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惜福鎮傅家埠出了個能人傅士古,自創了一套短拳套路,號稱“膠東三杰”之一。傅士古廣收門徒,傅家埠一度成為遠近聞名的習武之鄉,可近幾年來,這項絕技近乎失傳。在當地文化部門的努力下,傅士古短拳已成為省級非遺項目,近日,城陽區又公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讓這一古拳法后繼有人。
????傳承人出身武術世家
????這次公示的傅士古短拳傳承人是傅家埠社區56歲的傅相貴。傅相貴七歲跟爺爺學習拳術,是傅士古短拳第七代傳人。“爺爺曾是遠近聞名的老拳師,50年前,還參加過嶗山縣的武術比賽,并在比賽中獲獎,后來很多開拳坊授徒的拳師都是他的徒弟。”傅相貴說。在傅相貴家里,他拿出一本早已泛黃的《傅氏拳譜》,從頭到尾一頁一頁翻著,里面是各式各樣揮刀的小人。“這是爺爺去世時留給我的,是我們祖上傳下來的刀法。”傅相貴說,傅家短拳祖傳套路有數十種,包括長拳、短拳、氣功及兵器,但部分套路已經失傳。
????傅家拳擊敗日本浪人
????“傅家埠的狗都會打拳。”這是當地居民流傳的一句話,雖然有些夸張,卻是當時盛行習武之風的一個真實寫照。據史料記載,傅士古拜師學習少林地功拳,又廣涉其他拳路,還獨創了數十種套路。乾隆中期,傅氏拳法日臻成熟。傅士古足跡遍及山東、山西、東北等地區。受他的影響,村民習武成風,傅家埠就成了遠近聞名的武術之鄉。最興盛時,村中有拳坊四十余家,拳師教授村民傅家拳法,有的拳坊收徒達百人之多。現今山東特別是青島地區的許多拳路都是從傅家埠流傳出去的。據傳,1938年,傅士古四世孫傅堂功精通“仙人拱手”招式,在青島登擂,將日本浪人擊落臺下。“解放后,村里還有大小拳坊六七家。”傅相貴說。
????百年老拳法面臨失傳
????“多年后受到各種限制,拳坊紛紛取消,練拳的人越來越少了。”傅相貴說,后來,只剩下爺爺一個徒弟開的一家拳坊,最多時收徒三四百人,直到14年前,隨著他的去世,最后一家拳坊也不存在了。
????目前,流傳下來的傅士古短拳以防御為主,多是短兵器或徒手。徒手功夫用于強身健體,器械功夫以防御為主,主要套路有“太極刀法”“雙龍劍”“齊眉嶗山棍”等,原先所創的二十余套拳路流傳至今的不足十套。在當地,如今能夠完整演練傅家拳套路的僅有幾人而已,最年輕的也得40歲以上。
????傳承拳法從娃娃抓起
????“這套拳法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我不希望在我這里失傳。”如今,56歲的傅相貴也沒閑著,沒事的時候,就教授街坊鄰居的孩子拳法。據悉,針對傅士古短拳幾乎失傳的狀況,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已制訂了完善的保護、搶救措施。“社區有意出資,在文化中心開辟練武場地,并遍尋名師,教授孩子們練拳。”傅相貴說,作為傅士古短拳的傳人,他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記者 王濤 通訊員 修方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