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核心
1萬、2萬、3萬……每個月領取1556元的退休金、到市場上撿冬瓜皮、菠菜根、白菜幫子當主菜,住在不足20平方米且沒有供暖的房子里、穿著20年前買的衣服,在這樣的生活狀況下,69歲青島老人周寶存先后兩次向駐青高校捐款1萬元后,昨天又將今年積攢的1萬元捐給了山東大學的貧困生。
牙縫里省下的1萬元
2011年11月23日,記者第一次見到周寶存老人,他當時從自己僅有的1.7
萬元存款中,拿出1萬元捐給青島大學的困難學生。更讓人感動的是,周寶存自己常年到菜市場撿冬瓜皮、白菜幫子當做自己的主菜。早報獨家報道這位可敬的老人后,周寶存也當選為2011年的“感動青島”人物。
去年過年前,本市有關領導到周寶存家看望,并送去1萬元慰問金,拿到這筆錢后,周寶存又坐不住了,今年2月20日將這些錢捐給了山東科技大學的貧困生。10月23日,周寶存再次找到記者,稱“我又攢夠了1萬元,這次我要捐給山東大學。”記者勸說老人給自己留些錢以備急需,固執的他表示,“我現在一個月的退休金有1700元左右,每個月吃飯300元左右就夠,所以1個月攢1000元錢很輕松。”但記者知道,他攢出的這1000元錢,都是從牙縫里省出的。
120元動車票“有點貴”
10月24日,記者與周寶存一起去火車站買票,他原本想坐最早、最快的一班車到濟南,盡快將錢送到孩子們手中。當得知從青島到濟南的動車票要120元錢時,周寶存猶豫了。“有點貴,還有其他車嗎?”詢問售票人員后,周寶存最后咬牙買了動車的票。“這張車票趕上我10天的生活費了。”周寶存說。記者后來了解到,山東大學的老師考慮到這一點,經申請由學校來承擔車費。
昨天清晨6時10分,記者就接到周寶存的電話,他比約定時間提前20分鐘來火車站等候,6時56分的火車,周寶存第一個通過檢票口上車。上車不久,周寶存就拿出自己寫的發言稿看了起來,原來山大方面希望他能夠在捐款儀式上說幾句話,于是周寶存連夜寫了一份發言稿:“只有好的教育,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職工,能為山大出一份綿薄之力,我感到很高興。這幾年的捐款中,我感覺到,未必要很有錢才可以做捐款這樣的事,我在捐款幫助別人中,就體會到了一種快樂。”——周寶存在發言中說。
受捐學生鞠躬表謝意
昨日下午3時,周寶存來到山東大學中心校區邵逸夫科技館第五會議室,10名由山東大學選出的貧困生已在這等候,看到老人后,孩子們都起身問好。“周老先生是2011年‘感動青島’十佳人物之一。他雖是名孤寡老人,但堅持拿出微薄收入的一多半資助貧困學生,他曾經分別向青島大學和山東科技大學捐款。今天他來到山大拿出省吃儉用攢出的1萬元要資助10名學生。”山大學生資助中心科長滕玉軍向學生介紹周寶存的基本情況。
“我是今年剛入學的大一新生,經濟學院的”、“我是外國語學院的”、“我是藝術學院的”……山大學生工作部副部長王浩也讓每名受捐助的同學介紹了自己的基本情況,然后由周寶存按照每人1000元的金額將錢送到孩子們手中。10名學生依次領錢,每人都向周寶存鞠躬表達感謝,周寶存則表示希望他們順利完成學習,以后服務社會。
聲音
山大學生工作部副部長王浩——
這是最特殊的一次捐助
“周老先生的捐款都是他勤儉節約一分一分省下來的。”山大學生工作部副部長王浩說,山大每年都能收到來自社會的大量捐款,有來自企業的,有來自名人的,但是來自像周寶存這樣生活條件的老人的捐款,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記者了解到,就在本月初,還有一名山大畢業生向母校捐款1000萬元,支持山大的建設,與這筆捐款相比,周寶存的1萬元雖然在數量上要少很多,但拿在手中卻是同樣一份沉甸甸的感覺。“這是最特殊的一次捐款。”王浩認為,周老先生的奉獻就像一粒種子,已經落在了山大。(記者 段海鷹 見習記者 孔德虎)