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平安建設有了更高標準。人們不僅關注人身的安全,也越來越關注飲食、出行和教育安全;不僅關注打擊犯罪成效如何,而且更加關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平及質量。為此,李滄區委政法委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平安社會的新要求和新期待,積極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做到工作成效讓群眾評判、工作成果讓群眾共享。在上半年市綜治辦組織的電話民意調查中,居民安全感、滿意度、見巡率三項指標均位居基層區市前列,其中居民安全感指數始終名列前兩名。 源頭管理更優
????在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犯罪的同時,更加注重源頭預防。充分發揮6000余名群防群治隊伍作用,不斷完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防控的長效機制,警民聯手壓縮犯罪空間,使刑事警情保持在低位運行。上半年,全區“兩搶”、破門入室盜竊、盜竊機動車接警同比分別下降12.5%、8%和5.8%。同時,更加關注社會矛盾源頭化解。在推行政法干警社區駐點辦公制度基礎上,區委政法委協調政法部門與人大、政協等聯合在百通馨苑等社區,共建“心連心”工作站,為居民提供多層次的訴求反映渠道,及時調處化解鄰里矛盾糾紛。上半年,全區及時發現并有效調處各類民間矛盾糾紛406起。 保障范圍更廣
????在全市率先由政府出資200萬元,為轄區所有家庭購買財產險,無論是常住人口還是外來人員,只要住在李滄,在遭遇失火、被盜等意外事件時,便增加了一份托底賠付保障。目前,已為60余戶居民理賠30余萬元。不斷優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將流動人口納入服務范圍,讓更多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依托行業協會建立的新市民“幸福家園”,不僅為新市民提供業余文化服務,還拓展其社交面,幫助他們融入本地生活圈;依托建筑工地建立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在提供法律援助同時,還能提供必要救助;永安路街道創建的百姓綜治驛站,為轄區所有居民提供“全天候、無縫隙”治安管理服務。李滄,向越來越多的新市民張開了友善的懷抱。 人文情懷更濃
????民意就是平安建設的“風向標”。李滄區堅持以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平安,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他們不斷拓展基層社區服務管理中心功能,努力達到使居民不出社區即可辦理大部分涉及民生的行政事務的目標。區綜治辦成功吸引社會機構加盟,在翠湖等社區創建居民“健康驛站”,義務為周邊居民提供健康檢測及疾病控制指導服務,使社區服務更貼近民生需求。同時,他們還著力加強特困群體保障,使困難群眾也能同步享受社會發展成果。區法院“綠色通道”上半年為生活困難的當事人和被害人發放司法救助金62萬元;區檢察院“紅飄帶”關愛行動,為弱勢婦女群體有效建立維權平臺,其“暖陽團隊”,為2名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人和26名困難學生實施 “點對點”幫教救助;公安李滄分局“走訪贏民心,服務惠民生”活動,以及區司法局打造的“社區司法工作室”,將工作重心下移,社區民警和法律志愿服務者聯手,為最需要幫助的群眾及時送上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