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據了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啟動,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負責,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資委等多個部委參與制訂。作為收入分配改革中重要內容的《工資條例》曾被寄予厚望,但在2010年上報國務院之后就銷聲匿跡了,了解情況的人士表示,由于爭議較多,受到壟斷行業的強烈反對而“夭折”。關于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足足讓我們等待了8年,類似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很快將會出臺
收入分配改革步履維艱
《工資條例》夭折--作為收入分配改革中重要內容的《工資條例》,因為受到壟斷行業的強烈反對而“夭折”,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而已。
《工資條例》的夭折不意外
一 《工資條例》只是行政法規
在法律執行都非常不盡如人意的前提下,《工資條例》憑什么能夠超然世外?
二 《工資條例》無法規范壟斷企業收入情況
壟斷企業通常的情況是,工資外的福利和收入占據了從業人員收入的絕大部分,而且透明度很低,而這些恰恰是“工資”條例無法規范的內容。問題是,就是這么一部法律位階不高且規范空間有限的條例,都要受到這么大的阻力,甚至出臺一個簡單的框架性規定都如此此艱難,可見一些既得利益集團對收入分配改革的阻撓到了何種嚴重的程度。詳細>>
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太大--權利的差異是造成社會各階層和群體在社會利益總體格局中所占權重不同的主要原因。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布的《2011中國薪酬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的居民收入增長仍然遠遠低于財政收入和企業收入增長,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相對比重不升反降。而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居民收入分配研究課題組的統計研究,中國的基尼系數在2002年達到了0.454,在5年之后的2007年達到了0.48。國際權威機構的研究則表明,在2011年,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突破0.55,接近國際公認的0.60的“動亂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