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今日聚焦》報道了膠州、平度等地的廢棄礦坑存在安全隱患,并伴有非法洗砂作業,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破壞。新聞播出后,兩地政府部門對曝光的非法洗砂場進行了取締。然而,時隔四個月后,記者再次探訪膠州時發現,非法洗砂作業竟然又原地“死灰復燃”了。
11月10日,記者再次來到膠州市洋河鎮仲家莊村西北側的這座廢棄礦坑,只見礦坑底部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一臺洗砂設備正在不停運轉,一輛鏟車在填送原料,洗好的砂直接傳送到另一側,形成兩米多高的沙堆。原來,這里并不是在進行礦坑治理,而是在洗砂。洗砂形成的淤泥,堆放在水邊,面積足有上百平方米,儼然并非一天形成。不一會兒,兩輛大型貨車開進了礦坑,等待著把洗好的砂裝車。就在記者探訪時,一位洗砂場工作人員聞訊趕了過來。
記者:幾號開工的?
洗砂場工作人員:具體幾號我也記不清了。
記者:有沒有環評?
洗砂場工作人員:這個我不清楚。
對于這處礦坑,記者記憶猶新。7月15日播出的《今日聚焦》中,這里就因為非法洗砂被曝光,7月16日膠州市洋河鎮政府組織綜合執法中隊等多部門聯合執法,現場拆除了非法洗砂設備。然而,僅僅過了四個月的時間,洗砂作業就“原地復活”,死灰復燃了。那么這次,是合法作業嗎?
膠州市洋河鎮政府工作人員王先生:沒有手續。可能是夜間偷著把設備放上了,我們已經啟動了有關部門對它進行兩斷三清,今天(11月12日)估計已經落實到位了,對當事人聯系有關部門進行處罰。
看起來高效的執法,其實并沒有止住非法采砂洗砂的腳步。在廢棄礦坑南側不到500米的距離,記者發現還有一個規模更大的洗砂場,記者探訪時,十幾座三、四米高的巨大沙堆,沒有任何覆蓋,一臺洗砂設備正在高速運轉。
在洋河鎮河西郭村與河西范村交界處,一個已經存在了兩三年的洗砂場,讓村民們意見很大。
村民:洗砂洗的,洗了好幾年了,洗砂洗下那些泥來。
村民:以前河里有水,現在(沒了)。
河西郭小學工作人員:白天夜里都有,拉砂往外走,往里進。
河西郭幼兒園工作人員:灰塵很多,天天灑水,一天灑兩次。
在現場記者看到,洗砂場里堆放著七八座兩米多高、沒有覆蓋任何防護網的沙堆。洗完砂的泥水被直接排放到洗砂場東側的河里,多年累積形成的淤泥層,抬高了河床,堵塞了河道。除此之外,這家洗砂場南側的磚廠,也在從事洗砂作業。而類似情況在膠州多有發現。沙梁村位于洋河鎮北側、大沽河沿岸,在這里記者又發現了一處占地二十多畝的洗砂場,場里三四米高的沙堆足有幾十座,洗砂設備一應俱全。盡管記者探訪過程中未進行洗砂作業,但是傳送帶下面濕漉漉的細沙顯然剛洗好沒多久,也未覆蓋。那么,持續多年的非法挖砂洗砂,為何就是久治不愈呢?對于記者的疑問,洗砂場的一位負責人說得很“坦白”。
記者:有沒有膠州當地部門來查過你?來過幾次?
楊先生:來過好幾次。
記者:最早什么時候來的?
楊先生:兩三年了吧。
記者:兩三年了你都干著是吧?
楊先生:嗯。
記者:沒讓你停下?
楊先生:他能不叫停?停停干干,光舉報環保局舉報四五次了。
記者:也沒給你拆了?
楊先生:也拆了,拆了我就停停就是了。抓得緊就不干了,松點再干點。
本臺短評:杜絕“死灰復燃”,需要雙管齊下
在當地監管部門的眼皮底下,取締只有4個月的非法洗砂原地“死灰復燃”。記者隨機一次采訪就能發現的違法行為,為何監管部門就沒能及時發現呢?非法采砂洗砂普遍存在、久治難愈,究其原因是監管缺位、錯位的結果,但要杜絕頑疾,不能只一罰了之,更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應該把脈問診找準“病根”。監管執法就是要敢于“釘釘子”,毫不手軟地取締非法采砂洗砂,同時也應探討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效管理機制,雙管齊下,才能讓非法采砂、洗砂失去生存空間,才能守得住綠水青山。
2019-11-16 藍睛
2019-11-16 新華網
2019-11-16 青青島社區
2019-11-16 中新網
2019-11-16 青島新聞網
2019-11-16 青島新聞網
2019-11-16 青島新聞網房產
2019-11-15 青島二中
2019-11-16 青島新聞網
2019-11-16 愛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