三我”活動,全力暢通渠道,回應百姓不滿。有意見隨時提,有想法盡管講,有不滿大膽說!一個“全市一家人,有話好好說,有事好商量”的濃厚氛圍正在逐漸形成。青島在各領域評估中捷報頻傳。比如,全國城市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位居全國第1;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評價位列全國第2;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評價位列全國第2。
因此,青島能夠在此次評估中取得第5名的好成績,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政務服務對象有著深切的感知。在今年的“三民”活動社情民意調查中,青島市民代表對市級政務服務滿意率為97.1%,同比增長0.92%;對各區(市)政務服務滿意度絕大多數超95%。
在企業家滿意指數調查中,全市企業家滿意總指數為95.24分,政務環境9個方面32項指標分值均在92分以上,表明企業家對青島政務環境整體滿意度較高,對涉及企業生命全周期的各項政務服務較為認可。“在青島做企業是幸福的。”成為越來越多企業家的心聲。
4
背后是刀刃向內的變革
機關是改革的組織者、推動者,也是改革的對象。青島政務服務環境越來越好,最根本的保障就是青島堅決深入向機關工作中各類不科學、不規范的制度和流程大膽開刀,精簡層級,打破壁壘,沖破框框,拔掉藩籬,以機關工作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帶動政務、商務、社會等運行全面高效。
其中,一個讓企業家深切“感知”的變化就是“頂格機制”:改變過去按照傳統行政層級“由下而上”逐級協調向上推進的工作流程,探索實行“由上而下”的頂格協調推進機制。
青島把抓投資抓項目作為領導干部駕馭經濟工作能力的現實檢驗,推行領導干部為企業“站臺”,“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讓企業家感受到政府的誠意和決心,增強干事創業、突破發展的熱情和信心,贏得了企業家、投資人的心。2019年,青島市領導對接企業2678次,34個部門和區市主要領導對接項目4326次。
在青島的主政者看來,尊重市場規律,說到底就是要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尊重企業家這個企業的靈魂,弘揚企業家精神。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企業家的創意創新創造,鼓勵企業家提出打造平臺、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做成產業集群的好點子,政府去論證他們、成全他們。
基于這樣的認知,青島著力解決過去政府主導產業政策制定、點不到穴位上等問題,變“政府端菜”為“企業點菜”,充分尊重企業發展需求和企業家創意,梳理形成《百家企業發展創意方案匯編》,對經論證可行的采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精準扶持,助力企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
制定了政策如果不兌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侵害了公共利益。青島聚焦優化企業發展法治環境,創新惠企政策落實機制,采取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方式,面向企業進行政策宣傳解讀、適用咨詢、實施監督、效果評價、權益維護,督促政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把政策的公共屬性真正體現出來,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青島明確提出“新官不理舊賬”是法盲的表現和違法的行徑,大力推進黨政群機關履約專項清理,出臺專項清理工作方案,排查出未履約問題408個,399個已處理完畢或進入法律程序,占比97.8%,切實營造親商、扶商、暖商的良好環境。
法律是無情的,又是有溫度的,法律的功能在懲戒、也在保護。青島把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作為公務員法治教育的重要環節,鼓勵“民告官”,通過建立人大、行政約談制度,推動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由2018年的32%提高到72.5%。
營商環境的優化,正在成為這座城市極具號召力的金名片,不斷轉化為企業家投資青島的信心與行動,轉化為青島市民“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自覺與動力。
作者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