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里院廣興里舊貌換新顏 變身工業設計創新中心
空中俯瞰廣興里新貌。(王君儀 攝)
青島新聞網5月28日訊(記者 丁淑華)5月28日,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儀式在整修一新的廣興里舉行。歷經百年風雨的廣興里如今舊貌換新顏,變身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館陶路1號橫濱銀行舊址、館陶路3號三菱洋行舊址,館陶路34號青島第一糧庫舊址相繼引入春光里·青島產投生態綜合體、洪泰山海會、青島新金融產業園等項目,著力打造新經濟新業態,未來將成為老城核心能源。
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揭牌。(崔冬妮 攝)
開園儀式現場,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青島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孫立杰,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張錫君,市政協副主席李眾民以及市人大、市政協相關工作室、市直各部門、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聯席會議辦公室、市北區黨政主要領導、國內外設計大師、企業代表、知名專家、學者、歷史城區老居民代表共同出席,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主持儀式。
從歷史街區到現代產業園區,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是青島推動產業導入、老城復興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嘗試。而此次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的開園,也標志著青島市的老城復興之路進入“加速期”。
百年滄桑沉淀古典味道。(崔冬妮 攝)
“修舊保舊”打造老城蝶變新樣本
據悉,市北區現存以廣興里為代表的里院等各類保護建筑565處,包括四方路、館陶路、上海路-武定路、無棣路、黃臺路、三江路六大市級風貌保護區,另有風貌保護建筑較為集中的長山路片區,具有很高的城市歷史文化價值和保護開發利用價值,是青島歷史城市更新的主戰場之一。
為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讓老城區煥發創新活力,市北區委托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張杰教授作為廣興里項目總設計師和市北歷史文化片區總規劃師,對市北歷史文化片區進行總體空間規劃。2019年9月,市北區下發了《關于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全市率先啟動集中連片的歷史文化片區保護更新工作。
在多方合力推動下,2020年市北區計劃完成四方路、館陶路、上海路-武定路等6個歷史文化街區及其周邊約10萬平方米建筑修繕工作,并配套建設7萬平米的青年公寓、活力社區。截至目前,以廣興里、館陶路片區為代表的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已陸續交付使用。
與旁邊的現代建筑相比,廣興里如陳年佳釀一般醇美。(崔冬妮 攝)
重新定位城市功能,導入新型產業
如何讓老城煥新生?重新定位城市功能,擁抱新產業是實現青島歷史文化街區“百年嬗變”的康莊大道。以此為思路,廣興里所在的四方路街區聚焦工業設計創新、文化創意等總部經濟,鄰近的館陶路街區則定位創投風投金融生態圈。
載體搭建完善,更重要的一步導入新型產業,在今天的開園儀式上,市北區與山東省港口集團、華電青島大數據中心項目等多個新型產業項目簽約。市北區立足青島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先行承載區的定位,瞄準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等多個產業方向,點穴式引入重點產業項目,進而盤活街區資源,迎來老城蝶變的新時刻。
入駐機構簽約。(崔冬妮 攝)
以四方路街區為例,作為青島布局工業設計產業的中心點,廣興里將成為聚合全球頂尖資源的產業洼地,目前已確定有17家海內外設計機構入駐,這里也將成為5G新基建浪潮的受益者。
下一步,四方路街區將以工業設計創新、文化創意等總部經濟為主,聚焦全球設計創新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材料,構建以產品創新為核心的設計產業鏈,按照點、線、面打造青島工業設計立體式產業創新生態體系,把四方路街區打造成青島最具創意色彩的社區。
從探索到樣板,市北區以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的開園為契機,按下產業導入、老城復興的“加速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在實現老城區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青島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市北力量。
長廊連起了現代工業設計的夢想。(崔冬妮 攝)
工業設計為老建筑賦予靈魂。(崔冬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